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是新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训练。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低年级“说话”训练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它的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再现性等特点,会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说话”的积极性,降低“说话”的难度,提高“辨析”的准确性,会取得其它媒体无法取得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要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无意识记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在“说话”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借助电教媒体,围绕“说话”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儿童主动说、积极说,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二、注重直观,发挥想象,使学生“会说”
低年级学生空间概念不深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要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要结合学生实际,重视利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有话可说。
一是理清思路法。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基础上,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把话说具体、有次序,教师可以借助电教媒体,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理清思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分清主次。
二是再现生活法。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扩大范围,使许多在教室里或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景象,通过电教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他们的视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各个领域,从面提高观察效率,降低“说话”难度。如说秋天,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头脑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秋天树叶落了,秋天天气变凉了,秋天人们穿上毛衣了......这时,我播放了录像片《秋天》,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充满笑声的菜园.果园;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在忙着收获......看完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学生们说道:“秋天到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去,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大多数树的叶子黄了,一阵秋风吹来,树叶仿佛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枫树的叶子火一样红,松树、柏树还是那样苍翠”;“田野里、果园里可热闹啦!沉甸甸的谷穗一片金黄,红玛瑙似的高粱压弯了腰,葡萄像珍珠,广柑黄澄澄,石榴露白牙,逗得娃娃口水三尺长”;“秋天真美丽啊!”。
三是音响联想法。以生活中诸多音响为中介,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联想,提高“说话”的能力。它以听觉为纽带,继而引起大脑听觉、视觉、言语等中枢的兴奋,使学生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同时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使他们思路开阔,语言流畅,言之有物。如训练学生说一个集贸市场的场景,如果只是让学生凭经验和记忆去“说话”,学生只能摘取市场里的一些零碎景象。如果利用电教手段,播放集贸市场中声音片段,商贩的叫卖声,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声以及鸡、鸭、鹅的鸣叫声,立刻就唤起了学生的联想,头脑中的表象一下子清晰了,一个活生生的画面顿时显现在学生眼前,这时再要求学生说市场,他们就能说得真实、具体了。
四是诱发情感法。要学生在说话中做到言之有情,必须通过正确诱导,激发情感,使学生身临其境,做出合理想象,道出有感情的语句来。如教《啄木鸟医生》的看图说话训练时,我诱导学生进入画面中去,把自己想象成啄木鸟医生和老树。
三、辨析词句,加强训练,使学生“说好”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得他们在“说话”时常常出现语病,这就需要及时辨析纠正,但是说过的内容一晃即逝,要保存它并对其进行辨析,就需要借助电教媒体,将部分“说话”内容反复出现,有利于学生辨别正确和错误,培养学生敏锐的听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进行以下几种辨析训练:常用词的辨析。主要是收集学生容易用错或意思容易混淆的词,编在句子里,录成磁带,让学生反复收听,找出毛病所在,分析原因,及时改正。句子的辨析,主要是根据学生平时“说话”中易犯的语病,如缺主谓语,啰嗦重复,次序颠倒,不合逻辑等,编成若干句子,把它和正确的句子混杂在一起,制成录音,让学生听后辨别哪些句子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自我辨析。在语音室或教室里,学生在口头“说话”时进行同步录音,说完后自己反复听,保留优点,弥补不足。这样,在日积月累的辨析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使他们越说越好,越说越爱说。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要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无意识记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在“说话”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借助电教媒体,围绕“说话”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儿童主动说、积极说,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二、注重直观,发挥想象,使学生“会说”
低年级学生空间概念不深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要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要结合学生实际,重视利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有话可说。
一是理清思路法。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基础上,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把话说具体、有次序,教师可以借助电教媒体,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理清思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分清主次。
二是再现生活法。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扩大范围,使许多在教室里或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景象,通过电教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他们的视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各个领域,从面提高观察效率,降低“说话”难度。如说秋天,因为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头脑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秋天树叶落了,秋天天气变凉了,秋天人们穿上毛衣了......这时,我播放了录像片《秋天》,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充满笑声的菜园.果园;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在忙着收获......看完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学生们说道:“秋天到了,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飞去,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大多数树的叶子黄了,一阵秋风吹来,树叶仿佛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枫树的叶子火一样红,松树、柏树还是那样苍翠”;“田野里、果园里可热闹啦!沉甸甸的谷穗一片金黄,红玛瑙似的高粱压弯了腰,葡萄像珍珠,广柑黄澄澄,石榴露白牙,逗得娃娃口水三尺长”;“秋天真美丽啊!”。
三是音响联想法。以生活中诸多音响为中介,刺激学生感官,唤起学生联想,提高“说话”的能力。它以听觉为纽带,继而引起大脑听觉、视觉、言语等中枢的兴奋,使学生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同时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使他们思路开阔,语言流畅,言之有物。如训练学生说一个集贸市场的场景,如果只是让学生凭经验和记忆去“说话”,学生只能摘取市场里的一些零碎景象。如果利用电教手段,播放集贸市场中声音片段,商贩的叫卖声,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声以及鸡、鸭、鹅的鸣叫声,立刻就唤起了学生的联想,头脑中的表象一下子清晰了,一个活生生的画面顿时显现在学生眼前,这时再要求学生说市场,他们就能说得真实、具体了。
四是诱发情感法。要学生在说话中做到言之有情,必须通过正确诱导,激发情感,使学生身临其境,做出合理想象,道出有感情的语句来。如教《啄木鸟医生》的看图说话训练时,我诱导学生进入画面中去,把自己想象成啄木鸟医生和老树。
三、辨析词句,加强训练,使学生“说好”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得他们在“说话”时常常出现语病,这就需要及时辨析纠正,但是说过的内容一晃即逝,要保存它并对其进行辨析,就需要借助电教媒体,将部分“说话”内容反复出现,有利于学生辨别正确和错误,培养学生敏锐的听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来进行以下几种辨析训练:常用词的辨析。主要是收集学生容易用错或意思容易混淆的词,编在句子里,录成磁带,让学生反复收听,找出毛病所在,分析原因,及时改正。句子的辨析,主要是根据学生平时“说话”中易犯的语病,如缺主谓语,啰嗦重复,次序颠倒,不合逻辑等,编成若干句子,把它和正确的句子混杂在一起,制成录音,让学生听后辨别哪些句子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自我辨析。在语音室或教室里,学生在口头“说话”时进行同步录音,说完后自己反复听,保留优点,弥补不足。这样,在日积月累的辨析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使他们越说越好,越说越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