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十五味赛尔斗丸对豚鼠胆固醇胆结石模型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调控ABCB11和ABCC2蛋白干预胆固醇胆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预防性作用实验和治疗性作用实验两个实验,每个实验各32只。预防性实验:分为4小组,即预防空白组(Prevention normal group,PN)、预防模型组(Prevention model group,PM)、熊去氧胆酸预防给药组(Prevention Ursodeoxycholic acid group,PU)、十五味赛尔斗丸预防给药组(Prevention Shiwuweisaierdou acid group,PS),每组各8只,共32只;除预防空白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其余三组均给予高脂、高热量、高胆固醇饲料诱导胆固醇结石,预防实验中熊去氧胆酸预防组、十五味赛尔斗丸预防组于实验开始时即开始分别灌胃熊去氧胆酸、十五味赛尔斗丸,持续6周。治疗性实验:分为4小组,即空白组(Normal group,N)、模型组(Model group,M)、熊去氧胆酸阳性组(Shiwuweisaierdou acid group,U)、十五味赛尔斗丸治疗组(Shiwuweisaierdou acid group,S),每组各8只,共32只。除空白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3组均给予高脂、高热量、高胆固醇饲料诱导胆固醇结石;治疗性实验中熊去氧胆酸阳性组、十五味赛尔斗丸治疗组于造模6周成功后开始分别灌胃给予熊去氧胆酸、十五味赛尔斗丸,持续4周。以上两组(每组4小组)均观察成石率、病理组织结构;利用ELISA、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方法,检测肝胆管侧膜细胞转运蛋白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B亚族成员11(ABCB11)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C亚组2(ABCC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预防性实验:①成石率:预防性实验中,与预防模型组对比,熊去氧胆酸预防组、十五味赛尔斗丸预防组成石率明显降低。②病理组织结构:预防空白组未见任何病理改变,预防模型组肝细胞呈现较明显的炎症改变以及脂肪变性,预防实验组中,与预防模型组对比,熊去氧胆酸预防组、十五味赛尔斗丸预防组炎症改变以及脂肪变性的程度有所减轻。③肝功能血清生化分析:与预防空白组的CHO、LDLC对比,预防模型组的CHO、LDLC上升明显,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④胆结石的红外定性分析:预防性实验中除预防空白组外,其余三组的胆汁与结石中均能看到明显的胆固醇吸收峰,可确定为胆固醇性结石。⑤ABCB11、ABCC2的ELISA检测:预防实验中ABCB11蛋白的表达差异明显,与预防空白组对比,预防模型组中ABCB11蛋白表达较预防空白组明显下降(p<0.01);与预防模型组对比,十五味赛尔斗丸预防组ABCB11蛋白表达较预防模型组明显上升(p<0.05),熊去氧胆酸预防组ABCB11蛋白表达较预防模型组明显上升(p<0.01);与熊去氧胆酸预防组比较,十五味赛尔斗丸预防组的ABCB11蛋白表达较熊去氧胆酸预防组增加明显(p<0.05)。ABCC2蛋白的变化,与预防空白组对比,预防模型组ABCC2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预防模型组比较,十五味赛尔斗丸预防组以及熊去氧胆酸预防组的ABCC2侧膜转运蛋白的表达有所上升,但是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⑥ABCB11、ABCC2的RT-PCR检测:预防实验中,与预防模型组对比,豚鼠在经过灌胃给药十五味赛尔斗丸之后,十五味赛尔斗丸预防组ABCB11的表达上升明显(p<0.05);对比熊去氧胆酸预防组,十五味赛尔斗丸预防组的ABCB11的蛋白有着非常明显的上升,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对比预防模型组,十五味赛尔斗丸预防组ABCC2蛋白的表达也有所上升,但是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⑦ABCB11、ABCC2的免疫组化检测:可能由于抗体特异性等问题,各组豚鼠数据差异不显著。治疗性实验:①成石率:治疗性实验中,与模型组对比,熊去氧胆酸阳性组、十五味赛尔斗丸治疗组成石率也明显降低。②病理组织结构空白组未见任何病理改变,模型组肝细胞呈现较明显的炎症改变以及脂肪变性,与模型组对比,熊去氧胆酸阳性组、十五味赛尔斗丸治疗组炎症改变以及脂肪变性的程度均有所减轻。③肝功能血清生化分析: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中CHO、LDLC的指标,上升明显(p<0.01)。④胆结石的红外定性分析:可以看到治疗实验中除空白组外,其余三组的胆汁与结石中均能看到明显的胆固醇吸收峰,可确定为胆固醇性结石。⑤ABCB11、ABCC2的ELISA检测: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的ABCB11、ABCC2蛋白较空白组均明显下调(均为p<0.01);对比模型组,十五味赛尔斗丸治疗组以及熊去氧胆酸阳性组ABCB11蛋白表达量上升明显,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均为p<0.01);对比模型组,十五味赛尔斗丸治疗组以及熊去氧胆酸阳性组ABCC2蛋白表达量同样上升明显,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均为p<0.01);⑥ABCB11、ABCC2的RT-PCR检测:治疗实验组中,与模型组对比,十五味赛尔斗丸治疗组的ABCC2侧膜转运蛋白的表达有所上升,但是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⑦ABCB11、ABCC2的免疫组化检测:可能由于抗体特异性等问题,各组豚鼠数据差异不显著。结论: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可诱导豚鼠肝胆管侧膜细胞转运蛋白表达下降,引起胆汁淤积,从而形成胆结石疾病。预防性给予十五味赛尔斗丸可通过影响ABCB11与ABCC2两个侧膜转运蛋白在肝脏中的表达,预防病理性胆汁的分泌,从而达到预防胆固醇胆结石形成的目的;同时治疗性给予十五味赛尔斗丸亦可以通过影响ABCB11与ABCC2两个侧膜转运蛋白在肝脏中的表达,达到治疗胆固醇胆结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