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诗在美国的接受和变异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山作为一个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唐代隐逸诗人,其人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默默无闻。然而,在一千多年的静寂后,寒山诗飘洋过海,在日本,美国和欧洲众多国家声名大噪,大受青睐,在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美国更是掀起了一股颇具规模的“寒山热”。不可否认,斯奈德是这股“寒山热”最关键的发起人。1958年斯奈德选译的24首寒山诗问世之后,寒山从一个在故国备受冷落的诗人一跃成为了美国“垮掉代”膜拜的精神领袖。之后,随着寒山诗相关研究的频繁问世,寒山诗逐渐完成了从本国边缘化尴尬处境到美国翻译文学经典化的升华。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为本文选题的主要原因。根据爱德华·赛义德在其《理论旅行》中的观点,观念和理论可以从一个人、国度、情景和时代向另一个人、国度、情境和时代旅行。这种旅行或是对原有理论的全部照搬,或是部分借鉴和变异,或是面目全非的改造,以适应异国文化。因此,笔者采用理论旅行视角,以斯奈德翻译的寒山诗为案例,来分析寒山寺在美国的接受和变异。本文一共包括五章。第一章引言简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及基本结构。第二章主要阐述前人对寒山本人、寒山诗,以及斯奈德寒山诗译本的研究成果。第三章扼要阐释理论旅行的内涵,简述国内外对理论旅行的研究,关键是细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理论旅行和翻译研究关联性的研究成果。第四章是理论旅行视角和斯奈德寒山诗译本的真正结合,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其详细阐述寒山诗的旅行背景,旅行过程及旅行结果,即探索美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的社会背景,分析斯奈德选译寒山诗的原因;对比斯奈德的寒山诗译本和原诗,论述斯奈德的翻译策略,以期发现翻译活动和旅行文本接受及变异情况的内在关联;最后笔者指出寒山诗在美国接受和变异的具体情况。第五章是结论部分。通过对斯奈德寒山诗译本的分析,笔者发现文本在跨文化跨语言的旅行中出现一定的接受和变异是可以理解的,必然的,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不过,由于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寒山诗在美国的接受和变异这一课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翻译原文是一篇名为“Young People’s Voices onCyberbullying:What Can Age Comparisons Tell Us”的研究报告。该研究由“戴安娜基金会”委托并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莫泊桑笔下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多年来,人们对玛蒂尔德的形象评价贬大于褒,认为她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对于这样的评价显然是片面的,也
本文对部门预算的编制与实施进行了探讨,对当前存在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改进意见.
伴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以政府网站为代表的电子政务建设不断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网站作为沟通政府和民众的桥梁,承担着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提供在线办事服务和互动交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在互联网+时代,让政务服务与时俱进,成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条件,也将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标准。'互联网+政务'推动了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
口译是在即时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跨文化沟通,是实时的、多变的。口译过程的参与者包括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及口译员本身,因此,影响跨文化交际效果的变量有很多,其中既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学受到了师生与家长的广泛关注,将钢琴演奏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欣赏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