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害思维定势的克服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l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实施创造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创造力。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以下是我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克服有害思维定势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数学学科的丰富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判断、推理以及跨越时空的想象力。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定理证明与发现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在多种解题思路探求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经过中考,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考成功的保障,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做好创新意识的引路人。
  
  


  二、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近年来,中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中学教师回归课本知识体系,以达到“减负提质”之目的。历年中考试题并不是课本知识内容的简单再现,而是取材于课本,加以变化提高而得到的。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测试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象以往那样只教会典型题的解法去套用。
  
  1、重新认识教材,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数学归纳法”时,引入“多米诺骨牌”游戏:假设从教室到操场立摆着许多骨牌(或砖),现在,除了一块一块的将它们全部推倒外,问:(1)怎样只推一下,就保证所有的骨牌(或砖)都倒下呢?(2)若不推其中任何一块,这些骨牌(或砖)能全部倒下吗?(3)若将其中的某一段拿走几块,那么推第一块还能保证全部倒下吗?(4)设想骨牌是从学校摆到街道,从沈阳摆到锦州,从中国摆到外国……那么你一个人还能一块又一块地将它们全部推倒吗?这样,学生兴趣提高了,认知平衡被打破,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教师及时地提出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就不感到突然了,认识水平上升到更高层次。
  
  2、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
  这样做能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构建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进行证明教学时,只要结论正确、推理合理就可,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做,还可以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究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1)提出问题:(a+b)2=a2+b2成立吗?
  显然学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导学生计算:
  ①(a+b)(a+b)=
  ②(m+n)(m+n)=
  ③(x+y)(x+y)=
  ④(c-d)(c-d)=
  (3)引导学生发现:
  ①算式的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结果形式是a2±2ab+b2
  (4)进一步提出:“(a+1)2=?”能直接写出结果吗?
  这样,学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公式。
  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既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对该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要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本人教授“§2.7平行线的性质”一节时深有感触,一道例题最初是这样设计的:
  例:如图,已知a∥b,c∥d,∠1=115。
  (1)求∠2与∠3的度数。
  (2)从计算你能得到∠1与∠2是什么关系?
  学生很快得出答案,并得到∠1=∠2。我正要向下讲解,这时一位同学举手发言:“老师,不用知道∠1=115°也能得出∠1=∠2。”我当时非常高兴,因为他回答了我正要讲而未讲的问题,我让他讲述了推理的过程,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又借题发挥,随之改为:
  已知:a∥b,c∥d,求证:∠1=∠2。
  让学生写出证明,并回答各自不同的证法。随后又变化如下:
  变式1:已知a∥b,∠1=∠2,求证:c∥d。
  变式2:已知c∥d,∠1=∠2,求证:a∥b。
  变式3:已知a∥b,问:∠1=∠2吗?(展开讨论)
  这样,通过一题多证和一题多变,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初学几何者来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几何的浓厚兴趣和创新精神。
  
  三、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能。
  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导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学中教师根椐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导入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品课堂,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导入 方法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新课的方法关系到课堂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新课导入可以说是一门课堂艺术,贴切、新颖、富有启发性的导入,不仅可以把学
期刊
学风是班风的集中反映,是班集体建设的根本,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强烈的竞争意识,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思维。学风又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综合反映。如果说一个班级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那么学风就是这个生命的灵魂。?因此,抓好班级学风建设,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我们认为在班级学风建设上,班主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本,充分鼓动每一个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学习    学生的创新意识常常体现在一些奇思妙想中,有的也许很幼稚,但这些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的表现,必须加
期刊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思路。而在“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当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    一、近距离引领学生亲近文本    学生阅读课文,不应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如同结识一位新客人,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这是与文本对话的第一步,属于“相识”阶段。“七分文章三分读”,在反复诵读中可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文本的诵读要有情有景,方式也应多种多样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而是体现出个性、生动活泼、充满生命活力的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
期刊
一、发现问题    在临毕业前夕,我班出现了一股互留赠言之风:学生几乎人手一本十分精致的同学录,一下课有的人就忙着找各自较好的同学留言,放学后也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相互写着,好像留言成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有的甚至于把作业放置一边不闻不问,却对写《同学录》十分专注、投入。更使人气愤的是,一次数学课上,个别学生竟然把《同学录》拿出来公开写起来,被我发现了,并缴了几本。我随意打开看时,真是不看不知道,
期刊
一、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1、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2、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
期刊
考试分数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除了知识、能力、技能、技巧和心态以外,良好的答题习惯也不可忽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往届的一些学生的中考试卷答题情况作了一些分析与总结,发现了一些会导致丢分的不良答题习惯,现在将它们整理、归纳出来,奉献给大家。为了帮助大家克服它们,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提供了一些做法,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检查试卷不认真,匆忙作答    考前五分钟,学生得到试卷后,首先
期刊
文言文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是所有炎黄子孙血肉相连、心心相通的纽带。《课标》中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文,要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把“读”定为重头戏。    一、在读注中了解内容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中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后浅易而详尽的注解,就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