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抗体结合MCP-1对狂犬病暴露后预防研究及嵌合糖蛋白重组狂犬病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h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犬病是一种致死性的中枢神经嗜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原是狂犬病病毒,能感染人和所有温血动物。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每年造成全世界大约26,000~55,000人的死亡,其中绝大多数发生于非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对人类的公共卫生一直存在着威胁。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犬源的狂犬病毒是人类感染狂犬病的主要来源。在美国,犬源的狂犬病通过宠物免疫计划得到控制,而来源于蝙蝠等野生动物感染是引起人狂犬病的主要原因。目前暴露后预防(PEP)主要包括接种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措施,尽管许多报道表明一旦出现神经症状,狂犬病是没有办法治疗的。但是如果在暴露后能够及时采取PEP措施,使外周免疫效应因子和抗体进入中枢神经,动物感染病毒后即使到达了脑部,还是可以有效阻止狂犬病的发生。尽管有通过昏迷疗法(Milwaukee Protocol)及其衍生法治疗狂犬病的案例,但该方法的有效性一直存在质疑。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表达GM-CSF等免疫刺激因子的重组狂犬病毒(rRABVs)可通过激活、聚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诱导表达高水平的趋化因子及细胞因子,增强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提高中和抗体(VNA)水平,进而消除CNS中的病毒,致使避免街毒株狂犬病感染的发生;同时MCP-1增强BBB通透性后提高了灭活重组病毒对街毒感染的治疗效果,因此中和抗体与BBB通透性的增强是狂犬病暴露后有效预防的主要因素。为了研究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结合MCP-1对小鼠暴露狂犬病街毒后的预防效果,在ICR小鼠肌肉感染10IMLD50狂犬病街毒株DRV后不同时间点,以静脉注射(i.v.)中和抗体和(或)脑内接种(i.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进行处理。结果发现,在感染街毒后3d和5d开始处理,中和抗体结合MCP-1的方法均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通过病毒滴定、组织切片、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存活和死亡小鼠脑内的病毒含量,发现存活小鼠中检测不到病毒,死亡小鼠脑内检测到较高的病毒滴度;通过中和实验与ELISA方法检测抗体水平发现,存活小鼠脑内检测到显著升高的中和抗体与IgG水平,死亡小鼠脑内检测不到中和抗体与检测到较低的IgG水平。数据说明,中和抗体结合MCP-1的方法能成功地清除小鼠CNS中的病毒,从而阻止狂犬病感染的发生。由于存活的ICR小鼠脑内检测到较高水平的κ轻链mRNA水平(代表B细胞数量),为了研究B细胞在小鼠狂犬病暴露后预防中的作用,我们选取B细胞敲除的C57BL/6J小鼠复制ICR小鼠的实验。在B细胞缺失小鼠肌肉感染DRV后,用中和抗体和MCP-1进行处理。结果发现,小鼠感染后5d开始处理的存活率只有25%,而在5d和7d重复注射MCP-1后的存活率上升到75%。在存活小鼠中检测到显著升高的中和抗体与较高的IgG水平,而检测不到狂犬病病毒;相反在死亡小鼠脑内检测到较高的病毒滴度,而检测不到中和抗体。在存活B细胞敲除小鼠脑内检测不到κ轻链mRNA水平,说明即使在没有分泌抗体B细胞的情况下,只要BBB通透性持续增强,足够的中和抗体进入CNS,中和抗体结合MCP-1的方法就能成功地清除B细胞缺失小鼠CNS中的病毒,从而阻止小鼠感染狂犬病。为了研究中和抗体结合MCP-1对狂犬病暴露后预防的保护机制,我们分成未感染与感染DRV两种情况进行探讨。在未感染DRV情况下,中和抗体与MCP-1同时处理后ICR小鼠脑内检测到显著升高的中和抗体,单独处理中和抗体组小鼠脑内检测不到中和抗体水平,说明MCP-1使BBB通透性增高,外周的VNA进入脑组织中,使脑内的中和抗体显著升高;在感染DRV情况下,发现MCP-1处理后脑内BBB通透性在12h后开始上升,36h时达到峰值,处理48h后开始下降,逐渐恢复正常水平,与之前的报道保持一致的趋势。而紧密连接分子(Occludin、Claudin-5和ZO-1)表达量随着NaF吸收量的增加而下调,脑内中和抗体水平随着BBB通透性的升高而增高,病毒含量随着中和抗体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这些结果说明,中和抗体结合MCP-1的方法利用MCP-1增强BBB通透性的功能,允许外周的中和抗体进入CNS中,从而达到清除病毒,阻止狂犬病发生的目的,再一次证实了中和抗体与BBB通透性对清除CNS中病毒的必要性。研究表明,狂犬病病毒的G蛋白表达量与致病性呈负相关,而强弱毒株(B2C和DRV)G蛋白的表达量存在差异。为了研究G蛋白的跨膜区、膜内区与G蛋白表达量及病毒致病力的相关性,我们利用实验室构建的B2C反向遗传系统,将DRV G蛋白跨膜区(TM)和膜内区(CT)替换B2C G蛋白的相对应区域,成功拯救嵌合病毒并命名为rB2C-(DRV-TM+CT)、rB2C-(DRV-CT)和rB2C-(DRV-TM),构建的嵌合病毒与母本病毒具有相似的复制和增殖水平,关于嵌合病毒G蛋白的表达量及其与病毒致病性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综上所述,只要BBB的通透性持续增高,中和抗体结合MCP-1的方法能够有效的阻止免疫系统完善或B细胞缺陷的小鼠暴露狂犬病后疾病的发生。
其他文献
数据元标准在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自身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交通运输部提出的《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在业务领域中采用面分类和线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建立了分
我市是农业生产大市,多年来,在稳定粮食生产同时,围绕“规模、科技、资本、融合”的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包括用工业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用建设工业园区的理
报纸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对儿童培养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想象力发展的启蒙时期,如果在幼儿时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将为他
近些年来,我国公路行业快速发展,在中西部地区兴建了大量连续刚构桥。随着计算方法和施工工艺的完善,连续刚构桥跨径越来越大,桥墩越来越高,其地震响应也越来越明显。桥梁作为整条
自从Eisenberger在1986年提出了组织支持理论以后,国内外学者都在理论和实证研究领域对它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包括:如何测量组织支持感、组织支持感的影响因
Ponser和Cohen(1984)的研究中,使用空间线索范式,先后呈现两个刺激(线索S1和目标S2),随机出现在左边或者右边,要求被试对其做反应。结果发现,当线索呈现与目标呈现的间隔时间
食品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凝胶性等)决定食品品质,特别是食品的质地特征。近年来蛋白质功能特性的改性技术成为食品界研究的热点,也有学者开始研究混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业务的迅速成长,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使企业面临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改进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以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等方面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生猪养殖规模演进的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演进的趋势。宏观数据分析表明:2010年生猪规模养殖比重由1998年的23.2%增长
海洋倾废是一种利用海洋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来处理废弃物质的方式,是海洋空间资源环境效益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疏浚物海洋倾废活动日益频繁,如何快速有效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