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队伍流失问题是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遇到的突出问题之一,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的形势,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这是摆在农村中小学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流失问题,实现中小学教师队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本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以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县)为例,在对几所学校问卷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对流失的原因、后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教师流失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一,从教师流失的现状上看。首先,农村教师流失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影响到义务教育的普及。其次,农村教师流失造成了教师人才年龄断档、学科结构失衡、学历下降,导致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下滑。从教师流失的现状上看。教师流失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着“缺教师”的危机。 第二,教师流失的因素。包括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然而导致差异性不断拉大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一些制度性因素,诸如教育投入的城市中心化,有法(教育系列法规)不依,地区政府认识不到位等都是导致农村教师部分权益丧失,最终引发教师流失的制度原因。笔者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状的研究分析,认为比较城市而言真正实现义务教育的关键问题在农村,教育经费的不足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而教师流失更加大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难度。 第三,对策与建议。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稳定教师队伍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根本出路。本文依据“近期—中期—长远”的思路,提出如下对策:树立正确的教师流动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观;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倡导爱岗敬业的精神,稳定教师队伍;增加教育投入,完善“以县为主”的投入、管理体制,增加中央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