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emto-LASIK)术后前向散射光和后向散射光的变化,并探讨前向散射光和后向散射光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实验研究,该临床试验研究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进行。共纳入70位(37男33女)受试者的70只眼睛(SMILE组36眼,Femto-LASIK组34眼)。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6月应用双通光学质量分析系统(OQASII)测量角膜前向散射光,应用Scheimpflug系统的角膜光密度程序评估角膜后向散射光,应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量设备测量患者明视、暗视和高眩光环境中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并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各时间点的散射光和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对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散射光和对比敏感度进行比较,探讨散射光与对比敏感度间的关系。
结果
1.前向散射光:SMILE组术后1周(P<0.001)、1月(P=0.001)、3月(P=0.007)前向散射光显著增大,Femto-LASIK组术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551)。两组间比较:SMILE组的OSI值在术后1周(P=0.003)和术后1月(P=0.048)显著高于Femto-LASIK组。其他随访时间点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2.后向散射光:两组的后向散射光在术后1周较术前显著增大,在前层角膜中央6mm范围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6月后向散射光显著低于术前(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1月,Femto-LASIK组在任意角膜层(前层、中层、后层)的0-2mm和2-6mm范围的角膜光密度都高于SMILE组相应位置的角膜光密度(P<0.05)。
3.对比敏感度:两组术后对比敏感度都显著高于术前,术后1周,SMILE组在明视环境下6cpd、12cpd、18cpd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月、3月、6月对比敏感度与术前水平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在术后1周,Femto-LASIK组明视环境和高眩光环境中各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对比敏感度值稍降低,术后3月、6月又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在明视环境中术后1周的3、6、12cpd空间频率下(P=0.022,P<0.001,P=0.003),暗视条件中术后1周、1月的6cpd空间频率下(P=0.019,P=0.024)以及高眩光环境下术后1周的3cpd空间频率下(P=0.016),Femto-LASIK术后的对比敏感度高于SMI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暗视对比敏感度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
4.相关性分析:明视环境下,术后1周6cpd(R=-0.392,P=0.001)和术后1月3cpd(R=-0.311,P=0.009)、6cpd(R=-0.243,P=0.043)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和前向散射光的变化值呈负相关;高眩光环境下的术后1月12cpd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值也与前向散射光的变化值呈负相关(R=-0.238,P=0.047)。高眩光条件下,术后1周3cpd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变化值与角膜后层的0-2mm(R=-0.242,P=0.043)、2-6mm(R=-0.244,P=0.041)范围内的光密度变化值呈负相关。术后6月,暗视环境下18cpd的对比敏感度变化值与角膜前层0-2mm(R=-0.306,P=0.001)、6-10mm(R=-0.285,P=0.017)区以及中层的0-2mm(R=-0.246,P=0.004)、6-10mm(R=-0.261,P=0.029)范围内的的后向散射光变化值均呈负相关。
结论
1.SMILE术后前向散射光增加,尤以早期最为显著,Femto-LASIK手术前后前向散射光变化不明显;2种手术后前向散射光值随时间延长逐渐恢复。
2.2种手术术后1周角膜前层后向散射光显著增大,随后逐渐下降,术后3月、6月显著低于术前。
3.Femto-LASIK较SMILE术后前向散射光低,后向散射光较SMILE术后高,Femto-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较SMILE术后高。
4.在术后早期,明视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受前向散射光影响,高眩光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均受前向和后向散射光影响。虽然SMILE术后后向散射光下降速度比Femto-LASIK快,但术后早期Femto-LASIK组的视觉质量要好于SMILE组。
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emto-LASIK)术后前向散射光和后向散射光的变化,并探讨前向散射光和后向散射光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实验研究,该临床试验研究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进行。共纳入70位(37男33女)受试者的70只眼睛(SMILE组36眼,Femto-LASIK组34眼)。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6月应用双通光学质量分析系统(OQASII)测量角膜前向散射光,应用Scheimpflug系统的角膜光密度程序评估角膜后向散射光,应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量设备测量患者明视、暗视和高眩光环境中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并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各时间点的散射光和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对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散射光和对比敏感度进行比较,探讨散射光与对比敏感度间的关系。
结果
1.前向散射光:SMILE组术后1周(P<0.001)、1月(P=0.001)、3月(P=0.007)前向散射光显著增大,Femto-LASIK组术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551)。两组间比较:SMILE组的OSI值在术后1周(P=0.003)和术后1月(P=0.048)显著高于Femto-LASIK组。其他随访时间点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2.后向散射光:两组的后向散射光在术后1周较术前显著增大,在前层角膜中央6mm范围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6月后向散射光显著低于术前(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1月,Femto-LASIK组在任意角膜层(前层、中层、后层)的0-2mm和2-6mm范围的角膜光密度都高于SMILE组相应位置的角膜光密度(P<0.05)。
3.对比敏感度:两组术后对比敏感度都显著高于术前,术后1周,SMILE组在明视环境下6cpd、12cpd、18cpd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月、3月、6月对比敏感度与术前水平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在术后1周,Femto-LASIK组明视环境和高眩光环境中各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对比敏感度值稍降低,术后3月、6月又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在明视环境中术后1周的3、6、12cpd空间频率下(P=0.022,P<0.001,P=0.003),暗视条件中术后1周、1月的6cpd空间频率下(P=0.019,P=0.024)以及高眩光环境下术后1周的3cpd空间频率下(P=0.016),Femto-LASIK术后的对比敏感度高于SMI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暗视对比敏感度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
4.相关性分析:明视环境下,术后1周6cpd(R=-0.392,P=0.001)和术后1月3cpd(R=-0.311,P=0.009)、6cpd(R=-0.243,P=0.043)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和前向散射光的变化值呈负相关;高眩光环境下的术后1月12cpd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值也与前向散射光的变化值呈负相关(R=-0.238,P=0.047)。高眩光条件下,术后1周3cpd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变化值与角膜后层的0-2mm(R=-0.242,P=0.043)、2-6mm(R=-0.244,P=0.041)范围内的光密度变化值呈负相关。术后6月,暗视环境下18cpd的对比敏感度变化值与角膜前层0-2mm(R=-0.306,P=0.001)、6-10mm(R=-0.285,P=0.017)区以及中层的0-2mm(R=-0.246,P=0.004)、6-10mm(R=-0.261,P=0.029)范围内的的后向散射光变化值均呈负相关。
结论
1.SMILE术后前向散射光增加,尤以早期最为显著,Femto-LASIK手术前后前向散射光变化不明显;2种手术后前向散射光值随时间延长逐渐恢复。
2.2种手术术后1周角膜前层后向散射光显著增大,随后逐渐下降,术后3月、6月显著低于术前。
3.Femto-LASIK较SMILE术后前向散射光低,后向散射光较SMILE术后高,Femto-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较SMILE术后高。
4.在术后早期,明视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受前向散射光影响,高眩光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均受前向和后向散射光影响。虽然SMILE术后后向散射光下降速度比Femto-LASIK快,但术后早期Femto-LASIK组的视觉质量要好于SMILE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