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贸易蓬勃发展,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对世界各国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外贸易。然而,人们发现,即使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空前发展的态势下,实际世界贸易规模和模式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值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无法对现实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做出全面的解释。西方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原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实践为研究制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提供了一个试验平台,人们开始广泛研究国际贸易中的制度因素,尤其强调产权制度和合约实施制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重要的转轨国家,2009年对外贸易规模列居世界第三位,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0%,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中国贸易条件趋于恶化,产品国际竞争力不高等问题愈发严重。因此,从制度层面寻找深层次原因,有利于中国在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国内外两个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充分发挥本国优势,促进经济增长。本文由七章内容组成:第一章为导论。首先提出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认为充分认识制度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机制和渠道,对一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利用国际市场发展本国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中国处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这一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其次,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影响国际贸易的制度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产权保护制度和合约强制实施制度两个方面,对双边贸易量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贸易重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再次,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主要的研究方法。最后,就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进行了总结。第二章为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本章对制度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以及主流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回顾和综述。首先是制度理论。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西方制度经济学将制度视为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交易成本处处存在,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对制度的效率进行定性和定量衡量,成为西方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其次是制度变迁理论,对制度变迁的本质与种类、成本与收益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最后对主流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评介。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将制度外生化或者将制度因素对经济的影响通过技术水平来反映,没有将制度看作独立的影响贸易的要素。技术差异论、要素禀赋论以及新贸易理论等都未真正涉及制度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因此,对许多国际贸易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为研究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三章分析了制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制度通过多种渠道或机制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制度作为影响一国比较优势的要素,既是一国技术创新的关键,也是一国积累人力资本解决资本匮乏难题的关键。有效的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形成高效率的市场机制,符合比较优势理论,制度优越的国家在制度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有效的制度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促进国际贸易的发生,影响一国对外贸易规模和利益分配,这对优化世界资源配置,加强竞争,提高生产效率无疑具有正向的影响。此外,合约实施制度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制度趋同有利于增强国家之间的信任度,从而有利于合约的签订和履行。贸易重力模型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影响双边贸易规模和结构的因素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更是得到了拓展和应用。本章回顾了贸易重力模型的基本形式和理论基础,并对引入制度变量的贸易重力模型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制度因素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很显著。第四章为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制度水平与国际贸易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本章分别考察了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制度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制度普遍优于欠发达国家。二战后国际贸易蓬勃发展,发达国家与最不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很不平衡,发达国家人均进出口贸易额及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欠发达国家。对世界上123个国家四项制度指标与对外贸易规模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相关性,公共治理水平越高的国家往往对应着越高的人均进出口值。这意味着,一国在政府效率、监管、法治以及腐败控制方面做得越好,对外贸易就越活跃。第五章分析国家制度变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本章从动态角度探讨了制度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首先通过分析认为,转轨国家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有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经济低效率。其次,考察了转轨国家以私有化为主的经济体制变迁过程以及这些变迁带来的政府效率、监管以及腐败控制方面的变化。再次,考察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情况,认为转轨带来的制度方面的变化尚未完全体现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上,因此,提出能够进一步影响一国对外贸易的制度变迁方向。第六章探讨中国制度变迁与对外贸易发展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其制度变迁和对外贸易发展都备受关注。本章首先考察了中国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和基本情况,其次考察了近年中国制度变迁带来的公共治理水平的变化以及对外贸易发展概况。最后构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力模型,考察贸易双方制度水平对贸易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越的制度有利于双边贸易的发展,制度认可度较高的国家间贸易规模较大。此外,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公共治理水平提高之外的因素,因此,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变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七章是主要结论:制度对国际贸易非常重要,发达国家制度普遍优于欠发达国家,贸易量大且从国际贸易中获得了更多的利益。欠发达国家若要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必须不断完善制度。转轨国家的制度变迁旨在寻找更适宜经济发展的制度,但这在政府公共治理方面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转轨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还没有真正从制度变迁中受益。更深层次的制度变迁也是中国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发展的关键。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本文在研究制度对对外贸易的影响时,不仅采用了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更全面更立体地研究国际贸易中的制度影响因素,而且从中得出结论认为,制度水平相似的国家更容易构建起信任基础,从而有利于双边贸易的开展。第二,将加入WT0看作一个制度变迁过程,这种制度变迁无疑对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产生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因此,与其他国家的制度趋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合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