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勒德·胡赛尼的三部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都以阿富汗为背景,围绕阿富汗人的悲欢离合展开,被称为“阿富汗三部曲”。作为一位移民美国的阿富汗裔作家,胡赛尼同时受到东方和西方两种文化的冲击,这两者在意识形态、宗教、政治等方面格格不入。特殊的双重文化身份使得胡赛尼成为了美国和阿富汗之间的联结者、沟通者。
“家园”是胡赛尼小说的重要主题。他笔下的故事都发生在母国阿富汗,描写战争之中阿富汗人流离失所、悲欢离合,绘出阿富汗的历史风物、民族风俗、社会风尚,这是他对童年的回望,对家园的怀念。他关注荒芜、崩塌的精神家园,揭露出民族迫害、性别歧视之下的价值扭曲与人性异化。跨文化、跨国别的环境促使他思考种族矛盾、宗教冲突、文化隔阂、意识形态差距、政治分歧等等问题。
本文选取卡勒德·胡赛尼的“阿富汗三部曲”《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对阿富汗的背景研究,运用当代空间理论,从三重空间的角度对胡赛尼笔下的“家园”进行剖析和解读。本文首先从“第一空间”角度切入,将胡赛尼作品中的物质家园分为家庭、城市、国家三个层次,并对这三种家园进行具体分析;而后聚焦“第二空间”——阿富汗人荒芜的精神家园、崩溃的精神世界,揭露民族迫害、性别歧视等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进而探讨胡赛尼作品中“第三空间”的存在和意义,“第三空间”作为不同思想、不同文化冲突、融合和“谈判”的话语场,为构建超国界、超种族、超民族、超文化的人类共同家园提供了某种可能,这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全球化语境之下具有其现实意义。
“家园”是胡赛尼小说的重要主题。他笔下的故事都发生在母国阿富汗,描写战争之中阿富汗人流离失所、悲欢离合,绘出阿富汗的历史风物、民族风俗、社会风尚,这是他对童年的回望,对家园的怀念。他关注荒芜、崩塌的精神家园,揭露出民族迫害、性别歧视之下的价值扭曲与人性异化。跨文化、跨国别的环境促使他思考种族矛盾、宗教冲突、文化隔阂、意识形态差距、政治分歧等等问题。
本文选取卡勒德·胡赛尼的“阿富汗三部曲”《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对阿富汗的背景研究,运用当代空间理论,从三重空间的角度对胡赛尼笔下的“家园”进行剖析和解读。本文首先从“第一空间”角度切入,将胡赛尼作品中的物质家园分为家庭、城市、国家三个层次,并对这三种家园进行具体分析;而后聚焦“第二空间”——阿富汗人荒芜的精神家园、崩溃的精神世界,揭露民族迫害、性别歧视等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进而探讨胡赛尼作品中“第三空间”的存在和意义,“第三空间”作为不同思想、不同文化冲突、融合和“谈判”的话语场,为构建超国界、超种族、超民族、超文化的人类共同家园提供了某种可能,这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全球化语境之下具有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