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发展,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劳动关系,一种新型的就业制度,社会各界对此争论不断,褒贬不一,部分专家学者针对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中产生的诸多问题主张终止这一用工制度。因此,从我国劳务派遣现状出发,全面剖析这一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公有制为主体时代单一制用工的终结,体制改革后多种用工身份的出现与规范,现代企业制度下人工成本的高度控制,推动了劳务派遣制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劳务派遣制度的出现,为整合就业资源、提高就业效率、节约企业成本、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不尽完善、法律责任规定不明、行政监管缺位等原因,造成我国劳务派遣在其过度发展中暴露了诸多问题,如派遣用工长期使用、滥加使用现象严重,同工不同酬、社会保障待遇不平等、生产环境相对恶劣等侵害派遣员工权益的问题突出,而一旦出现劳资矛盾则普遍出现解决渠道不畅、纠纷调处困难等问题。要推动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健康有序发展,必须针对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加快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要加强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劳务派遣法律体系,尽早修改《劳动合同法》,出台专门法律;要合理界定“三性”范围,严格限定派遣领域,明确派遣期限;要建立行政许可制度,加强行政监管,强化资本保证金制度;要明确派遣公司、用工单位、派遣员工三方义务,推动各方共同遵守法律;要严格违法责任追究,合理划分派遣公司与用工单位的连带责任,提高法律的可执行力度;要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