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
◎水之大德
“上善”中的“上”是至高的意思,“上善”即至善,至善既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无善无恶。什么是无善无恶?是一切遵循自然,如佛家所讲“大爱无爱”。
“上善若水”,就是至高无尚的品德像水一样。水有什么品质那么值得推崇呢?“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方面,水可以滋养万物,没有水万物就活不了,我们可以几天不吃饭,却不能一天不喝水;另一方面,水滋养万物但从来不跟万物争。水为什么不争?水近乎道,万物比道低两层,因为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所以说水不争。如果人能效仿水,无善无恶,无所求,无所追的时候,能达到不争名,而争道;不争利,而争德,你才明白什么叫善利万物而不争。
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想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提笔回信:“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三尺。.六尺巷由此得名,由于不争而成就了一段佳话。
“处众人之所恶”,水往低处流,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它自愿处在最低、最脏的地方,这是人所做不到的。道就像水一样,没有高下,也没有干净污垢,《庄子?天道》篇是这样说的,有人问庄子道在哪里?庄子说道在稗草、瓦砾、便溺中。诸位看,连所有人认为肮脏的便溺中都有道存在,可以看出道对万物是怎样一种平等的态度,它不分别,不选择,看万物万事都是一视同仁。
下面我们讲一下水的七种善德。
◎居善地
“居善地”。水住哪?它就在最低下的地方。水对于地位是无可无不可的,别人都要争上位,它就甘心情愿地居下位。占据高位就能幸福吗?苏轼词中写道:“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俗语也说:“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一个人姿态越高,占据的地位越高,就越少人能够跟他交往、愿意跟他交往,因此他就会越孤独。水处于卑下,所以它住的地方最安全。
我们在此展开讲一下什么是善地,善地就是最能够产生道的地方,让你最能够发展和让你停顿地方。什么地方善呢?善地包括地域环境和人文的环境,有个成语叫孟母三迁,古语说百万买居,千万买邻,人伴贤良品自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善地不仅是外部世界,也包括内心世界,当外界环境不可改变时,我们就要调节内心的状态,所谓心能转境,一个人只有他自己能决定把心放在哪里。应该做到我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善地,正是古语所讲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心善渊
“心善渊”。 “渊”就是深不可测,善就是善于的意思。水虽然居下,但是并不埋怨,并不嫉妒,并不反抗,它的胸怀就像深渊一样,你无法说出它有多宽多深。水为能下,方能成海。它在最低的地方把所有力量都汇聚起来,于是成了宽广的海洋。在这个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这就是水愿意居下的结果。大海汇聚的水有长江的水、黄河的水,也有臭水沟的水。如果大海很挑剔,不愿意要小的、脏的河流,它又如何能够成为大海呢?我们称人的心胸宽阔为“海量”,就是说他像大海一样不计较好坏、大小、得失。
我们的心就要向水之渊来学习,让心变得博大和深不可测。《论语》里面讲到:“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样的光明,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他的才华应像珍藏的珠宝一样,绝对不可轻易炫耀让别人随便知道。“心事宜明”是做人的准则,“才华须蕴”是做事的准则。
《易经》把“渊”解读为“密”,孔子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做领导内心没有隐秘,内心没有机密,就会失去部下的尊重;做一个部下,如果胡乱讲话,不保守机密,就会失掉身价性命;做大事如果没有任何的机密,信息全部泄漏出来,就会功败垂成。所以我们学习水之渊,首先要学会 “藏密”。
◎与善仁
“与善仁”。水对万物施以恩惠,毫不吝啬,不求回报。不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水不会因为你是好人就让你解渴,坏人就不让你解渴。人在陆地上,水可以用来灌溉;人在江湖上,水中可以划船。我们于万物也是一样,不管对方是异族或者同胞,陌生人还是朋友,我们都一视同仁,在能够帮助别人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对别人好,要以仁义之心,帮助别人要有仁义之德。不能因为帮助了别人,就在心里觉得是在拯救别人,或是觉得自己是对方的救世主。如果帮了别人是为了回报,那么这就是交易。给予别人的时候,是仁义之心,既不渴求回报,也不渴求别人的感激。以无名之心做事的,就是与善仁。
◎言善信
“言善信”。就是说水有信期,它总是守着信期而行。见过大江、大海的人都知道,江海的潮汐时间非常准确。水的守信不仅反映在活动规律上,而且反映在它自身的属性上。古代还没有发明镜子的时候,人们怎么能知道自己的容貌呢?他们到水边一照就知道了。水对于万物的反映就像镜子一般真实,美的人能从水里看到美的样子,丑的人能从水里看到丑的样子,决不会有半点欺骗。人取法于水,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学习它守信的品质。
◎政善治
“政善治”。水生长万物,同时它自己生生不息,除非人为毁坏它,否则永远也没有干的时候;水变化无穷,把它放在碗里,它就是碗的形状;把它放在江河,它就是江河的形状。最要紧的就是水永远都保持平面,这一瓶水你这么倒它是平的,你那么倒它也是平的。这个平面常常被用来衡量其它事物的高低,比如我们常说某座山海拔多高,就是以海平面作为测量的起点。治理人民取法于水,不仅宁静、守信,而且还包括这个“平”的特点,所谓平天下。 ◎事善能
“事善能”。水因为处于低微之地,所以反而无所不能,万物的生长靠它,船的航行靠它,去污除垢也要靠它。水并不刻意要有所作为,这是一种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品质。人要在自然中磨练,同时也要适应自然,因地制宜。
水,滴水穿石、溪水欢快、池水映天、江水奔腾、湖水宁静、瀑布飞流直下、深潭包罗万金、海水容纳百川,它可以做任何事情。滴水、溪水、池水、江水、湖水、潭水、海水,不同的水,有不同的用处。
向诸多的水学习他们的能力和特点,就能够有所大成。向滴水学习其坚韧的能力;像溪水学习其欢快的能力;向池水学习智慧,朱熹说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何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向江河之水学习其奔腾,学其气势,你看长江滔滔,黄河波澜;向湖水学淡泊;向瀑布学冲击,瀑布是什么?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形成的水,因为没有路了,这个水才形成了瀑布,就是在人最危险的时候,反而能够冲击一搏,叫事到万难需放胆,在最危险的时候,你的胆识才是拯救你的关键;向深潭水学习其阴柔、包容、水深不可测,它是宁静的,与瀑布相得益彰,说瀑布下有天坛,这是刚柔相济,动静相得;向海水学习有容乃大。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一种境界,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动善时
“动善时”。水的变化与时推移,夏天天气炎热,它被蒸发为水蒸气;冬天天气寒冷,它就凝结成为冰块。取法于水的这种品质,那么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就要按照时节、环境不同而灵活变化,不离开活动规律。孔子看着流水,发出“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的感叹。我们的生命也如流水一般,一去不返,一天天过去,我们不停地老去,不停地走向死亡。因此把握时机做该做的事情,该动时动,该止时止,这是流水对我们启发。
◎不争无尤
“夫唯不争,故无尤”。水停居于卑下之地;心灵喜欢深渊宁静;与人交往能够仁爱;说话能够讲信用;政务能够安治,做事能够贤能;行动能够适时;正因为与世不争,所以就没有怨恨。讲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水的品质不都是好的,比如洪水泛滥的时候,造成很多灾难。可是为什么会发洪水呢?是因为我们人类无休止地排放废气,使温度变高,雪山融化;也是我们人类把树都砍光了,造成水土流失,洪水就泛滥了,需要反思的是我们自己违反天时地利的过失。
这一章讲了水近乎道,水有两个大德: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当它启用了,就有七个善。这些善都是从这两个德生出来的,完全是顺乎自然,应乎天时人事的。我们用上善若水来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甚至拿来治国平天下,都是“无往不利”的。
编辑/许宏
下期导读:下一期将为您解读《道德经》第十五章,“道”是玄妙精深,恍惚不定的,一般人对“道”感到难以捉摸,而“道”之士则与世俗之人明显不同,他们有独特的风貌和人格形态,这一章,老子勉强为行“道”的人画了一张画像,可谓微妙通达,深刻玄远。敬请期待。
——《道德经》第八章
◎水之大德
“上善”中的“上”是至高的意思,“上善”即至善,至善既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无善无恶。什么是无善无恶?是一切遵循自然,如佛家所讲“大爱无爱”。
“上善若水”,就是至高无尚的品德像水一样。水有什么品质那么值得推崇呢?“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方面,水可以滋养万物,没有水万物就活不了,我们可以几天不吃饭,却不能一天不喝水;另一方面,水滋养万物但从来不跟万物争。水为什么不争?水近乎道,万物比道低两层,因为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所以说水不争。如果人能效仿水,无善无恶,无所求,无所追的时候,能达到不争名,而争道;不争利,而争德,你才明白什么叫善利万物而不争。
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想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提笔回信:“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三尺。.六尺巷由此得名,由于不争而成就了一段佳话。
“处众人之所恶”,水往低处流,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它自愿处在最低、最脏的地方,这是人所做不到的。道就像水一样,没有高下,也没有干净污垢,《庄子?天道》篇是这样说的,有人问庄子道在哪里?庄子说道在稗草、瓦砾、便溺中。诸位看,连所有人认为肮脏的便溺中都有道存在,可以看出道对万物是怎样一种平等的态度,它不分别,不选择,看万物万事都是一视同仁。
下面我们讲一下水的七种善德。
◎居善地
“居善地”。水住哪?它就在最低下的地方。水对于地位是无可无不可的,别人都要争上位,它就甘心情愿地居下位。占据高位就能幸福吗?苏轼词中写道:“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俗语也说:“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一个人姿态越高,占据的地位越高,就越少人能够跟他交往、愿意跟他交往,因此他就会越孤独。水处于卑下,所以它住的地方最安全。
我们在此展开讲一下什么是善地,善地就是最能够产生道的地方,让你最能够发展和让你停顿地方。什么地方善呢?善地包括地域环境和人文的环境,有个成语叫孟母三迁,古语说百万买居,千万买邻,人伴贤良品自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善地不仅是外部世界,也包括内心世界,当外界环境不可改变时,我们就要调节内心的状态,所谓心能转境,一个人只有他自己能决定把心放在哪里。应该做到我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善地,正是古语所讲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心善渊
“心善渊”。 “渊”就是深不可测,善就是善于的意思。水虽然居下,但是并不埋怨,并不嫉妒,并不反抗,它的胸怀就像深渊一样,你无法说出它有多宽多深。水为能下,方能成海。它在最低的地方把所有力量都汇聚起来,于是成了宽广的海洋。在这个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这就是水愿意居下的结果。大海汇聚的水有长江的水、黄河的水,也有臭水沟的水。如果大海很挑剔,不愿意要小的、脏的河流,它又如何能够成为大海呢?我们称人的心胸宽阔为“海量”,就是说他像大海一样不计较好坏、大小、得失。
我们的心就要向水之渊来学习,让心变得博大和深不可测。《论语》里面讲到:“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样的光明,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他的才华应像珍藏的珠宝一样,绝对不可轻易炫耀让别人随便知道。“心事宜明”是做人的准则,“才华须蕴”是做事的准则。
《易经》把“渊”解读为“密”,孔子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做领导内心没有隐秘,内心没有机密,就会失去部下的尊重;做一个部下,如果胡乱讲话,不保守机密,就会失掉身价性命;做大事如果没有任何的机密,信息全部泄漏出来,就会功败垂成。所以我们学习水之渊,首先要学会 “藏密”。
◎与善仁
“与善仁”。水对万物施以恩惠,毫不吝啬,不求回报。不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水不会因为你是好人就让你解渴,坏人就不让你解渴。人在陆地上,水可以用来灌溉;人在江湖上,水中可以划船。我们于万物也是一样,不管对方是异族或者同胞,陌生人还是朋友,我们都一视同仁,在能够帮助别人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对别人好,要以仁义之心,帮助别人要有仁义之德。不能因为帮助了别人,就在心里觉得是在拯救别人,或是觉得自己是对方的救世主。如果帮了别人是为了回报,那么这就是交易。给予别人的时候,是仁义之心,既不渴求回报,也不渴求别人的感激。以无名之心做事的,就是与善仁。
◎言善信
“言善信”。就是说水有信期,它总是守着信期而行。见过大江、大海的人都知道,江海的潮汐时间非常准确。水的守信不仅反映在活动规律上,而且反映在它自身的属性上。古代还没有发明镜子的时候,人们怎么能知道自己的容貌呢?他们到水边一照就知道了。水对于万物的反映就像镜子一般真实,美的人能从水里看到美的样子,丑的人能从水里看到丑的样子,决不会有半点欺骗。人取法于水,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学习它守信的品质。
◎政善治
“政善治”。水生长万物,同时它自己生生不息,除非人为毁坏它,否则永远也没有干的时候;水变化无穷,把它放在碗里,它就是碗的形状;把它放在江河,它就是江河的形状。最要紧的就是水永远都保持平面,这一瓶水你这么倒它是平的,你那么倒它也是平的。这个平面常常被用来衡量其它事物的高低,比如我们常说某座山海拔多高,就是以海平面作为测量的起点。治理人民取法于水,不仅宁静、守信,而且还包括这个“平”的特点,所谓平天下。 ◎事善能
“事善能”。水因为处于低微之地,所以反而无所不能,万物的生长靠它,船的航行靠它,去污除垢也要靠它。水并不刻意要有所作为,这是一种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品质。人要在自然中磨练,同时也要适应自然,因地制宜。
水,滴水穿石、溪水欢快、池水映天、江水奔腾、湖水宁静、瀑布飞流直下、深潭包罗万金、海水容纳百川,它可以做任何事情。滴水、溪水、池水、江水、湖水、潭水、海水,不同的水,有不同的用处。
向诸多的水学习他们的能力和特点,就能够有所大成。向滴水学习其坚韧的能力;像溪水学习其欢快的能力;向池水学习智慧,朱熹说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何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向江河之水学习其奔腾,学其气势,你看长江滔滔,黄河波澜;向湖水学淡泊;向瀑布学冲击,瀑布是什么?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形成的水,因为没有路了,这个水才形成了瀑布,就是在人最危险的时候,反而能够冲击一搏,叫事到万难需放胆,在最危险的时候,你的胆识才是拯救你的关键;向深潭水学习其阴柔、包容、水深不可测,它是宁静的,与瀑布相得益彰,说瀑布下有天坛,这是刚柔相济,动静相得;向海水学习有容乃大。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一种境界,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动善时
“动善时”。水的变化与时推移,夏天天气炎热,它被蒸发为水蒸气;冬天天气寒冷,它就凝结成为冰块。取法于水的这种品质,那么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就要按照时节、环境不同而灵活变化,不离开活动规律。孔子看着流水,发出“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的感叹。我们的生命也如流水一般,一去不返,一天天过去,我们不停地老去,不停地走向死亡。因此把握时机做该做的事情,该动时动,该止时止,这是流水对我们启发。
◎不争无尤
“夫唯不争,故无尤”。水停居于卑下之地;心灵喜欢深渊宁静;与人交往能够仁爱;说话能够讲信用;政务能够安治,做事能够贤能;行动能够适时;正因为与世不争,所以就没有怨恨。讲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水的品质不都是好的,比如洪水泛滥的时候,造成很多灾难。可是为什么会发洪水呢?是因为我们人类无休止地排放废气,使温度变高,雪山融化;也是我们人类把树都砍光了,造成水土流失,洪水就泛滥了,需要反思的是我们自己违反天时地利的过失。
这一章讲了水近乎道,水有两个大德: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当它启用了,就有七个善。这些善都是从这两个德生出来的,完全是顺乎自然,应乎天时人事的。我们用上善若水来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甚至拿来治国平天下,都是“无往不利”的。
编辑/许宏
下期导读:下一期将为您解读《道德经》第十五章,“道”是玄妙精深,恍惚不定的,一般人对“道”感到难以捉摸,而“道”之士则与世俗之人明显不同,他们有独特的风貌和人格形态,这一章,老子勉强为行“道”的人画了一张画像,可谓微妙通达,深刻玄远。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