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态度是个体对死亡事件主观的、多维度的信念和感受,具备认知、情感、行动三种成分。早期死亡情绪与态度的相关研究焦点都集中在对自己及对他人死亡与濒死的恐惧与焦虑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研究工具的发展,认识到对死亡的态度颇为复杂,各种正向与负向的情绪与感受可能同时并存。为了更全面的探测对死亡的各种认知与情绪,本研究采用内涵更广泛的死亡态度作为研究对象。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对死亡态度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刚刚展开,尚没有对高中生死亡态度的有关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讨高中生死亡态度的特点,并结合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探讨死亡态度与依恋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使用包括台湾中文版的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和个人及环境变量信息三部分合成的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其中由于死亡态度量表没有在国内高中生群体内施测过,正式施测前在110人内对该量表进行了预测。最后确定本文采用的28题版本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包括五个维度:死亡恐惧焦虑、死亡逃避、死亡自然接受、死亡趋近接受、死亡逃离接受。而亲密关系体验量表则包含36题是,可以将被试分为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两个维度或者安全型、迷恋型、恐惧型、冷漠型四个类型。正式施测被试为337名高一至高三在校学生,运用平均数差异检验探讨高中生死亡态度在个人背景及环境变量上的差异和死亡态度与依恋的关系,结果发现:1.总体上,高中生死亡态度中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最高。大多数高中生对死亡持中性态度,认为死亡是一种自然的过程。2.总体来说,高中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趋近接受水平水平呈负相关。具体表现为身体一般和身体较差者均高于身体很好,身体很好的高中生得分最低。3.高中生不同的家庭讨论死亡情况在死亡恐惧、死亡逃避上表现出明显差异。总体来说,家庭谈论死亡越公开坦然,其死亡恐惧和死亡逃避水平越低。4.高中生的依恋类型分布上安全型最多,占46.9%,其次依次是迷恋型(22.0%),冷漠型(17.8%),恐惧型(13.4%)。另外,高中女生的依恋焦虑大于男生,在依恋回避上男女无差异。5.不同依恋类型的高中生其死亡恐惧、死亡逃离接受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说,安全依恋比不安全依恋有更低的死亡恐惧水平。具体表现为,.依恋恐惧型、迷恋型被试比安全型、冷漠型有更高的死亡恐惧。恐惧型的死亡逃离接受显著高于安全型。6.高中生依恋类型的差异在不同的身体健康水平上表现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身体健康水平较差和身体健康水平一般的被试中,安全依恋者比不安全依恋者有更低的死亡恐惧。而在身体健康水平较好时,不存在这种依恋类型的差异。相较于高中生身体健康高的一般情境,在健康水平低的压力情境下,不同依恋类型个体的不同反应,较容易被观察到。对此认为可以将依恋视为一种在死亡威胁水平高的压力情境下更能体现作用的因素,安全依恋对处于死亡威胁大的压力情境中的个体具有缓冲死亡恐惧焦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