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疲乏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但严重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该人群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尽管如此,透析相关性疲乏目前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疲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透析疲乏的发病机制尚缺乏统一的认识,更遑论治疗方法的选择。本研究拟通过调查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状况,进而探究运用穴位按摩治疗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症状及睡眠障碍的影响,以期探索中医药特色疗法技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首先,通过修订版 Piper 疲乏量表(Revised Piper FatigueScale,RPFS)对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透析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的情况采用调查,并收集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病、年龄、性别、透析龄、相关并发症(包括贫血、高钙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睡眠障碍)等基础临床信息和资料。然后,筛选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人,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进行穴位按摩,透析结束后卧床休息15min,自行恢复。观察组根据疲乏的中医发病机制和临床经验选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内关(内瘘对侧上肢)穴位,每穴位按摩100次。取穴按同身寸法,患者自诉酸麻胀等表现表示取穴到位,指压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次透析完成前30分钟使用简单疲乏量表(BFI)评估疲乏程度并实施治疗,治疗后卧床休息15min,离开透析室时再次评估。共治疗4周。并分别于入组前、干预期满时评估匹茨堡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干预期满后,将数据导入SPSS20.0数据库,对导入的数据进行双人核查,以保证资料正确无误。检查完毕之后,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调查研究显示:本研究一共调查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透析科1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性疲乏患者共137例,占76.1%。其中,在透析治疗后发生的疲乏患者123例,占所有疲乏患者的89.8%,在此人群中,轻度疲乏患者31例,占22.6%;中度疲乏患者101例,占73.7%;重度疲乏患者5例,占3.7%。影响因素分析显示:透析相关性疲乏与婚姻状况有关,未婚患者发生疲乏的风险系数为已婚患者的0.236倍。2.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基本资料如: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原发病、付费方式、工作状态、透析年限;疲乏程度如:RPFS评分量表各维度(行为维度、情感维度、感觉维度、认知维度)评分、RPFS总分;睡眠状况即PSQI评分,两组基线对比,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干预前后观察组、对照组修订版Piper疲乏量表评分的比较。(1)观察组干预前后RPFS评分量表各维度评分、总分及12次治疗前后的每次BFI评分对比,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干预前后对照组RPFS评分量表各维度评分、总分、PSQI评分进行对比,其中,RPFS评分量表各维度评分、RPF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12次治疗前后的每次BFI评分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发现:第1次到第5次、第7次到第10次及第12次治疗前后的每次BFI评分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QI评分、第6次、第11次治疗前后的每次BFI评分对比,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干预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RPFS评分量表各维度评分、RPFS总分、每次BFI评分平均值对比,P值均小于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干预前后观察组、对照组匹茨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的比较。(1)观察组干预前后PSQI评分对比,t=10.657,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干预前后PSQI评分对比,t=1.790,P=0.08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间对比,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干预前后两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前后KT/V、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血清钙、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白蛋白、血清钾对比,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组间对照,P值均大于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疲乏症状的发生率超过70%,穴位按摩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轻、中度疲乏症状,特别是行为维度、情感维度、认知维度改善明显,同时穴位按摩可以缓解患者的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