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百五十多年前,马克思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人类史和社会史的钥匙,由此发现了两大理论成果,所以他把劳动称为社会围绕之旋转的“太阳”。一百五十多年后的今天,世界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劳动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理论层面来看,劳动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没有得到切实而充分的体现,对马克思劳动观的形成过程也缺乏历史的认识,在劳动的内涵和矛盾性特征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如何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深化对马克思劳动观的认识,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的劳动理论成为摆在广大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本文力求通过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归纳和比较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等研究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论述,形成自己的一孔之见。马克思劳动观不仅是对时代问题的反思,也是对前人劳动观的继承和发展。在经历了一个长期而艰苦的理论探索过程后,马克思的劳动观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随着马克思劳动观的成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先后在劳动观的基础上建构了起来:马克思首先以劳动范畴为逻辑起点建构了唯物史观,然后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石建构了政治经济学,最后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之上建构了以劳动解放为理论归宿和最终目标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劳动居于基础和本源地位。在对马克思的劳动观作历史的与逻辑的考察基础上,本文试图对马克思劳动观进行系统建构。首先,对劳动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其次,揭示了劳动的内涵与外延,对劳动与生产、实践等概念进行了比较研究;再次,揭示了劳动所固有的矛盾性特征;最后,结合时代背景对劳动形态的发展变化做出合理的归纳概括与预测。本文最后简要阐述了马克思劳动观在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它关系到能否在全社会真正树立并贯彻以劳为本的理念,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从而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