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对文化给予越来越多的注意力。人们已经作出了大量努力来促进文化的交流,其中一项就是把一种文化中的作品翻译到另一种文化中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先进。然而,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需要的是更加丰富更加高质的精神生活。国内作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他们想要的是更加国际化的信息。另外,翻译作品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平淡无奇,读者需要的是更加优秀更加精彩的翻译。因此,讨论翻译方法是有着很大意义的,而这也是古今中外翻译学者们一直孜孜不倦从事的事业。理论家们经过研究已经提出了许多翻译方法,但是并没有固定的翻译方法可以参考。另一方面,文化差异给翻译家们带来了史多困难,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顾及文化差异对译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学作品中总是会包含许多文化因素,清代小说《浮生六记》也不例外。对译者来说,文化因素的翻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图式理论向我们解释了人们是怎样利用先验背景知识处理信息并完成理解信息的任务。这一理论是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同样为在翻译中处理认知差异提供了解释基础。不同的文化会存在共通点,因此人们会对同样的事物有相似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文化图式是相对应的。然而,文化之间的差异会造成文化图式的差异,这样的话,文化图式冲突和文化图式空缺就会出现在人们的翻译过程中。这篇论文从文化图式的视角探讨了《浮生六记》中文化因素的翻译,分别讨论了译者在出现文化图式对应、冲突和空缺时译者所采取的策略,并且比较分析了林语堂和布莱克两个译本,着重比较了两位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本文总共分为阴部分: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这篇论文的研究目的,并简要介绍了文化图式、《浮生六记》及其作者。第二章对本文的理论依据做了详细的介绍。主要对图式理论、文化图式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进行了叙述。第三章详细介绍了《浮生六记》及其作者沈复,对由林语堂和布莱克翻译的两个译本也分别做了详尽的引介。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这一章主要探讨了林语堂和布莱克在翻译《浮生六记》中的文化因素时所采取的策略,并对他们在出现文化图式对应、冲突和空缺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一章,即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