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感的重要学科,对学生文化水平的提升和道德情感的认知意义十分重要。而这些语文教学价值的彰显,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行为,它们是语文教学质量的保障。本文旨在探索如何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目的是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策略
随着新时代语文教学的发展,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需要推陈出新,以不断适应语文教学新规律、新理念、新课标,唯有如此,才能为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保驾护航。小学生的语文基础不足,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几乎全部依靠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显得尤其重要。
一、改进教学行为的紧迫性
当前的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很多学校,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陋习依然是主导,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方法上,很多教师受应试思维的影响,也是重讲解轻阅读、重主导轻自主、重灌输轻启发、重分析轻感悟,和语文教学意义背道而驰,导致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特点难以彰显,学生无法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意义,诸如此类的不良教学行为,都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切实改进,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发展做出应有的探索。
二、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的策略
1.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语文学习,小学生的阅读量不高,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都一般,如果没有兴趣的激发,教师教学再出色,也仿佛对牛弹琴,学生难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鉴于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借此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叶圣陶的《荷花》时,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想一想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篇课文着重写的是荷花的美感,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所以,教师应循着这样的思路,从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上出发,思考教学行为。教师可以打开大屏幕,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出一片在微风中摇曳的动态荷花视频,然后再准备一首歌曲,如:《荷塘月色》,把歌曲音量调到刚刚能听到的范围,避免歌曲冲淡了课堂气氛,这样,教师就可以给学生阅读课文,使學生带着身临其境的感悟,与荷花融为一体,与情境融为一体,将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出来,这样的课堂,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语文魅力的彰显,给学生带来别开生面的艺术享受。
2.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每种方法都应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品位,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为目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摒弃僵化保守的教学思想,要与时俱进,多交流、多探索,积极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导语文课堂。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时,因为刘关张的故事很多,小学生都从各种电视、动漫及图画书中有所了解,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变通思路,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参与者,让学生自己阅读,使小组合作交流,然后获得人文感悟。教师的角色只是向学生提问,问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阅读理解方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一些建议,如: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表演,自己寻找表演伙伴、道具,自己分析课文对话内容,感受语言张力,然后把阅读体验融入情境表演,这便要求学生要对课文内容熟稔于心,这样才能在表演中驾轻就熟,此方式间接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待小组表演完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给学生自信和勇气,并对优胜小组进行物质奖励,整个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参与,没有主导,但学生的兴趣及阅读效果却非常好。
3.注重教师素养的提升
改进教学行为,既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加教师的教学荣誉感和使命感,让教师安心教书,教师也应从自身做起,养成自觉意识,做一名有理想、有文化、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语文教师,用忘我无私的爱心、专心致志的细心、春风化雨的耐心去引导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归根结底是人学,是教育人怎样为人处世,怎样成为一名有情感、有爱心、有良知的人,因此,只有教师自己是一名高尚的人,其教学行为才能契合语文教学内涵,教师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结束语
教师作为语文课堂的建构者和引导者,其自身的文化素养及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一意投入到小学语文教育中,为语文课堂的高效推进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琪.小学语文教师生成性教学能力研究[D].江南大学,2018
[2]李彩香.关注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J].江西教育,2018(15):48-49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策略
随着新时代语文教学的发展,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需要推陈出新,以不断适应语文教学新规律、新理念、新课标,唯有如此,才能为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保驾护航。小学生的语文基础不足,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几乎全部依靠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显得尤其重要。
一、改进教学行为的紧迫性
当前的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很多学校,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陋习依然是主导,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方法上,很多教师受应试思维的影响,也是重讲解轻阅读、重主导轻自主、重灌输轻启发、重分析轻感悟,和语文教学意义背道而驰,导致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特点难以彰显,学生无法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意义,诸如此类的不良教学行为,都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切实改进,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发展做出应有的探索。
二、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的策略
1.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语文学习,小学生的阅读量不高,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都一般,如果没有兴趣的激发,教师教学再出色,也仿佛对牛弹琴,学生难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鉴于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借此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叶圣陶的《荷花》时,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想一想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篇课文着重写的是荷花的美感,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所以,教师应循着这样的思路,从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上出发,思考教学行为。教师可以打开大屏幕,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出一片在微风中摇曳的动态荷花视频,然后再准备一首歌曲,如:《荷塘月色》,把歌曲音量调到刚刚能听到的范围,避免歌曲冲淡了课堂气氛,这样,教师就可以给学生阅读课文,使學生带着身临其境的感悟,与荷花融为一体,与情境融为一体,将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出来,这样的课堂,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语文魅力的彰显,给学生带来别开生面的艺术享受。
2.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每种方法都应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品位,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为目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摒弃僵化保守的教学思想,要与时俱进,多交流、多探索,积极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指导语文课堂。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时,因为刘关张的故事很多,小学生都从各种电视、动漫及图画书中有所了解,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变通思路,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参与者,让学生自己阅读,使小组合作交流,然后获得人文感悟。教师的角色只是向学生提问,问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阅读理解方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一些建议,如: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表演,自己寻找表演伙伴、道具,自己分析课文对话内容,感受语言张力,然后把阅读体验融入情境表演,这便要求学生要对课文内容熟稔于心,这样才能在表演中驾轻就熟,此方式间接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待小组表演完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给学生自信和勇气,并对优胜小组进行物质奖励,整个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参与,没有主导,但学生的兴趣及阅读效果却非常好。
3.注重教师素养的提升
改进教学行为,既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加教师的教学荣誉感和使命感,让教师安心教书,教师也应从自身做起,养成自觉意识,做一名有理想、有文化、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语文教师,用忘我无私的爱心、专心致志的细心、春风化雨的耐心去引导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归根结底是人学,是教育人怎样为人处世,怎样成为一名有情感、有爱心、有良知的人,因此,只有教师自己是一名高尚的人,其教学行为才能契合语文教学内涵,教师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结束语
教师作为语文课堂的建构者和引导者,其自身的文化素养及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一意投入到小学语文教育中,为语文课堂的高效推进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琪.小学语文教师生成性教学能力研究[D].江南大学,2018
[2]李彩香.关注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J].江西教育,2018(1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