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M.福斯特的代表作《印度之行》,发表于1924年.这部小说同福斯特的前几部作品一样,表达了作者的自由人文主义世界观.但是无论其艺术性还是作品本身的意义都超过了他的其它作品,自出版以来,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之一. 《印度之行》描写了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一名英国校长菲尔丁和一名印度穆斯林医生阿齐兹,由于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冲突与障碍,为建立真正的友谊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归于失败.小说结尾描写的那种回声"不,现在不行"预示着没有国家之间政治上的平等,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很难建立起真正的和谐与友谊.作为一名技艺高超的作家,福斯特运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于意象、对比、讽喻、象征,神秘色彩等,来表达难以用文字达到的氛围与效果.这部小说看似简易,但内涵丰富深奥,问世近80年来,评论家纷纷从宗教、政治和文化等不同角度去透视这部作品的内涵.就其宗教意义而言,《印度之行》描述了印度人与英国人之间宗教意识与信仰之间的差别,以及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紧张关系.政治上它揭露了英国殖民统治者傲慢、刚愎自用等狭隘的心理,充满了对战后英国现实的幻灭感.文化上,它描写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已超越了民族或宗教的范畴,包括人类社会与人类无法驾驭、无法了解的整个神秘宇宙之间的冲突,由于福斯特本人曾两度访问印度,因此他对东方文化的描写细腻而真实;对东西方之间文化冲突的描写客观而公正.但是,要透彻地理解一部小说,首先应了解其艺术特征.因为一部作品的主题,主要通过作品的艺术特征来展示.就这部作品而言,小说的独特结构、人物的逼真塑造和象征手法的运用,都经过了作者的巧妙构思和精心安排,是作品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对表达小说的主题思想,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共分三章,分别从三个方面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及其作用.第一章分析小说的结构对表达主题的影响.这部小说从结构上分为三部分,分别对应着印度的三个季节,同时暗示着故事发展的三个阶段.这一结构特点既清楚表明了叙事的时间顺序,又提供了剧情发展更迭的舞台,而不单单是提供简单的背景.第二章分析了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方法与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为福斯特最成功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在人物的塑造方法上体现了作者"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的理论.第三章,探讨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由于福斯特作品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包括从小说的题目、结构的安排与设计,以及贯穿始终的细节描写中的象征意义,因此福斯特被有的文学评论家称为象征主义者.总而言之,《印度之行》是一部兼有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特点的作品.福斯特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的优点,诸如强调故事情节、作者直接对人物及背景进行叙述与评论等;另一方面,他对现代主义的一些写作技巧也兼收并蓄,比如运用象征手法及意象等.其风格独具的作品及关于小说创作的理论,使福斯特扬名于英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