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狼》中海的功能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ayy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克·伦敦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20世纪初最引人注目的文学代表”。在他成名后的百年以来,学者们从各个不同角度解读其作品。然而,海洋这一对杰克·伦敦影响深远的因素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本文拟选取这一视角来解读杰克·伦敦的海洋小说《海狼》。
  论文将通过细读,采用心理学及文学研究的方式解读《海狼》。文章首先介绍海洋在杰克·伦敦的生活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海洋作为杰克·伦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必然影响其创作。他的两篇海洋小说《马丁·伊登》和《海狼》以及关于南海诸岛的故事都是以他的海上航行为创作源泉。同时,海洋作为其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故事发展和作者思想表达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文章对海洋在《海狼》这部作品中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海狼》中海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故事中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海狼》中的每一位人物都与海洋有着密切联系。船长海狼拉森就是海洋创造的一个体力和智力都超群的人物,他的命运也与海洋密切相连。虽然在他的海上王国里,他可以控制其他人,然而根据心理学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致使他所得出的生活哲学过于极端,最终葬身大海。同时,故事的叙述者兼故事中的人物凡·韦登意外地加入到了这次航行,种种冒险经历使他获得了进一步成长,他的身体和思想都经历了一次洗礼,从而造就了一个接近超人的形象。而船上的其他水手,他们的命运也都由海洋这一特殊的世界及船员所遵守的规则而决定。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海洋首先提供了故事背景,而这一背景所决定的行为——追捕,则成了故事发展的助推器,从最初的以追捕海豹为目标到船上成员之间的追捕,故事揭示了海上社会所遵循的丛林原则。同时,作品中与海洋相关的语言也是这部小说能够归属于海洋文学的语言要素。
其他文献
会议
期刊
会议
会议
期刊
教材是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国家教材多样化政策的实施,教材的选择和使用逐步向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方向发展。教材《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随即应运而生,并在全国高校广泛使用。  由于与之相关的研究多属理论和内容评介,而对教材文本进行量化分析以及有关教材在某个地区的适应性实证研究则相对匮乏。因此,本文依据教材评价理论的有关研究成果,从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出发,综合运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及
学位
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开始更多地引入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国际众多知名翻译理论家如安德烈·勒费弗尔、巴斯纳特等着于从更为广阔的文化视角来研究翻译。勒费弗尔在他的代表作《翻译、重写以及文学名声的操控》中提出,翻译就是通过改写而对各种文本进行的操纵。翻译中的改写,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是为某种权利服务,并反映出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与此理论相一致,女性主义翻译学家也同样提出,翻译是某个体带着某种目的在某
显化作为一种翻译策略普遍存在于翻译过程中,是译者有意识使用的一种翻译手段。本文在此主要研究译者如何实现显化;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的显化处理方式是否相同,尤其在进行语用显化时,译者如何对文化信息进行处理;译者使用某种显化策略的原因是什么;不同的显化策略对译文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  本文以Klaudy对显化的分类为标准,对《浮生六记》的三个译本(林语堂的译本,ShirleyM.Black的译本,L
学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