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创新的支点在于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孩子的大脑不是需要被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1.诱发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前提
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人的创造力都是在一定的动机下引起的。教学实践证明,动机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巧设激趣情境,强化学习动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创新意识。
1.1巧设课始导语,诱发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也是创造意识的萌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语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今年12岁了,只过了3个生日,为什么呢?”学生一下子争论开了,有的说小明的家里穷,过不起生日,有的说他的学习不好,爸爸妈妈不喜欢他,不想给他过生日,还有的说他的生日一定特殊,有纪念意义……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的情况下,我出示了课题:“年、月、日”,并告诉学生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为什么了。通过创设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1.2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
2.营造和谐氛围,是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保证
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老师这个大朋友的位置,这样便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赞赏和鼓励。这样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去探求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有不懂的问题随时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注重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究、创新。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上课时。我是先让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圆,在学生只用一支粉笔不能成功的情况下,适时给一袋装有图针、线绳、铅笔的学具袋,让学生借助这些学具来画圆,然后师生共同评价他们的作品,并让画得最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画法。画得不好的同学因为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遗憾时,我让他们谈一谈自己是怎样画的,总结一下没有画好的原因。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心理都得到了满足,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有效发挥,从而把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创造行为。
4.鼓励质疑问难,是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有效方法
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而产生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是人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欲望,点燃创新的火花。
5.发挥合作优势,是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得力措施
合作研讨,即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间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素质的提高。小组内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以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广阔领域,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训练,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
(作者简介:祝晓莉(1972.12-),女,河北保定人,1991年毕业于巴盟师范学校,1997年取得内蒙古教育学院本科学历,小教高级。)
1.诱发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前提
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人的创造力都是在一定的动机下引起的。教学实践证明,动机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巧设激趣情境,强化学习动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创新意识。
1.1巧设课始导语,诱发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也是创造意识的萌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语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今年12岁了,只过了3个生日,为什么呢?”学生一下子争论开了,有的说小明的家里穷,过不起生日,有的说他的学习不好,爸爸妈妈不喜欢他,不想给他过生日,还有的说他的生日一定特殊,有纪念意义……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的情况下,我出示了课题:“年、月、日”,并告诉学生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为什么了。通过创设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1.2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
2.营造和谐氛围,是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保证
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老师这个大朋友的位置,这样便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赞赏和鼓励。这样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去探求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有不懂的问题随时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注重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究、创新。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上课时。我是先让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圆,在学生只用一支粉笔不能成功的情况下,适时给一袋装有图针、线绳、铅笔的学具袋,让学生借助这些学具来画圆,然后师生共同评价他们的作品,并让画得最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画法。画得不好的同学因为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遗憾时,我让他们谈一谈自己是怎样画的,总结一下没有画好的原因。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心理都得到了满足,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有效发挥,从而把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创造行为。
4.鼓励质疑问难,是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有效方法
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而产生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是人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欲望,点燃创新的火花。
5.发挥合作优势,是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得力措施
合作研讨,即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间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素质的提高。小组内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以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广阔领域,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训练,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
(作者简介:祝晓莉(1972.12-),女,河北保定人,1991年毕业于巴盟师范学校,1997年取得内蒙古教育学院本科学历,小教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