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与法家法治思想之比较

来源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84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里士多德和法家都强调法律的作用 ,主张法治 ,反对人治 ,因而其法治思想存在着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尽管如此 ,两者在为何实行法治 (法治的理论基础 )、如何实现法治 (法治的主要内容 )以及通过法治要达到什么目标 (法治的最终目的 )等许多方面尚存在重大分歧。分析、研究两者的异同及其原因 ,不但对于理解中国与西方不同的法哲学传统 ,而且对于建设现代化的法治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Both Aristotle and Legalist emphasize the role of law, advocate the rule of law and oppose rule of man, and thus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till many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in terms of why they should implement the rule of law (the rationale for the rule of law), how to achieve the rule of law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rule of law), and what the goal of achieving through the rule of law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rule of law). Analyzing and study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nd their causes not only have important meaning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jurisprudence of jurisprudence in China and the West but also for building a modern state under the rule of law
其他文献
《庄子》一书博大精深。“游”的精神与“忘”的精神是《庄子》书中交错而行的两条主线。逻辑上的“忘”先“游”后 ,现实中的相交相错 ,相得益彰 ,内在地建构起博大深蕴、多
中国逻辑史研究,存在特殊和普遍、同和异、肯定和否定等方法论问题,关系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向、前途、结果与科学性,亟需讨论.
对单个概念分析是否集合概念没有意义,并且不能真正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只有在语言环境中分析一个概念是表达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才能对人们的思维活动产生指导和
需要即人的本性。需要是无限发展和变化的 ,因此 ,人性也是丰富多样而不是单一的和抽象的。人性回答的是“人是怎样的”,人的本质回答的是“人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的本质就
“天人合一”作为一种诗化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使中国古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识,那就是对“空灵”美的极力追求。就创作对象而言,中国古典艺术讲究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就创作
青少年时期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变化是其心理发展 ,尤其是人格发展的最典型的特征。青少年自我意识及相应的自主功能的发展状况对其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自我意识、
明清以来,华北地区各级官府尤其是地方官府对集市实施了一定的管理和控制,清末至民国年间,其管理和控制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与之相关,不同时期官府对集市管理和控制的目的稍有不同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客观存在,涉及诸多方面。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文化领域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政治领域的全球化则充满矛盾。自由主义、现实主义、文化体系理论、世界体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行不悖,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道德和文化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合理理解思维方式的一般本质是合理理解哲学思维方式的逻辑前提。学术界长期流行的关于思维方式本质的五类观点有诸多可商榷之处。思维方式是思维活动的方式,而思维规律是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