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AA大鼠“足三里”穴位局部与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geng20516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挖掘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对艾灸刺激响应的潜在分子靶点,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潜在分子靶点进行生物学验证,从氧化磷酸化的角度为穴位局部对艾灸刺激响应的研究提供线索。方法:(1)艾灸后“足三里”穴位局部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及相关基因挖掘: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和灸组、隔附灸组。模型组、温和灸组、隔附灸组大鼠分别给予局部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诱导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第7天,温和灸组在“足三里”穴给予温和灸15分钟,隔附灸组在“足三里”穴给予隔附灸5壮。灸后2个小时,立即取各组大鼠“足三里”穴位局部组织,提取并纯化组织总RNA,用改良的cRNA反转录线性扩增法对实验样品和共同参照样品进行荧光标记,用27k大鼠全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扫描,检测“足三里”穴位局部对艾灸刺激响应的基因表达谱,用微阵列显著性检验软件(SAM)分别筛选温和灸组、隔附灸组相对于模型组的差异基因表达谱,运用随机方差模型筛选共表达差异基因,用分子功能注释系统(MAS)对共表达差异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分析和相关基因挖掘。(2)生物学重复验证实验: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动物实验的方法和操作完全和表达谱芯片实验的一致,提取组织总RNA后,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艾灸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三里”穴位局部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的潜在分子靶点进行验证。结果:1.温和灸后“足三里”穴位局部差异表达基因共筛选出498个,上调基因255个下调基因243个。隔附灸后“足三里”穴位局部差异表达基因共筛选出937个上调基因335个,下调基因602个。“足三里”穴位局部对温和灸和隔附灸刺激响应的共表达差异基因筛选出106个,上调基因44个,下调基因62个。筛选出共表达差异基因富集的信号通路27个(P<0.001),其中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中的参与基因分别是Cox7a2、Atp6v0d2、Atp5j。(以foldchange≥2.0&|Score(d)|≥2和foldchange<0.5&|Score(d)|>2分别作为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的筛选标准)。2.生物学重复验证实验结果:Cox7a2、Atp6v0d2、Atp5j的表达水平: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三个基因均显著下调(P<0.05);温和灸组与模型组相比,三个基因均显著上调(P<0.05),与芯片结果一致;隔附灸组与模型组相比,三个基因均显著上调(P<0.05),与芯片结果一致;与温和灸相比,隔附灸对三个基因的上调作用更明显(P<0.05),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穴位局部对艾灸刺激的应答,Cox7a2、 Atp6vOd2、Atp5j可能是艾灸对穴位局部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影响的潜在分子靶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关于问题研究的呼声日渐强烈。就哲学研究而言,“问题”表现为既有理论不断变化的实践的矛盾、理论体系内部的逻辑矛盾,也有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的矛盾等;而
目的:过敏相关性慢性咳嗽,是指与过敏因素有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的各种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统称。本文对这类疾病进行中西医的文献理论及临床研究,试图找出这类疾病的
<正>从文化学的视角来观察,我国以立法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同时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具有强烈的文化指向和丰富的文化
<正> 翻开宋朝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大臣封还诏敕的事例。这使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的宋王朝,怎么会允许这种“抗王命”的事情存在?本文试图从宋代封
长期以来,井下采煤一直是一项高劳动强度、高危险性工程。因此,科学家和工程学家们总是在寻找降低采煤危险性、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毫无疑问,机械化和自动化是提高生产效率
目的本实验以大黄、黄芩及其药对为研究对象,以内毒素建立的大鼠内毒素血症为实验动物模型,通过考察药物对胆碱能抗炎通路的药效动力学影响,同时结合大黄黄芩指标成分(大黄酸
目的探讨PICC导管两种固定方法在导管维护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48例PICC置管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与实验组均采用3M中心静脉换药包,按标准流程常规消毒
目的:以“内外同治、扶正祛邪”为治则,内服中药,配合外治,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凉血消风散内服、橄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与政府改革的深入,政府部门间关系的问题逐渐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如何建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成为行政体制改革深度推进的重
知识经济时代,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中国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性选择。然而,国内各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绩效,特别是技术创新绩效存在明显差距,仍旧延续了“东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