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劳资纠纷进入高发期,特别是在一些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因工薪、工时等问题引发的劳资纠纷越来越多,劳资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其中集体劳动争议占很大的比例,而由集体劳动争议引发的罢工事件则越来越多的进入公众的视野,从2008年的“东航”事件,到重庆出租车罢工事件再到最近的广东本田汽车配件厂工人的罢工事件,我国已经进入罢工高峰期,这一切使人们重新关注起尚处立法空白的罢工权。只有完善的理论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通过对罢工权的权利性质、历史发展状况以及各国的立法实践进行深入、细致和全面的研究,我们对作为工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后和最高的斗争手段的罢工行为有更加合理、清醒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措施应对频发的罢工事件,以促进我国的劳资纠纷的和平解决,缓和劳资双方的矛盾,实现劳资双方的共赢互利,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对罢工权的权利性质的认定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指引方向,以及通过对世界各国的立法的了解为我国以后的立法理论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经验。本文共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从权利属性的角度来了解罢工权,对于一项权利只有了解了具体的权利属性,才有可能在立法和实践中更好的运用这项权利,而且权利的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是否将该权利纳入法律中,以及在何种位阶的法律中规定此项权利。本部分,主要是从罢工权是经济权利还是政治权利,是集体权利还是个人权利,是自由权还是社会权,是宪法权利还是一般权利,是劳动权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是同劳动权平行的权利这五个方面来论述罢工权的权利属性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讲了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中国近代的罢工事件的特点,政府的处理态度以及这一时期的相关立法,只有了解我国的罢工历史才能更好的对现实中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较为透彻的理解,并且通过运用纵向时间对比的方法,更好的了解不同时期罢工的不同特点。第三部分,主要是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罢工及相关立法,共和国成立后的罢工事件在性质上同之前的罢工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政府的处理态度也不相同,并且宪法对于罢工权的立法规定经历了从没有规定到确认罢工自由再到删除罢工自由的立法过程,这种立法规定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的。通过共和国成立前后的事件对比、立法对比有助于更深入的了解罢工的内涵。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国外关于罢工权的相关立法。国外对于罢工权的确认经历了从禁止到逐步承认的一个过程,并且发展到现在相关立法已经比较完善。通过横向的空间上的比照,我们能够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以及立法技术方面更好的了解我国同国外之间的认识区别,同时为我们进一步理解罢工权提供了更为开阔的思路。第五部分,主要是阐述了当前理论界对罢工权的认识。尽管我国宪法和法律中均未规定罢工权,但是,在理论界一直没有停止对罢工权是否立法的争议,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入宪或立法说,一是缓行说,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并且两种观点都认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应在法律中作出相应的规定,只是时间方面存在争议。罢工权的立法问题不仅需要理论界对基本原理和技术处理作出详实具体的研究,同样也需要整个社会的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