高校学生慈善公益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我国对立法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慈善法》成为在慈善体制改革后第一部由全国人大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基本法律。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家和政府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健全公益慈善活动体系。为了更好的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需要国家和政府统筹和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相关制度。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有很多的益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覆盖广但是整体水平比较低,由于政府将经济发展作为发展社会的第一要务,在社会保障方面缺乏资金保障,致使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没有达到预期。因此,政府的力量略显单薄,无法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但是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可以选择性的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从而拓展了社会保障的救助范围,也让社会资源被更高效、更准确地再分配。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公益慈善事业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互补的,在解决社会问题上需要形成合力。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公益慈善行为对于大学生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学生公益慈善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加速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速度,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观,为我国实现实现2035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方向;还可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的引领作用。推动校园公益组织的发展,完善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公益慈善意识,吸引更多的同学投身到建设和谐校园的工作中;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积极性,大学生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对于自己的时间分配相对于其他群体自由。如果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参与到公益慈善活动活动当中,不仅可以丰富学习之余的生活,还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提前了解社会;
  本文通过对昆明8所高校的总计800余名大学生慈善公益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我国当前大学生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现状,剖析了昆明市大学生公益慈善行为现状,从大学生慈善态度、知觉行为控制、道德规范、慈善观念和慈善情感五个角度探究大学生公益慈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公益慈善行为的思路,为提高大学生慈善意识和慈善行为提供借鉴。
  基于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本文获得以下研究发现:(1)总体上,昆明市高校大学生公益慈善行为意愿较强,平均志愿服务时长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也存在大学生对公益慈善概念理解不到位、相关技能欠缺、服务质量低等问题。(2)性别、年级、月均生活费和是否参加公益类社团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公益慈善行为意愿存在显著差异,且慈善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幸福感和慈善观念都对大学生公益慈善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并且除了物质主义产生了负向影响外,其余维度均对大学生公益慈善行为产生了正向影响。因此,如果想要提升大学生公益慈善行为,首先要提升大学生公益慈善的意愿。而如果要提升大学生公益慈善的意愿,高校要改善大学生的慈善态度、要给予大学生正向积极的反馈、要增加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幸福感,并且引导大学生的慈善观念。除此之外,还要努力建设好大学生公益慈善的活动的根据地——公益类的学生组织。
  综上所述,结合对于大学生公益慈善行为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公益慈善行为的四条对策。一是増强大学生公益慈善的价值认同;二是打破传统公益慈善观念,拓展大学生参与公益慈善的渠道;三是增加大学生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四是培养大学生个人的利他主义倾向。
其他文献
土地是农业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要素之一,是农民生存的根,也是农户生存发展的根本与稳定器。自国家提出土地流转政策以来,土地流转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群众增收的重要法宝。探讨精准扶贫战略下的土地流转问题对于促进区域土地科学利用、产业规模化发展及农户增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广泛梳理和吸收国内外土地流转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现有理论为指导,结合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寻甸县)塘子
学位
耕地利用是土地利用的核心,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取决于城镇化与耕地的成功耦合。近年来,随着城镇进程加快,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增大,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坝子优质资源减少,耕地利用随之也面临总量降低、质量下降、生态脆弱性凸显等问题。云南省是中国典型的高原山区省份,地势起伏大,耕地利用的条件复杂,对耕地的开发整治困难,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且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较突出。针对
学位
土地资源是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重要载体,是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为实现云南省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利用,研究云南省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探索其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提升及保护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域,将云南省土地综合承载力作为研究目标,分别从水土资源、社会人文、经济技术、生态环境等四个层面构建符合云南省的评价体系对云南省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历史评价及未来预测。
祁连山是中国境内主要的山系之一,山区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草地、冰川和湿地资源,被划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又是黄河水域关键的源头,因此是中国西部地区保证生态安全的命脉。近年来,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了青海祁连山山区局部土地荒漠化、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雪豹种群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威胁。立足于关键物种的生境保护探究山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优化,为山区景观格局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开辟一种更为科学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定位的不同,对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我国面临严重的碳排放压力,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相关研究表明,协调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定性研究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作用机理;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域,根据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内涵及借鉴相关文献基础上,从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低碳经
学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组织的发展要置身于新发展格局中,转变发展方式,对社会组织的培育要以新理念为主导,培育高水平、高质量的社会组织。在日益壮大的社会组织大军中,地方社会组织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地方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地方社会组织的研究,不仅可以探索社会组织培育的新模式,而且可以形成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新经验。基于此,本文选取临沧市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研究、实地访谈、比较分
学位
从2013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正式提出,到2015年将优化服务纳入其中,目的是为了更加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总要求,能够更好的促进市场活力的激发、释放社会主体创造力、给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新能量、带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一系列的优化政务服务中,以浙江为首出台并实施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了“放管服”改革的具体表现,不仅实现了简政放权和优化服务紧密结合与统一,同时更加深层次的逆向推动行政体制
学位
人事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制度体系中的核心构成部分。它的优势和不足,成为一个国家发展强盛兴衰的先决条件。人才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应有之义,是政治繁荣和国家兴衰的重中之重。在汉武帝时期,人才频出,进而开创了了“人才兴旺、稳定发展”的局面,这一切得益于汉武帝执政时期先进的人事思想的指导。汉武帝在执政时期凭借敏锐的政治眼光和结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对当时的人事行政制度,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创新,探索出一条富国
学位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为了强化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地位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2013年国务院首次提出“放管服”。2014年党中央对“简政放权”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十九大以来,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党中央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更加强调通过“简政放权”推进“放管服”改革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做到真正的服务于民。  基于以上政策背景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
学位
资源衰退型城市又称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的地区,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难点地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安全和人的生存起到兜底作用,被称为“最后一道安全网”,在这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又是社会救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