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上的网络主权及其边界——以数据主权为例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ang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通常理解的传统的国家主权原则是胡伯法官在帕尔马斯岛案中指明的那样:“主权在国与国的关系中意味着独立。针对地球上某一土地的独立是指在这块土地上,不受任何他国任何干涉地行使国家职能的权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空间已经从传统的陆地、海洋、空气空间、外层空间扩展到了网络空间,由此出现了网络空间中的主权问题。我们现在所说的网络主权,不是传统主权简单的线上延伸,而是经由一个独立的法律形成过程而形成的主权形式。这个法律形成过程包括条约,国际习惯,同时也吸收了一些一般性法律原则的启示。
  就网络主权的基本问题来看,网络主权的基本性质表现为对内最高统治性和对外独立性;其基本要素包含空间、网民、数据与政府;网络主权的基本权利内容包括网络独立权、网络平等权、网络自卫权和网络管辖权;在网络主权问题上适用互相尊重网络主权、互不侵犯网络空间、互不干涉各国网络事务、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解决网络空间中的争端等原则。主权原则及于网络空间已经构成一项习惯国际法规则,因此尊重他国网络主权是当今主权国家应承担的国际法义务。但网络空间毕竟不同于传统的陆地、海洋等物理空间,它的物理层、逻辑层和行为层的三层级结构使得网络空间拥有不同于传统的物理空间的特征,由此带来了主权划界的适用性问题: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得传统的法律意义上的领土主权完整理论和划界理论均不能完全适用于网络空间;它的开放性也不同于传统领土的封闭连续性;它的多元参与性更使得传统的物理社会的主权权威受到挑战。因此,主权原则在网络空间中能够多大范围、多大程度适用,当前国际社会还未达成一致。
  进一步地,本文探讨了与网络主权密切相关的两个核心问题:网络攻击行为和数据主权问题。“网络攻击行为是对一国网络主权的侵犯”以及“自卫行为不排斥网络技术手段,但应立向安全理事会报告,同时不得影响安全理事会采取其必要行动,同时还应该满足武装冲突中适用的法律,尤其是人道主义法的相关原则和规则”的结论符合当今国际法相关规范以及习惯国际法规则,具有正当的国际法基础。在数据主权的问题上,中国、俄罗斯、美国、法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实践和法律确信基本上代表了全球对“数据主权是否构成一国网络主权的内容”问题的立场,这一问题与这些国家和地区息息相关,因而满足“适当重视习惯国际法中深受影响的国家的行动”。根据《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现有国际法规范,以及相关国家实践和法律确信,数据主权构成一国网络主权的内容。
  在厘清网络主权概念及与之相关的网络攻击行为与自卫行为、数据主权行为的国际法基础之后,本文试图以数据主权为例对网络主权的划界问题提出原则性的建议:一是要重视深受影响的国家行为的代表性;二是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既要国际间协商一致,也需要领袖型国家;三是于我国而言,要掌握网络空间的关键技术这个“命门”,提升国际话语权。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混合数据下的协方差矩阵的估计问题,将经典的隐高斯模型推广到了隐椭球模型上.本文不需要事先假定具体的分布形式,在混合数据服从隐椭球分布的假设下,本文对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这两部分的隐协方差矩阵分别做了估计,而不是估计总体的隐协方差矩阵.具体来说,我们假设离散变量部分由隐变量得到,且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的隐变量均服从同一个椭球分布.首先我们结合高维协方差矩阵相合估计的基于阈值的方法与高维协方差矩
学位
线性回归是分析变量间统计关系的常见方法之一.当解释变量维数较高,并且解释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时,单一的变量选择或稳健估计方法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针对回归中存在高维解释变量,并且变量间存在组结构的情形,给出了一种结合变量选择和稳健估计的方法.本文主要通过结合GroupLASSO和MM估计,得到了一种对回归参数新的估计——基于GroupLASSO的MM估计(简记为GMM估计),并证明了该估计具有高
学位
关联规则挖掘是从大量事务数据中找出项集之间有意义关系的过程,它是数据挖掘的重要内容。关联规则挖掘除了应用于购物篮分析之外,还在商业决策、基因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关联规则挖掘,尤其是关联规则挖掘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首先对数据挖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包括数据挖掘的概念、功能、主要技术以及具体应用。然后对关联规则挖掘进行了深入探讨,介绍关联规则中的基本定义以及
学位
英国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多琳·马西(Doreen Massey)的社会空间批判理论在学界有着较大的影响力,特别是近几年,西方理论界开始广泛讨论和总结马西在地理学、政治经济学、女性主义等领域所做出的理论贡献,当然这其间也伴随着不少争论。马西的社会空间批判理论以劳动的空间分工为中心线索,针对现代主义、本质主义、新自由主义、男性至上主义等流派的空间观进行批判与反思,从而形成了一套具有后现代风格的女性主义空
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其发展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渐渐进入普及化阶段,接受更优质的高等教育是人民的殷切期盼。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立场,规划了对高等教育的愿景,提出了对高等教育的期望,把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和心声转化为了对高等教育的嘱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我国高等教育具有引领、指导作用。为
学位
2016年年底,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方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国家监察委员会正式成立。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宣布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与监察委员会实行合署办公,纪委监委合署办公运行机制在全国正式
学位
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事业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宣传思
随着新媒体这种新型传媒样态的产生与发展,在21世纪的现代公民的现实生活中,它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新媒体依靠其自由、开放、包容的虚拟环境,吸引着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网络世界中漫游,人们通过新媒体网络进行着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各种文化与价值观通过网络产生着碰撞。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对公众的道德层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由于新媒体传播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抽象性,加之传播方式的
学位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对党内政治生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在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激励、引导和约束下,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总体上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态总体上健康发展。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党内政治生态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急需从根本上净化党内政治文化这个“灵魂”。党的十九大把“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内容写入党章,向全党
损害担责原则是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探究其内涵、外延、法理基础、价值与功能、制度化表达和司法适用等问题,对于我国环境法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探讨了损害担责原则中“损害”与“担责”的含义并对其进行了界定,认为损害担责原则中的“损害”包括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自然人、法人的人身、财产权利损害,污染行为对社会成员获得良好环境及良好环境要素的合法利益的损害,环境容量损失以及对环境本身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