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里斯多夫·马洛(1564-1593)是英国戏剧界一位先锋派人物。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对他的代表作《帖木耳大帝》的分析,阐述了马洛含混的观点。序言中简单介绍了马洛的生平和作品,以及《帖木耳大帝》的意义和以往英国戏剧的区别,并且列出了国内外对马洛和《帖木耳大帝》重要的批评观点,最后点出本文的主题。第一节重点论述了马洛的含混观点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和他本身的性格特征。第二节分析了马洛对人的礼赞。他将帖木耳描绘成一个为人的自由、尊严向腐朽的等级制度进行不懈斗争的人文主义者,同时他又歌颂了帖木耳对爱情的追求,鞭挞了禁欲主义。通过对帖木耳为实现崇高的人文主义理想而不断奋斗的描写,马洛积极歌颂了人的高贵,赞扬了人的价值,并且提倡了人的尊严。第三节突出了马洛对人的怀疑和保留。在取得辉煌的胜利之后帖木耳逐渐变成了一个暴君,走向了人文主义的反面。最终他跌入了毁灭的深渊。帖木耳的堕落和毁灭反映了马洛对人性的思考。他认为人可以创造无数的辉煌来证明自己的伟大,但人本身具有无法克服的缺点:固执,暴虐,和骄傲。这些缺点使人不可避免地走上腐朽,堕落,以至毁灭的道路。最后一节简略回顾了本文的要点并得出结论:马洛像许多其他人文主义者一样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他既歌颂了人的伟大,为主人公的辉煌成就而欢呼雀跃。同时他又看到了人由于固有的缺陷而无法真正成为完人。因此在他的作品《帖木耳大帝》中,他一方面将帖木耳描绘得近乎完美,另一方面又逐步展示主人公的人性缺点,由此让他归于毁灭。所以《帖木耳大帝》一剧为马洛含混的观点做出了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