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科技的快速拓展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给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开展金融业务时的应对方式备受关注。本文创新性的选择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成立作为企业金融科技的度量指标,以信号传递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资金供给假说和内部资本市场假说为基础,以2013-2018年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非金融公司为样本,并通过1:4PSM中国A股市场非金融上市公司,对企业开展金融科技后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分组检验了不同产权性质、不同产业性质以及企业多元化程度的企业履行情况的不同,并进一步对其机制进行了检验。此外,本文进行了经济后果检验,检验了开展金融科技对其产融结合的替代和金融化程度的抑制作用。最后,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实务建议。
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在开展金融科技业务后会显著的提升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并且该结果在对CSR滞后一期和经过1:5PSM等以下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这肯定了企业在开展金融科技过程中为出现的伦理问题作出的努力,说明企业在金融科技开展过程中,会留意金融科技业务其伦理道德风险,会通过金融科技的技术手段以及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来对此类风险做出回应。进一步的,本文以企业产权性质、产业以及企业多元化程度来进行分组检验,本文发现,金融科技的开展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在国企、高科技产业以及多元化程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上看,金融科技可以通过增加企业银行信贷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这验证了资金供给假说和内部资本市场假说:企业开展金融科技后能够获取更多资金支持和建立内部资本市场,进一步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最后,本文探讨了金融科技对于企业融资和投资两方面的经济后果检验,检验结果发现,在融资方面,金融科技的开展对于企业产融结合具有替代作用;在投资方面,金融科技的开展对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具有抑制作用。这说明开展金融科技之后,企业对于金融机构的依赖降低,这一方面是因为金融科技的开展对于金融机构造成了打击,另一方面是开展金融科技为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降低了其对金融机构的依赖。同时,本文也验证了金融科技对于实体企业脱虚向实的促进效果。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拓宽了金融科技的研究边界,同时丰富了有关金融科技的实证研究。现有关于金融科技的研究多聚焦于金融科技的特征、发展和监管,微观层面多聚焦金融科技对银行的经济后果,较少有文章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微观企业战略层面的影响。本文聚焦上市非金融企业的金融科技行为对社会责任的影响,为金融科技的检验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二、丰富了金融科技的衡量方式。现有文献多通过构建地区金融科技指数来衡量企业金融科技的参与程度,本文通过观察企业是否建立子公司来判断是否参与金融科技,为企业金融科技的衡量提供了新的方法。第三,本文研究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当前金融科技公司的快速扩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是实务届的热点问题,现有文献多从监管的角度探讨对于伦理问题的约束,并未从企业的角度观察其对于提升社会责任所付出的努力,本文肯定了金融科技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也为提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良好的路径。
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在开展金融科技业务后会显著的提升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并且该结果在对CSR滞后一期和经过1:5PSM等以下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这肯定了企业在开展金融科技过程中为出现的伦理问题作出的努力,说明企业在金融科技开展过程中,会留意金融科技业务其伦理道德风险,会通过金融科技的技术手段以及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来对此类风险做出回应。进一步的,本文以企业产权性质、产业以及企业多元化程度来进行分组检验,本文发现,金融科技的开展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在国企、高科技产业以及多元化程度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上看,金融科技可以通过增加企业银行信贷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这验证了资金供给假说和内部资本市场假说:企业开展金融科技后能够获取更多资金支持和建立内部资本市场,进一步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最后,本文探讨了金融科技对于企业融资和投资两方面的经济后果检验,检验结果发现,在融资方面,金融科技的开展对于企业产融结合具有替代作用;在投资方面,金融科技的开展对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具有抑制作用。这说明开展金融科技之后,企业对于金融机构的依赖降低,这一方面是因为金融科技的开展对于金融机构造成了打击,另一方面是开展金融科技为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降低了其对金融机构的依赖。同时,本文也验证了金融科技对于实体企业脱虚向实的促进效果。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拓宽了金融科技的研究边界,同时丰富了有关金融科技的实证研究。现有关于金融科技的研究多聚焦于金融科技的特征、发展和监管,微观层面多聚焦金融科技对银行的经济后果,较少有文章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对微观企业战略层面的影响。本文聚焦上市非金融企业的金融科技行为对社会责任的影响,为金融科技的检验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二、丰富了金融科技的衡量方式。现有文献多通过构建地区金融科技指数来衡量企业金融科技的参与程度,本文通过观察企业是否建立子公司来判断是否参与金融科技,为企业金融科技的衡量提供了新的方法。第三,本文研究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当前金融科技公司的快速扩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是实务届的热点问题,现有文献多从监管的角度探讨对于伦理问题的约束,并未从企业的角度观察其对于提升社会责任所付出的努力,本文肯定了金融科技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也为提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良好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