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elevace-Theoretical Approach to Irony in Advertisements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对广告中反讽进行研究。长期以来反讽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反讽研究几乎涉及到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然而以往对广告中反讽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广告本身而忽略了广告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本研究尝试从观众角度研究广告中的反讽并试图探清观众对广告中反讽的欣赏程度。   本文对广告中的反讽做了对比性研究。实验之前确定了将要进行研究的两个问题。问题包括:1)广告中反讽是否影响观众对广告的欣赏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观众对广告的欣赏;2)观众学历是否影响观众对广告(包含反讽和不含反讽)的欣赏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观众对广告的欣赏。对这两个问题将会从三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即广告的趣味性、简明性以及说服力。   来自中学和大学的65名学生参加了本项研究,对每个广告,被试者都根据单独的李克特量表来判断。因变量有3项:趣味性、简明性以及说服力。问卷中总计使用20则广告。广告分为两类:有反讽广告和无反讽广告,以便进行对比研究。问卷中,每则广告语后设有三个问题以测试被试者对广告的理解。数据采集完成后,首先使用信度测试以检验问卷中所涉及题目是否可信,然后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观众在有无反讽广告的趣味性、简明性及说服力方面的理解有无显著差异进行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反讽影响观众对广告的赏析,含反讽广告在趣味性、简明性及说服力方面相比无反讽广告更具优势。本研究同时表明中学生和研究生在含反讽广告的趣味性理解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广告(包含反讽和不含反讽)简明性及说服力方面未发现显著差异。   本研究的发现迸一步证明了广告中反讽的功能以及回应理论对于反讽强大的解释力。另外,该研究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对广告中的反讽研究有一定贡献,对今后该领域的其它研究有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致力于从会话分析的角度对人人网的互动性评论进行分析,并以成员资格分类分析对其身份建构的方式进行分析。   此次研究因其研究对象的相对新颖性,研究理论的相对匮乏性
批评性语篇分析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语言分析的新分支——批评语言学。批评性语篇分析研究者认为语篇是带有意识形态意义的语言选择的结果,所以他们致力于揭示隐含的意识
被动语态,作为英汉两种语言中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语言现象,一直是外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之一。除此之外,它也是各语法流派讨论的热点之一。传统语法、系统功能语法和
冲突性话语或冲突话语是社会生活中普遍而又复杂的现象,频繁发生在人们的互动交际过程中。从广义上讲,它指的是交际双方或多方在观点,兴趣及愿望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发生的一种有敌
说话者的语言与说话者的身份是无法分离开来的。说话者语言的行为即说话者身份的行为。人们在用语言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构建自己的身份。身份的建构这一普遍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文学界最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她一生中创作了很多才华横溢的作品,如《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一间自己的房间》、《海浪》等。很多评论
通过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等方面内容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来确保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完善制度方面主要结合我国地方煤矿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