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启发于差异教学理论
國内差异教学代表人物华国栋研究员认为,学生均有差异,教育应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差异教学的人本价值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如果让区域龙头学校的学生接受与其它学校学生同样的教育,这也是忽视了他们的差异而忽视了他们的发展。再者,目前的普通高中建设中,出现了明显的“同质化”趋势,高中建设应有自己的独立性和探索性。
(二)启发于美国的精英教育
当中国的一些校长和美国校长们交流对“追求升学”这一问题的看法时,中国校长们的无奈让美国同行感到很惊讶。在他们看来,一所中学关注毕业生的高考升学率是必然的选择,有多少毕业生能够被美国一流大学录取是学校以及学生、学生家长必定关注的指标,美方的校长从来都不惮于承认自己的学校是大学预备性学校。其实考试无错,错在考什么,怎么考。在美国,倍受学生和家长青睐的是“精英教育”,学术性高中的教育相当于美国的“精英教育”。
(三)启发于普通高中的划分构想
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彭钢先生在2010年2月撰写的《江苏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思考》认为:普通高中可划分为四类:一是学术性高中;二是一般高中;三是特色高中;四是综合高中。
二、 课题研究的价值
(一)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求;有利于强化校内外资源意识,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从而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二)学术性高中的研究,丰富了普通高中的分类标准,对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促进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及探索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办学标准等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课题选择课程资源建设与学术性高中的结合点进行研究,使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更为切实有效的目标,使学术性高中得到课程资源的支撑和扩展,从而使课程资源建设与学校发展相互融合在一起,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学术性普通高中
从词义上看,“学术”是指系统的、专门的学门;“性”是指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学术性普通高中”是指具有“学术性”特征的普通高中。学术性普通高中是以培养具有学术素养、专业精神、审美情趣的学生为目标,以建设学术性科组、学术性社团、学术性课程体系(标准课程体系、实验课程体系、国际课程体系、中学先修课程体系等)和实施研究性教与学为内容,以学术性教育者、学术性教育行为、学术性教育环境为特征的现代新型高中。“学术性高中”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县中模式”的翻版。
(二)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指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而进行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的活动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对课程资源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课程资源的内涵、类型、价值,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途径、内容,课程资源利用的策略,课程资源管理的模式,课程资源平台的建构等都是课程资源建设所要探讨的问题。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是指在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中所进行的课程资源建设。
四、课题研究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研究国外的学术性高中,国内对学术性高中的研究进程;研究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内涵与特征,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特征。
2.经验总结法和对比研究法:目前我校的课程资源库的特点,根据学术性普通高中的要求,课程资源库应具怎样的特点;两者比较,学校应进行怎样的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在于实践,而非理论性的研究,但需要理论的指引和理性的思考。所以学习、思考、探索,再学习、思考、探索,应是本课题研究中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以上三者是本课题研究中,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当然还会运用到其它的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内涵与特征
2.课程资源的基础性理论研究
3.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研究
4.学术性普通高中对课程资源建设的要求
5.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6.课程资源建设的评价研究
7.课程资源与“教与学”的转化研究
8.课程资源的再生与增值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以理性认识为主的理论学习(2011年5月~2012年1月)
这一阶段,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查阅了大量的“学术性高中”方面的资料,形成了对学术性高中的理解,把握了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内涵与特征;查阅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的文献,把握了课程资源的含义、地位、作用、意义、特点、分类、载体形式与存在状态等,对课程资源建设的价值取向、原则、领域、筛选机制、影响因素、途径等进行了理论探讨。
第二阶段:基于学校现状的资源库建设的探索(2012年2月~2013年6月)
1.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研究(2012年2月至2012年5月)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把握现在,发展未来。这一阶段,我们主要通过调查研究,学校档案研究,了解目前我校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状态,目前我校进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目前我校有哪些课程资源。
2.学术性普通高中对课程资源建设的诉求(2012年6至2012年12月)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研究了根据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内涵与特征的要求,我校教师应本着怎样的理念去开发课程资源;根据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的诉求,我校教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开发课程资源;根据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的诉求,我校应该具有怎样的课程资源。 3.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
这一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上一阶段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各子课题为单位,进行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建设探索与实践。总课题进行节点式的检查,检查各子课题的推进速度,建设质量。至2013年6月,初步形成了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库。
第三阶段: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升华(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
1. 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库建设的路径的研究(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
基于上一阶段的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建设,根据我校的教学历史和教学现状,梳理了我校开发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路径。确定了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特色资源的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的积极挖掘、师生资源的放手展示、国际课程资源的有效引入这样五条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校本路径。
2.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库的再建设(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
基于上一阶段的课程资源建设,根据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五条校本开发路径,对资源库进行梳理补充再建设。对已建的资源,去粗存精;对尚未到位的资源,补充重建;对未开发的资源,进行开发。至2014年9月,基本完成学术性普通高中资源库的建设工作。
3.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评价研究(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
先是采用文献研究法,研究了课程资源评价的维度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建设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已建的资源库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为了促进资源库的生成性发展,建立了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评价体系。
4.课程资源与“教与学”的转化研究(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
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在上一阶段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分析、总结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积累适合于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的资源库;二是如何把积累了的课程资源运用到学术性普通高中的“教与学”之中去。因为课程资源只有运用到课程建设中去,才能体现出它的有效性,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5.课程资源的再生与增值的研究(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
主要研究两项内容:课程资源如何根据学术性普通高中的研究进程而不断地更新;如何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地再生。课程资源库不应是静态的而应是动态的。通过这一研究点的研究,学校建立了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库的动态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
第四个阶段:课题成果的总结、推广与反思(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
基于四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对已经取得的实践性成果和理论性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查漏补缺,并进行区域性推广。对课题研究中的缺憾,进行理性的思考。
五.课题研究成果
1.对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有了清晰的认识
“学术性普通高中”应具有如下特征:为国内外一流大学大批量输送优质生源(创新性人才),从“学术性高中”走出去的学生,不仅要求学业成绩优秀,训练有素,为大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应具有学术精神、学术能力、学术素养,是社会的精英。“学术性普通高中”不是“县一中模式”的翻版。
2.把握了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特征
学术性普通高中的课程内容应体现学科教学的前沿,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呈现应首先考虑思维性,学术性普通高中的课程资源的形态就是生成性的,学术性高中的课程资源选择应具有多元性。
3.把握了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路径
鉴于学术性普通高中的特征和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特征,课题组研究寻找到了五条课程资源建设的路径:一是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同样要体现国家意志,可以从学术性普通高中的课程要求的角度,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二是充分利用我校的“晓庵天文课程基地”,充分利用特色建设资源开发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三是充分开发校外课程资源,拓展教育教学的外延,充分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四是师生资源的放手展示,让师生的“差异”成为学术性普通高中的活动课程资源;五是充分利用我校与美国“安生国际课程中心”合作,有效引入国际课程资源。
4.发布了系列性的课题研究理论性成果
总课题在省一级期刊《中学课程辅导》杂志上发表了《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料建设的校本研究》结题论文,八个子课题都在省级期刊发表了结题论文。相关的理论性研究成果61件。
5.建立了學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库
以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特色资源的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的积极挖掘、师生资源的放手展示、国际课程资源的有效引入为路径,开发了43G的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库。
六、课题研究反思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走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之路,才能走出同质发展的怪圈;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学术性普通高中资源库的建设路径还有很多,如,时代资料的引入,包括科技发展性的,社会科学类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中还有很多课题值得研究。如,学术性普通高中教学策略的研究,学术性普通高中学校文化的研究,学术性普通高中学生素养培养的研究等等等等。
(沈金江执笔)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校本研究”的结题报告,课题立项编号D/2011/02/217)
(一)启发于差异教学理论
國内差异教学代表人物华国栋研究员认为,学生均有差异,教育应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差异教学的人本价值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如果让区域龙头学校的学生接受与其它学校学生同样的教育,这也是忽视了他们的差异而忽视了他们的发展。再者,目前的普通高中建设中,出现了明显的“同质化”趋势,高中建设应有自己的独立性和探索性。
(二)启发于美国的精英教育
当中国的一些校长和美国校长们交流对“追求升学”这一问题的看法时,中国校长们的无奈让美国同行感到很惊讶。在他们看来,一所中学关注毕业生的高考升学率是必然的选择,有多少毕业生能够被美国一流大学录取是学校以及学生、学生家长必定关注的指标,美方的校长从来都不惮于承认自己的学校是大学预备性学校。其实考试无错,错在考什么,怎么考。在美国,倍受学生和家长青睐的是“精英教育”,学术性高中的教育相当于美国的“精英教育”。
(三)启发于普通高中的划分构想
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彭钢先生在2010年2月撰写的《江苏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思考》认为:普通高中可划分为四类:一是学术性高中;二是一般高中;三是特色高中;四是综合高中。
二、 课题研究的价值
(一)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求;有利于强化校内外资源意识,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从而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二)学术性高中的研究,丰富了普通高中的分类标准,对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促进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及探索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办学标准等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课题选择课程资源建设与学术性高中的结合点进行研究,使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更为切实有效的目标,使学术性高中得到课程资源的支撑和扩展,从而使课程资源建设与学校发展相互融合在一起,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学术性普通高中
从词义上看,“学术”是指系统的、专门的学门;“性”是指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学术性普通高中”是指具有“学术性”特征的普通高中。学术性普通高中是以培养具有学术素养、专业精神、审美情趣的学生为目标,以建设学术性科组、学术性社团、学术性课程体系(标准课程体系、实验课程体系、国际课程体系、中学先修课程体系等)和实施研究性教与学为内容,以学术性教育者、学术性教育行为、学术性教育环境为特征的现代新型高中。“学术性高中”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县中模式”的翻版。
(二)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指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而进行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的活动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对课程资源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课程资源的内涵、类型、价值,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途径、内容,课程资源利用的策略,课程资源管理的模式,课程资源平台的建构等都是课程资源建设所要探讨的问题。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是指在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中所进行的课程资源建设。
四、课题研究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研究国外的学术性高中,国内对学术性高中的研究进程;研究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内涵与特征,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特征。
2.经验总结法和对比研究法:目前我校的课程资源库的特点,根据学术性普通高中的要求,课程资源库应具怎样的特点;两者比较,学校应进行怎样的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在于实践,而非理论性的研究,但需要理论的指引和理性的思考。所以学习、思考、探索,再学习、思考、探索,应是本课题研究中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以上三者是本课题研究中,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当然还会运用到其它的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内涵与特征
2.课程资源的基础性理论研究
3.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研究
4.学术性普通高中对课程资源建设的要求
5.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6.课程资源建设的评价研究
7.课程资源与“教与学”的转化研究
8.课程资源的再生与增值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以理性认识为主的理论学习(2011年5月~2012年1月)
这一阶段,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查阅了大量的“学术性高中”方面的资料,形成了对学术性高中的理解,把握了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内涵与特征;查阅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的文献,把握了课程资源的含义、地位、作用、意义、特点、分类、载体形式与存在状态等,对课程资源建设的价值取向、原则、领域、筛选机制、影响因素、途径等进行了理论探讨。
第二阶段:基于学校现状的资源库建设的探索(2012年2月~2013年6月)
1.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研究(2012年2月至2012年5月)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把握现在,发展未来。这一阶段,我们主要通过调查研究,学校档案研究,了解目前我校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状态,目前我校进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目前我校有哪些课程资源。
2.学术性普通高中对课程资源建设的诉求(2012年6至2012年12月)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研究了根据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内涵与特征的要求,我校教师应本着怎样的理念去开发课程资源;根据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的诉求,我校教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开发课程资源;根据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的诉求,我校应该具有怎样的课程资源。 3.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
这一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上一阶段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各子课题为单位,进行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建设探索与实践。总课题进行节点式的检查,检查各子课题的推进速度,建设质量。至2013年6月,初步形成了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库。
第三阶段: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升华(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
1. 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库建设的路径的研究(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
基于上一阶段的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建设,根据我校的教学历史和教学现状,梳理了我校开发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路径。确定了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特色资源的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的积极挖掘、师生资源的放手展示、国际课程资源的有效引入这样五条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校本路径。
2.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库的再建设(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
基于上一阶段的课程资源建设,根据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五条校本开发路径,对资源库进行梳理补充再建设。对已建的资源,去粗存精;对尚未到位的资源,补充重建;对未开发的资源,进行开发。至2014年9月,基本完成学术性普通高中资源库的建设工作。
3.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评价研究(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
先是采用文献研究法,研究了课程资源评价的维度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建设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已建的资源库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为了促进资源库的生成性发展,建立了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评价体系。
4.课程资源与“教与学”的转化研究(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
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在上一阶段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分析、总结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积累适合于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的资源库;二是如何把积累了的课程资源运用到学术性普通高中的“教与学”之中去。因为课程资源只有运用到课程建设中去,才能体现出它的有效性,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5.课程资源的再生与增值的研究(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
主要研究两项内容:课程资源如何根据学术性普通高中的研究进程而不断地更新;如何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地再生。课程资源库不应是静态的而应是动态的。通过这一研究点的研究,学校建立了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库的动态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
第四个阶段:课题成果的总结、推广与反思(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
基于四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对已经取得的实践性成果和理论性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查漏补缺,并进行区域性推广。对课题研究中的缺憾,进行理性的思考。
五.课题研究成果
1.对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有了清晰的认识
“学术性普通高中”应具有如下特征:为国内外一流大学大批量输送优质生源(创新性人才),从“学术性高中”走出去的学生,不仅要求学业成绩优秀,训练有素,为大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应具有学术精神、学术能力、学术素养,是社会的精英。“学术性普通高中”不是“县一中模式”的翻版。
2.把握了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特征
学术性普通高中的课程内容应体现学科教学的前沿,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呈现应首先考虑思维性,学术性普通高中的课程资源的形态就是生成性的,学术性高中的课程资源选择应具有多元性。
3.把握了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路径
鉴于学术性普通高中的特征和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特征,课题组研究寻找到了五条课程资源建设的路径:一是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同样要体现国家意志,可以从学术性普通高中的课程要求的角度,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二是充分利用我校的“晓庵天文课程基地”,充分利用特色建设资源开发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三是充分开发校外课程资源,拓展教育教学的外延,充分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四是师生资源的放手展示,让师生的“差异”成为学术性普通高中的活动课程资源;五是充分利用我校与美国“安生国际课程中心”合作,有效引入国际课程资源。
4.发布了系列性的课题研究理论性成果
总课题在省一级期刊《中学课程辅导》杂志上发表了《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料建设的校本研究》结题论文,八个子课题都在省级期刊发表了结题论文。相关的理论性研究成果61件。
5.建立了學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库
以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特色资源的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的积极挖掘、师生资源的放手展示、国际课程资源的有效引入为路径,开发了43G的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库。
六、课题研究反思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走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之路,才能走出同质发展的怪圈;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学术性普通高中资源库的建设路径还有很多,如,时代资料的引入,包括科技发展性的,社会科学类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中还有很多课题值得研究。如,学术性普通高中教学策略的研究,学术性普通高中学校文化的研究,学术性普通高中学生素养培养的研究等等等等。
(沈金江执笔)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术性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校本研究”的结题报告,课题立项编号D/2011/0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