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框架构建与模拟应用研究 ——以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数据为例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表明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不仅是我国在生态文明理论构建与完善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涵盖经济、生态、政治等不同研究领域、不同学科的宏观性工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但由于不同类型生态产品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致使迄今为止,生态产品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与分类从而影响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研究及试点工作的开展。草原被称为“地球的皮肤”且我国是草原资源大国,探索草原生态产品的价值研究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在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对草原生态产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在对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明确草原生态产品的内涵分类、特性;确立草原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指标及合适的价值核算公式;构建草原生态产品评估框架,并构建草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表;最后基于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的数据,进行生态产品核算的模拟应用研究。研究结论为草原生态产品的价值核算提供参考,为天然草地的合理定价和有效补偿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进一步促进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形成。
其他文献
19世纪中叶以来,经过几次的对外战争和此起彼伏的国内反清运动,清朝国力日衰,债台高筑。八国联军的入侵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更是加剧了清朝的统治危机,其在全国的统治行将瓦解。在此背景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新政”,希图在军事、政治、法制、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进行综合改革,以求重新巩固和延续在全国的封建统治。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以委派贻谷督办内蒙古西部垦务
企业战略柔性与动态环境相联系。战略柔性可以使企业积极辨识动态环境因素,调动资源克服不利环境影响以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以比亚迪为案例,加入动态环境因素,对战略柔性进行系统研究,使战略研究关注的内容从单一的注重市场、产品和资源提升到全局的角度。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多数企业经营惨淡,而比亚迪却能够在动态环境下积极应对并取得良好的业绩,是哪些因素能让比亚迪在经济环境下行压力下稳步提升且取得重大突破呢?
元朝灭亡南宋后便在当地开始征收各项赋税,而此后设立的江浙行省由于统辖着当时最富庶的地区,故有学者认为在元王朝的发展存续中,其不仅是大都粮食的主要供给地,也是王朝经济命脉所在。虽然江浙行省供税能力被人称道,但对其出产的税粮、诸色课程等相关数额则缺乏具体而细致的梳理,因此也为进一步细化、证实江浙行省财赋能力提供了空间。本文在梳理元朝时期税粮制度、诸色课程及其税率的基础上,对当时江浙行省的户口、田亩、秋
中国的并购市场随着近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而不断扩张,但是中国的企业在并购之后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却不尽人意,有的企业在并购后绩效不增反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中国的企业作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存在来源国劣势。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从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各种来源国劣势出发,探索本国企业在发达国家市场为获取合法性而采取的战略措施对于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机理与路径。首先,根据面临劣势的不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格局不确定因素加剧的当下,组织敏捷作为一种为适应外部环境持续柔性调节组织的能力赢得广泛关注。组织敏捷反映了企业对市场的敏感程度和响应速度,高组织敏捷的企业即使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中也能保有竞争优势。现有研究仅指出组织敏捷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未深入探究组织敏捷对企业绩效的具体作用路径。本文从信息技术角度分析企业组织敏捷构建过程,通过对海尔智家展开单案例研究,探索组织敏捷到企业战
实现国家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其微观基础是企业增加环保投入和提升企业绩效的同步进行,因为作为经济活动的基础单元,企业是大多数污染物的直接生产者。这迫使企业在寻求利益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而企业管理层的环保认知对于企业是否进行环保以及绿色投入力度起决定性作用,进而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演化。但是,当前的理论界还没有关于环保认知下企业战略演化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明确结论,也没有梳理出影
随着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联系趋于紧密,传统的财务报告已经无法应对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为此,企业出具了一系列独立的非财务报告,虽然对企业对外披露的信息进行了补充,但在进行补充的过程中,不免的造成内容过多,各报告之间信息重复、可读性差等缺陷,不仅降低了企业报告在决策时的有用性以及风险预警能力,还增加了读取和理解报告的难度,于是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地整合在一起的整合报告应运而生。虽然国际整合报告委员
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当前国内对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治理结构和企业绩效等方面。本文主要为探究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对其内部控制各要素的实质性影响及相关路径,在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理论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案例研究法,选取了中国联通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内部控制影响分析,按照COSO编制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情况下最正确的指示。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都随之出台了国企改革的规划和举措,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也由此开始,拉开新的序幕。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指的是国有企业引入民营企业或者外企,使国有资本与其他资本形成混合,实现非公资本的参与以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来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以提高企业绩效。但是,国企混改之后的股权混合度对于企业绩效
随着现代企业竞争逐渐加剧,打造核心竞争力、努力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企业所处的环境处于高度的动态变化中,无法精准把握其变化趋势,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在这种外部环境下,企业仅依靠固定不变的制度安排和组织惯例进行日常的生产经营,可能会抑制企业的未来成长,以至于无法顺利完成战略目标。环境变化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挑战,而改变现行的管理制度安排、创新管理战略则可以帮企业尽快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