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工程实施以来,库区移民迁建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已进入以移民搬迁为主转向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安居乐业为主的新阶段。库区以重庆市生态经济区,长江上游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全国水资源储备基地和全国性公共产品提供地区为发展目标。但由于历史原因及生态保护的需求,库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滞后,产业结构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以适应重庆市及库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文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业结构相似度等方面对库区及各区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库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目标和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了库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对策。
产值结构看,库区的产业结构处在“二、三、一”阶段,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然后利用相似系数分析方法,库区各区县产业结构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库区各区县间的联动发展。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分析了库区及库区各区县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由于库区第一产业发展速度过慢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使库区产业结构不具备速度优势,但却具有一定竞争力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今后库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应逐步扩大第三产业的优势,稳定第二产业的优势,减少第一产业的劣势,构建合理健康的产业结构。
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库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目标;根据库区各区县产业结构的结构与竞争力因素,提出了库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系列对策。参考重庆市在全国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库区的经济发展可以实施功能分区管理,同时针对不能的功能区,调整库区产业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