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学术期刊和学术文献的爆炸式增长阻碍了科学家之间正常的学术交流,逐渐演变成一场“学术交流危机”。科学技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从而也引发了一场“科学信任危机”。社交网络的兴起与发展既改变了传统的学术交流方式,也促进了科学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交流数据的计量也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目前,社交网络平台科学交流活动以学术文献的传播与交流为主,本文从交流的理论、特征和影响因素多个层面对社交网络平台的学术文献交流活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这有助于对其全面、客观和整体的认识,也有助于平台上科学家之间学术交流活动和科学面向社会公众的科学传播活动有效进行,并将为Altmetrics(补充计量学)的有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鉴于此,本文对传统科学交流的理论进行了梳理,构建了科学交流的理论体系。以科学交流理论体系为基础,结合社交网络平台学术文献交流的主体、客体、载体三个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交流流程分析,对交流活动进行了理论层面的解构。社交网络平台学术文献交流是一种非正式科学交流活动,不仅包含了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也包含了科学面向社会公众的科学传播活动,所以SNS平台的学术文献交流为“非正式科学交流”=“非正式学术交流”+“非正式科学传播”。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进化生物学文献在Twitter平台的交流为例,对交流的路径(载体)、交流的群体(主体)和交流的内容(客体)进行了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交流中形成的载体特征、主体特征和客体特征。首先,通过交流的路径探测,发现了文献传播的“X-Y-Z”链式传播路径,借助路径实现了文献的即时交流。因此,载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交流的时间方面,特征如下:1)通过对被推文献的发文时间统计,发现越是新近发表的文献越容易获得高频推荐;2)通过对高被推、中被推和低被推三组样本文献的对比分析,发现文献发表至首次推荐之间延迟时间越短的文献越容易获得高频推荐,并且大量的推荐也集中发生在文献首次推荐之后较短时间之内。社交网络是一种非正式交流渠道,载体时间特征正是非正式科学交流的属性特征体现。第二,通过对文献推荐人群体的识别,发现“OfficialSMBE”、“EcoEvoJournals”、“RSocPublishing”和“alexander_suh”等账号为文献交流的发起人、活跃者和权威者,是交流的核心群体。并且,此类账号大多为拥有大量粉丝的公众账号和科学家个人账号。因此,从公众账号和大量粉丝的账号两个方面对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特征如下,1)通过对被推文献来源期刊的统计分析,发现被推文献大多分布于创建公众账号的期刊上;2)通过对三组样本文献对比分析,发现获得公众账号和大量粉丝账号推荐的文献容易获得高频推荐。主体推荐人特征也体现了非正式科学交流的属性特征。第三,通过对热点文献的关键词和推文中热点词汇的分析,发现在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专业基础词汇之外,热点词汇中也出现了“behaviour”(行为)、“sexual”(性的)、“bird”(鸟)、“human”(人类)等容易引起社会公众兴趣的词汇,由此组成的“人类社会文化与健康”、“认知行为和情感”、“动物交配与两性关系”和“鸟禽与鱼类等生物”四类公众兴趣话题。进而,本文从四类话题的视角对交流的客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客体话题特征如下:1)通过对四类话题文献的统计分析,发现四类话题文献获得了相对较高的推荐次数;2)通过三组样本文献的对比分析,发现研究内容(关键词)涉及四类话题词汇文献的推文容易获得其他人的大量转载。公众兴趣话题特征也体现了非正式科学交流的属性特征,重点体现在科学传播的功能特征方面。最后,根据时间、推荐人和话题特征,结合文献自身因素,构造文献交流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负二项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研究结果显示,文献自身因素对科学交流(文献的总推荐次数)和科学传播(社会公众的推荐次数)影响较弱,但是对学术交流(科学家的推荐次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时间因素和推荐人因素对科学交流、科学传播和学术交流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影响交流的主要因素,而时间因素和推荐人因素的结果也印证了非正式交流的属性特征。公众兴趣话题因素对科学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对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未产生任何影响。通过影响因素分析也找到了Altmetrics(补充计量学)与Citations(引用)不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