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地气”就是要贴近真实生活的实际,反映真实生活的情感。近年来,王丽萍编剧的电视剧因对当下生活方式转型和中等收入群体现实状态的深入表现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可见,从日常生活出发,深入探析当下都市人的情感和际遇,即“接地气”而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同。因而我认为作文教学也要“接地气”,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入手,贴近生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避免出现“假大空”的普遍现象。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写作“接地气”,让作文教学走进真正的“春天”呢?
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像孔子那样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接触生活了。但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走进生活,用心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在体验中丰富认识,采撷亮点,寻找生活中那些平凡而又闪光的瞬间,洞悉生活的底蕴,真正打开学生的写作之门。
一、 关注生活本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其实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那么该如何落实“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呢?
(一)体验学校生活
我们是一所寄宿的农村中学,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生活是学生作文巨大的素材储备库,也是学生写作文重要的实践训练基地。
1.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就是教师应考虑到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实际,从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要让学生写一篇校园清洁工的文章,很多学生往往都浮于表面,那怎样让学生把文章写深刻呢?我就让班级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请学生扮演一回校园清洁工,拿着扫把簸箕在校园里打扫,并及时启发学生:这时你有无感受呢?当看到前面学生边走边扔下的餐巾纸等杂物时,作为清洁工的你,又有无感慨呢?
因此作为教师,在学生进入角色体验后,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帮助学生对感受到的信息进行梳理、指导、深化认识。
2.活动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充实,才能写出、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感情来。”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开辟作文创作的源泉。
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体验生活,做到“身入生活,心入生活”,真正地“参与”学校生活。如“参加大合唱兴趣小组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亲身经历的各种情况,做出各种努力后的成功与失败、与成员的合作情况,产生的各种言语冲突、矛盾心理等等,这些都是一吐为快的内容。再如:参加一次相持不下的拔河比赛、一次扣人心弦的演讲比赛……,这些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有力拓宽了写作的素材,也让学生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从而对作文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总之,反映校园生活的素材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写浓厚的师生情谊、紧张丰富的学生生活、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的同学友情。还可以写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讯息,也就是说,从反映校园生活的作文中可以看出新时代中学生的特点,当代教师的形象,新型的师生关系……,只要我们用心体验,学校生活就是作文的万花筒。
(二)体验家庭生活
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另一个重要天地,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很大程度来源于家庭,也是学生真情最为直露表白的场所。
“平淡人生也有舞,凡人小事也是歌。”每一个家庭都有故事。比如过年,很多同学都会在作文中叙述“年三十那晚一大桌菜,拿压岁钱,放烟花,看联欢会”这些浮于表面的生活现象。而“爷爷奶奶辈小时候过年的情形”,“父母辈小时候过年的情形”,“现在自己过年的情形”, 这三代人间的变化很少有同学能深入体验,更别说从中体验到如何跃过辈份的鸿沟,实现相互理解与沟通!也更别说他们是否听到了时代脉搏跳动的声音!又如:家中柴米油盐故事中的那份浓浓的爱,那份温暖,又有多少人体验到了呢?再如“考察家庭的变化”,从变化中又能否体验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应该珍惜呢?……所有这些,何尝不是要我们学生用心体验生活,细心品味生活,耐心发现生活,这样才能提炼出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才能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而激发学生写作乐趣。
总之,家庭生活就是一部书,可以让人熟读深思,百读不厌。“书”中的现象,随时都在发生,随时都在我们身边,都吸引着我们去“朗读”,只要你愿意去“读”,你就会收获多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体验社会生活
社会是广阔而大有作为的天地,社会生活是多元化的,必将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多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直面生活,走向社会,用心感受,体验人间生活百味。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作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要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走向社会,亲身去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如设计“学生走出学校,参观某个工厂”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可以眼看、耳听、心思,看看工人工作的环境,观察他们的动作神情,听听他们的言论、心声,深入的了解他们……;又如参观农贸市场,市场上买卖双方的言行举止,都有引人深思之处; 再比如双休日,学生还可以访问下岗工人、退体老人等等……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因此,我们要用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捕捉生活画面,关注社会的奇闻轶事,关注社会热点,了解身边的城市,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反映生活气息和时代的节奏,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形成和加深对社会生活体察和洞悉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达到文思泉涌的写作佳境。
二、利用阵地交流
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乐趣,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刊、板报、学习园地等阵地展示学生的习作;还可把班中的优秀作文编成册;也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作文竞赛;甚至可以向校外刊物杂志投稿……。搭建各种平台,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生活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们互相切磋学习,可以是校园内的桩桩小事,家庭中的种种琐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教师从中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并把他们再次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交流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这样他们才会滔滔不绝,才会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我们睁开眼睛,洞察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点滴,并想方设法地充实学生的生活,丰厚他们的体验,让生活这个写作源泉永不枯竭。用吾手写吾心,紧贴生活的脉搏,让我们的作文教学真正走进“春天”。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写作“接地气”,让作文教学走进真正的“春天”呢?
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像孔子那样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接触生活了。但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走进生活,用心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在体验中丰富认识,采撷亮点,寻找生活中那些平凡而又闪光的瞬间,洞悉生活的底蕴,真正打开学生的写作之门。
一、 关注生活本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其实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那么该如何落实“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呢?
(一)体验学校生活
我们是一所寄宿的农村中学,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生活是学生作文巨大的素材储备库,也是学生写作文重要的实践训练基地。
1.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就是教师应考虑到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实际,从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要让学生写一篇校园清洁工的文章,很多学生往往都浮于表面,那怎样让学生把文章写深刻呢?我就让班级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请学生扮演一回校园清洁工,拿着扫把簸箕在校园里打扫,并及时启发学生:这时你有无感受呢?当看到前面学生边走边扔下的餐巾纸等杂物时,作为清洁工的你,又有无感慨呢?
因此作为教师,在学生进入角色体验后,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帮助学生对感受到的信息进行梳理、指导、深化认识。
2.活动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充实,才能写出、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感情来。”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开辟作文创作的源泉。
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体验生活,做到“身入生活,心入生活”,真正地“参与”学校生活。如“参加大合唱兴趣小组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亲身经历的各种情况,做出各种努力后的成功与失败、与成员的合作情况,产生的各种言语冲突、矛盾心理等等,这些都是一吐为快的内容。再如:参加一次相持不下的拔河比赛、一次扣人心弦的演讲比赛……,这些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有力拓宽了写作的素材,也让学生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从而对作文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总之,反映校园生活的素材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写浓厚的师生情谊、紧张丰富的学生生活、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的同学友情。还可以写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讯息,也就是说,从反映校园生活的作文中可以看出新时代中学生的特点,当代教师的形象,新型的师生关系……,只要我们用心体验,学校生活就是作文的万花筒。
(二)体验家庭生活
家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另一个重要天地,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很大程度来源于家庭,也是学生真情最为直露表白的场所。
“平淡人生也有舞,凡人小事也是歌。”每一个家庭都有故事。比如过年,很多同学都会在作文中叙述“年三十那晚一大桌菜,拿压岁钱,放烟花,看联欢会”这些浮于表面的生活现象。而“爷爷奶奶辈小时候过年的情形”,“父母辈小时候过年的情形”,“现在自己过年的情形”, 这三代人间的变化很少有同学能深入体验,更别说从中体验到如何跃过辈份的鸿沟,实现相互理解与沟通!也更别说他们是否听到了时代脉搏跳动的声音!又如:家中柴米油盐故事中的那份浓浓的爱,那份温暖,又有多少人体验到了呢?再如“考察家庭的变化”,从变化中又能否体验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应该珍惜呢?……所有这些,何尝不是要我们学生用心体验生活,细心品味生活,耐心发现生活,这样才能提炼出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才能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而激发学生写作乐趣。
总之,家庭生活就是一部书,可以让人熟读深思,百读不厌。“书”中的现象,随时都在发生,随时都在我们身边,都吸引着我们去“朗读”,只要你愿意去“读”,你就会收获多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体验社会生活
社会是广阔而大有作为的天地,社会生活是多元化的,必将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多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直面生活,走向社会,用心感受,体验人间生活百味。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作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要努力创造机会,使学生走向社会,亲身去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如设计“学生走出学校,参观某个工厂”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可以眼看、耳听、心思,看看工人工作的环境,观察他们的动作神情,听听他们的言论、心声,深入的了解他们……;又如参观农贸市场,市场上买卖双方的言行举止,都有引人深思之处; 再比如双休日,学生还可以访问下岗工人、退体老人等等……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因此,我们要用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捕捉生活画面,关注社会的奇闻轶事,关注社会热点,了解身边的城市,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反映生活气息和时代的节奏,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形成和加深对社会生活体察和洞悉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达到文思泉涌的写作佳境。
二、利用阵地交流
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乐趣,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刊、板报、学习园地等阵地展示学生的习作;还可把班中的优秀作文编成册;也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作文竞赛;甚至可以向校外刊物杂志投稿……。搭建各种平台,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生活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们互相切磋学习,可以是校园内的桩桩小事,家庭中的种种琐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教师从中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并把他们再次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交流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这样他们才会滔滔不绝,才会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我们睁开眼睛,洞察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点滴,并想方设法地充实学生的生活,丰厚他们的体验,让生活这个写作源泉永不枯竭。用吾手写吾心,紧贴生活的脉搏,让我们的作文教学真正走进“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