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词类,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难点,尤其是近义量词的教学,如“片”“张”“面”“幅”。由于其意义和用法相近,因而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极易出现混淆的情况,从而导致偏误的产生。为此,本文以明确量词“片”“张”“面”“幅”的用法为出发点,借助前人研究对“片”“张”“面”“幅”进行语义分析,从使用频率、教纲情况、留学生的习得情况三个方面展开调查,试图找出这四个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讨论了笔者对量词“片”“张”“面”“幅”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缘由和意义,总结了有关量词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语义分析。笔者从词典释义、搭配对象以及语义特征三个方面对量词“片”“张”“面”“幅”进行了语义分析,得出这四个量词的主要功能都是修饰二维平面事物,但在实际使用中各自又有细微的差异:“片a”主要计量平而薄、面积小、边界清晰的事物,可以是完整的个体也可以是从整体切分下来的事物;“片b”主要计量具有平面特征、面积大、具有一定画面感的事物,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张”主要计量平而薄、边界清晰的方形事物,还能计量具有开合功能的事物、功能在平面的事物以及具有依托性的事物;“面”主要计量具有平面特征、面积大、边界清晰、功能在正面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凸显性,有抽象用法;“幅”主要计量平而薄、面积较大、边界清晰的方形事物,具有内容凸显性,装饰性以及画面感,能够修饰抽象事物,具备模糊性。第三部分为分布考察。笔者从使用频率、教纲情况、留学生习得情况三个方面对量词“片”“张”“面”“幅”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四个量词的词频高低依次是“张”>“片”>“面”>“幅”。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大纲和教材关于“片”“张”“面”“幅”等级划分和收录情况存在差异,教材在生词释义、名量搭配示例、近义量词辨析以及量词编排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此外,留学生对“片”“张”“面”“幅”的习得情况比较糟糕,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对量词“片”“幅”的抽象用法掌握不足,对四个量词语义的交叉部分不清楚,存在遗漏量词“片”“张”、混用量词“片”“张”“面”“幅”以及泛化使用量词“个”的情况。第四部分为偏误分析。笔者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中介语语料库进行了考察,总结出学习者学习量词“片”“张”“面”“幅”时产生的偏误类型,主要有书写偏误、误代偏误、误加偏误、错序偏误、遗漏偏误、名量搭配偏误、错词偏误等七类,并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教师和教材的影响以及近义量词的相似性。第五部分为教学策略。笔者首先基于使用频率与用法习得难度对“片”“张”“面”“幅”的出现顺序以及用法顺序进行编排,其中四个量词的出现顺序为“张”、“片”“面”“幅”,“张”、“片”放在初级阶段出现,“面”“幅”放在中级阶段出现;四个量词的用法顺序为:初级阶段学习“张”“片”的典型用法,中级阶段学习“张”的常用用法、“片”的引申用法、“面”“幅”的具象用法,高级阶段学习“片”“面”“幅”的抽象用法。然后基于人的认知模式提出一些更具解释力的方法,如范畴理论解释法、隐喻认知解释法、转喻认知解释法以及意象图式解释法。最后以量词“片”为例设计了一份教学设计。第六部分为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创新之处和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