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已经渗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作为数学教师,如何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挖掘合作学习的精髓,扩大探究学习的深度,是每一位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效率
十年课改以来,“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当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态势。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些数学教师由于认识不到位,理论脱离实际,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形神分离,执行不力,缺乏一定的“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握操作本质,深入开发,提高三度,即提高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构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数学课堂。
一、调动全员参与,提高自主程度
以往的数学教学学生都被当成被动接受的对象,就像傀儡一样,任由老师摆布雕塑。如今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性的学习主人。虽然地位改变,但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学生仍未能从历史阴影中走出来,不能自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艺术,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提高自主程度,积极投入探究学习。
数学学习自主程度的提高需以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为基点,兴趣是学习的诱因,也是学生愿学、乐学的动力因子,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兴致勃勃地参与, 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4时记时法》时,学生由于对时间概念较为生疏,因此学习该内容的兴趣较淡,为了激发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组织开展猜谜活动,接着和学生玩了一个时间大转盘游戏,猜谜和游戏是中年级学生最为感兴趣的活动,我将“时间”概念融入这两个有趣的活动中,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然后,我顺势利用时间转盘游戏中的情境内容展开探究,顺其自然的组织学习24时记时法。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后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才能够不由自主的参与学习过程。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我们唤醒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鼓舞学生全体参与,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
二、激励群学共进,提高合作效度
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喜欢的教学方式,但是,合作学习的功效却未能发挥到极致,那些貌合神离的小组合作效果较差,表面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学习效果甚微的合作学习应该抵制,我们要着力提高合作效度,激励学生群学共进。
合作学习的效度在于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围绕核心问题探讨的有效度。在一些公开课中常常看到一些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时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中游离于探讨内容本质,说些无关紧要的话,就像开茶话会一样,操作中个别学生动手,其他学生成为观众,草草了事,匆忙收场。合作效度的提高有赖于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合作制度纪律的规范,更需要教师在合作过程中的督促和指导。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为了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自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塑料片、纸片等学习材料,让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各小组探究过程中,我在中间进行巡视,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不按照预学单元中的学习要求进行探究,只是拿着塑料片随便看看,也不进行比较,有的学生根本不动手,毫不主动加入合作探究中,于是,我及时对这些学习小组进行约束和指导,适当参与到他们活动中,督促指点他们按照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合作,确保在有限的合作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合作价值。
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互学的群学方式,通过个体与集体的有机融合,利用集体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我们要关注合作的效度,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入群”,增强小组凝聚力,提高合作效度。
三、激发对抗质疑,提高探究深度
深度探究有利于学生思维深度的发展,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有较高的价值。深度探究要求学生主动批判的学习,而不是机械被动的接受,探究不能是肤浅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深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胜心理激发学生开展对抗质疑,从而推进探究深度。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后,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归纳提炼从而认识几分之一。在讨论过程中,一个学生说:“我把一块橡皮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块橡皮的二分之一,可以写作。”我问道:“其他同学觉得他的话有道理吗?”“我觉得他说得不对,他没有说将橡皮平均分,应该要把一块橡皮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才是这块橡皮的二分之一。”另一位学生反驳道:“那么,要得到一块橡皮的应该如何分?”我继续问道。“我们应该把这块橡皮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它的。”一位学生答道:“我要表示出一张正方形纸的该怎样操作?”我又从另外角度提出新问题。“我们可以把正方形纸横、竖各对折一次,展开后每一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一位女生边演示边回答:“这种方法不错,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分法吗?”为了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和理解,我激励学生将这个问题深入探究下去。“我们可以沿着一边对折两次,也能够将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我们还可以将正方形沿着对角各对折一次,每份同样是这个正方形的。”孩子们一个个开动脑筋,不甘示弱,在动脑中动手,在动手中观察、思考,对几分之一这个新的概念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和理解。
学生在批判中质疑,在质疑中求异,将探究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让我们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抗质疑,拓展探究深度和宽度。
“自主、合作、探究”将是未来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这样的课堂才会富有生命力,才能得以永恒。
(作者单位: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效率
十年课改以来,“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当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态势。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些数学教师由于认识不到位,理论脱离实际,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形神分离,执行不力,缺乏一定的“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握操作本质,深入开发,提高三度,即提高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构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数学课堂。
一、调动全员参与,提高自主程度
以往的数学教学学生都被当成被动接受的对象,就像傀儡一样,任由老师摆布雕塑。如今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性的学习主人。虽然地位改变,但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学生仍未能从历史阴影中走出来,不能自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艺术,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提高自主程度,积极投入探究学习。
数学学习自主程度的提高需以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为基点,兴趣是学习的诱因,也是学生愿学、乐学的动力因子,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兴致勃勃地参与, 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4时记时法》时,学生由于对时间概念较为生疏,因此学习该内容的兴趣较淡,为了激发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组织开展猜谜活动,接着和学生玩了一个时间大转盘游戏,猜谜和游戏是中年级学生最为感兴趣的活动,我将“时间”概念融入这两个有趣的活动中,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然后,我顺势利用时间转盘游戏中的情境内容展开探究,顺其自然的组织学习24时记时法。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后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才能够不由自主的参与学习过程。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我们唤醒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鼓舞学生全体参与,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
二、激励群学共进,提高合作效度
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喜欢的教学方式,但是,合作学习的功效却未能发挥到极致,那些貌合神离的小组合作效果较差,表面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学习效果甚微的合作学习应该抵制,我们要着力提高合作效度,激励学生群学共进。
合作学习的效度在于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围绕核心问题探讨的有效度。在一些公开课中常常看到一些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时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中游离于探讨内容本质,说些无关紧要的话,就像开茶话会一样,操作中个别学生动手,其他学生成为观众,草草了事,匆忙收场。合作效度的提高有赖于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合作制度纪律的规范,更需要教师在合作过程中的督促和指导。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为了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过程,自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塑料片、纸片等学习材料,让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各小组探究过程中,我在中间进行巡视,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不按照预学单元中的学习要求进行探究,只是拿着塑料片随便看看,也不进行比较,有的学生根本不动手,毫不主动加入合作探究中,于是,我及时对这些学习小组进行约束和指导,适当参与到他们活动中,督促指点他们按照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合作,确保在有限的合作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合作价值。
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互学的群学方式,通过个体与集体的有机融合,利用集体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我们要关注合作的效度,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入群”,增强小组凝聚力,提高合作效度。
三、激发对抗质疑,提高探究深度
深度探究有利于学生思维深度的发展,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有较高的价值。深度探究要求学生主动批判的学习,而不是机械被动的接受,探究不能是肤浅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深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胜心理激发学生开展对抗质疑,从而推进探究深度。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后,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归纳提炼从而认识几分之一。在讨论过程中,一个学生说:“我把一块橡皮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块橡皮的二分之一,可以写作。”我问道:“其他同学觉得他的话有道理吗?”“我觉得他说得不对,他没有说将橡皮平均分,应该要把一块橡皮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才是这块橡皮的二分之一。”另一位学生反驳道:“那么,要得到一块橡皮的应该如何分?”我继续问道。“我们应该把这块橡皮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它的。”一位学生答道:“我要表示出一张正方形纸的该怎样操作?”我又从另外角度提出新问题。“我们可以把正方形纸横、竖各对折一次,展开后每一份就是这张正方形纸的。”一位女生边演示边回答:“这种方法不错,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分法吗?”为了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和理解,我激励学生将这个问题深入探究下去。“我们可以沿着一边对折两次,也能够将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我们还可以将正方形沿着对角各对折一次,每份同样是这个正方形的。”孩子们一个个开动脑筋,不甘示弱,在动脑中动手,在动手中观察、思考,对几分之一这个新的概念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和理解。
学生在批判中质疑,在质疑中求异,将探究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让我们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抗质疑,拓展探究深度和宽度。
“自主、合作、探究”将是未来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这样的课堂才会富有生命力,才能得以永恒。
(作者单位: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