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在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自给自足式的封闭生产方式下,城市的发展一直非常缓慢。城市化作为一种发展现象被迅速提上日程始于第一次产业革命。从全球范围来看,欧洲、北美及世界各国已相继实现了城市化。而我国由于历史、经济、体制和人的因素,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 要解决我国城市化比重低的问题,并从根本上缓解城市化短缺的困难,关键在于农村人口的转化。从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和我国现实国情出发,选择农村城市化作为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主要途径。 农村城市化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社会变迁过程。它不仅包括人口学意义上的人口城市化,还包括经济学、地理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城市化,即农村经济向城镇规模集聚和空间集中的过程、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等。具体地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实现身份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他们从事非农产业,摆脱了土地的束缚;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享受到城市文明和现代生活;他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得到转变与提高。 本文在详尽地占有多方面资料地基础上,从以上四方面详细论述了农民身份市民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职业非农化与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生产、生活环境非农村化与小城镇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现代化与农民素质教育的密切关系。文中引用了发展经济学中的多个模型,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如“农村城市化”是一综合概念,包括人口学、经济学、地理学和社会学四方面含义;“半转移”式的兼业经营不应在我国农村城市化过程中长期存在;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工业所处的困境,提出如何改变其分散的布局、趋同的结构、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其在农村城市化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对系统化的小城镇建设,从规划布局、土地管理、建设投资、管理体制、生态环境等多方面指出必须走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此外,还就人力资本对农村城市化发展具有的不可低估的意义做出评价,阐明必须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等。 文章最后部分就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提出了几点看法:1.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将农村城市化发展纳入整个国家的城市化战略体系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2.走出数量扩张误区,推进城镇体系升级。必须意识到“小城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只是农村城市化的第一步,随时间的推移,应尽快过渡为小城市、中等城市,乃至大城市。3.走城乡一体化道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强化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应注意不能因城市化发展,忽视了农业、农村,以及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实现城乡融合。 同时,文章还就安徽省进行了个案研究,回顾了安徽省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分析了现状,指出制约其农村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ZI世纪初加速其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