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湘西现代化进程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6次 | 上传用户:cuilu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界对抗日战争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对这一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本文从一个不算很新,却少为人们重视的视角——现代化视角来审视抗战时期湘西的社会发展过程。抗战时期,湘西现代化进程明显加速,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但突出地表现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思想方面。基于这一事实,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对战前湘西现代化程度的考察。本文认为:长期以来,湘西被视为化外之地,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进入民国以后,湘西封闭落后的局面有所改变,现代化开始启动,但直到抗战之前,湘西现代化发展还很不充分。第二章是对战时湘西政治现代化的的讨论分析。本文认为:战时,国民政府利用时机,结束了湘西后土司统治的政治格局,实现了对湘西地区的实际控制,国家权力下沉。同时,湘西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积极参加各种政治组织,参与各种政治活动。这些情况的出现成为战时湘西政治现代化的突出表现。第三章讨论分析战时湘西经济现代化的进程。文章认为:推动战时湘西经济现代化的两大动力是大量人口内迁和国民政府对湘西的重视。人口内迁极大地推动了湘西经济的市场化和工业化,国民政府则强力地推动了湘西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战时湘西商业出现畸形繁荣,湘西经济市场化程度明显加深。第四章讨论分析战时湘西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文章认为:战时,湘西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的大众化趋势明显加强。同时,湘西的现代教师队伍得以建立并得到发展。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也趋于现代化。教育管理也日益规范,现代化趋势非常明显。第五章讨论分析战时湘西现代文化的发展和民众思想的现代化。文章认为:在“文化下乡”的呼声中,湘西现代文化出现了第一次繁荣,其发展又为战时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地方军政人员和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意识空前强化,广泛开展抗战宣传。湘西民众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其民族主义情感。本文余论部分在总结战时湘西现代化进程的同时,还初步分析了这场战争对湘西现代化的破坏,以期全面透视这场战争对湘西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领域和系统的改革开放走向深入,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和推动速度加快。文化领域则表现为文化价值的分化和多元化的文化快速转型。要解决和预防转型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中国制造",造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低成本优势的丧失和产业升级的压力要求中国超越制造业外包的发展模式。随着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Alexander·Nikolayevich·Scriabin 1872-1915),是欧洲音乐历史上一位独一无二的神秘人物。提到斯克里亚宾,
在我国目前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和改革毕业生就业体制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发引起关注。与此相应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和专家学者的研
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现在隧道测量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GPS测量具有精度高、灵活性强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行业。尤其是在比较长的隧道测量中GPS技术已
自20世纪初,因为移民的原因美国学校里学生的人口构成越来越复杂,而教师的人口构成却越来越趋于单一化,同时主流群体学生和少数族群学生的学业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所以,把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提高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然而我国长期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使得在基础设施投资上表现为城乡二元供给的特征,这严重影
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学校教育是实现环境伦理意识、改变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提高技能并确保见多识广的公众参与
商品条形码 ,作为一种高科技的产物 ,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管理各个领域。条形码是一种可以快速、准确进行商品信息传递的现代化手段。近年来 ,我国虽在部分领域实现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