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大环抗真菌剂纳他霉素的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aidao_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微生物发酵工程理论,本文对天然生物食品防腐剂纳他霉素(Natamycin)的发酵生产工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产生菌选育方法、菌种生理生化特性、菌种发酵特性和摇瓶发酵条件、菌种诱变育种、实验室调控发酵条件及30M3规模生产试验、产物分析检测和鉴定、纳他霉素抑菌谱及其应用、纳他霉素安全性等研究。经过以上努力,该课题已于2003年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根据国际上已报道的纳他霉素产生模式菌背景,结合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se)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菌种特性,对纳他霉素产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获得纳他霉素产生菌种的基础背景信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产纳他霉素链霉菌的筛选方法,得到一株产生纳他霉素0.825g/L的菌株S3; (2)研究了所获菌株S3的摇瓶发酵条件,应用正交设计试验法优化种子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在该条件下,纳他霉素产量提高到2.41g/L。 (3)以Natamycin产生菌S3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DES)进行诱变,采用链霉素抗性筛选法,结合摇瓶复筛,获得一株纳他霉素产量达到2.97g/L的突变株SG-56。 (4)通过实验室5L发酵罐的调控发酵条件研究和30M3大型发酵罐生产试验,证明了分批补料发酵工艺的实用性,纳他霉素发酵产量平均达到4.8g/L发酵液,最大到5.4g/L,产物提取率大于60%。 (5)对纳他霉素生产样品进行了红外图谱、紫外光谱、1H、13C核磁共振、质谱、X-射线衍射图谱等的检测鉴定,达到国际标准。 (6)对所获得的产物纳他霉素的抑菌谱进行了研究,对纳他霉素在饲料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探讨了纳他霉素的安全性,研究了所获产品纳他霉素原料口服给药的急性毒性。 本论文在纳他霉素发酵研究领域的创新之处在于: (1)本论文首先在国内建立了纳他霉素产生菌的选育和鉴定方法获得五株产生纳他霉素的链霉菌,建立了检测发酵液中纳他霉素含量的HPLC法,将管碟扩散法应用于纳他霉素的生物活性检测; (2)在国内首次将链霉素抗性筛选法结合传统诱变应用于多烯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产生菌的选育中,筛选出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通过摇瓶发酵复筛获得纳他霉素高产菌株,产量达到2.97g/L; (3)开创性的对纳他霉素生物合成代谢调控发酵途径进行了探讨,确定了一套完整的发酵调控工艺条件,利用该工艺条件完成了中试生产和扩大生产实验,30吨规模化生产试验获得成功,发酵产率达到4.8g/L,最大到5.4g/L,提取回收率大于60%,达到并超过最初设定的研究目标,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于医疗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在血站检验这一块,未来检验质量的提升将更多的依赖于规范和标准化操
“V到X”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结构,“V到X”中存在着两大类性质完全不同的“到”,本文试图证明“V到X”中有一类表结果的“到”已经虚化为功能类成分。在分类的基础上,从认知模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头颅MRI确诊的228例AIS患者临床资料。入院7 d内依据
通常,关于索赔的研究都是针对承包商向业主进行的索赔的,但是,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业主和承包商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承包商有向业主索赔的权利,业主同样也有向承包商进行索赔的权利。
目的 探讨支架结合弹簧圈的“铆钉”技术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8年5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首先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讨论了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习得过程。实验研究表明,输入的语言素材必须被学习者所接收;即使接收了的
随着科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如今的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网络威胁态势作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一级指标已成为企业安全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该技术通过提取网络中的资产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中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比例对小儿败血症患者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6年9月确诊为败血症的患儿58例为观察组,分为细菌培养阳性组(37例)
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在汉语辞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简化了部首系统,使汉字归类更加合理化;它在部首排序和属字排序中贯彻笔画排检法,使字典中汉字的排序变得清晰而科学
邓小平指导下的中国对外战略的转变使中国突出了自己独立自主的外交特色,在改善了对苏关系的同时,与美国也保持了正常的关系,从而成功地在美苏争霸两极格局下采取了一种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