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所研究之主要内容为高等院校的学生公寓空间。高校学生公寓是校园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学习、社会交往和生活居住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民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特别是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连年扩招,使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催生了学生公寓的建设高潮。作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突破口,高校学生公寓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本论文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并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公寓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大学生的心理、行为模式的变化,从学生的满意度评价和实际居住需求出发,运用建筑专业理论与设计方法,融合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建筑美学等学科知识,尝试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满足大学生居住生活需求的学生公寓空间的设计手法。全文共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阐明课题研究的意义并界定相关概念,阐述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的方法和流程;第二章总结对比国内外大学生居住状况和公寓特点,对我国大学生公寓存在的不足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三章通过对大学生居住状况的个案进行实地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大学生公寓实际存在并需要解决的更多的问题;第四章是对大学生公寓主体要素的分析,了解不同学习阶段大学生的生理和心里特点,分析其行为模式,了解大学生居住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第五章对我国大学生公寓空间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探讨符合学生行为模式的学生公寓空间的功能组成、居住单元空间布局方式、空间尺度以及家具设施,提出相关的设计要点与思路。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结论,提出高校学生公寓设计的原则:弹性设计原则、可识别性设计原则、人性化设计原则和多元化设计原则以及智能化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