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是具有相同内涵,而具有不同指向的一对概念,这一概念的统一体现了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学习为目的的思想。教师在教育中要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同时对学生要有合理的期望,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关键词]学生;初始能力;知识;技能;态度;分析
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生通过自己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中体现出来,而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又都是以自己的特点和学习方式,通过改组或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来获得学习的。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分析。在此,着重谈谈对学生初始能力的分析。
教学好比旅行,旅行前必须知道目的地和出发点。课程教学目标即是目的地,而初始能力分析就是要确定教学的出发点。因此说,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是具有相同内涵,而具有不同指向的一对概念,这一概念的统一体现了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学习为目的的思想。
1.初始能力的分析是对先决知识和技能的分析
对先决知识和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是从事新学习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可能总是期待全班学生能全部、一致地理解自己所讲的内容。然而,事实总是和我们的期待有差距,可能有一些同学理解了你所讲的内容,达到了你的要求;也可能有些同学还超出了你的想象;还可能有些同学却根本无法理解你所讲的内容。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不仅仅存在共同的特性,同时他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教师教学设计时不分析学生特性,更不去分析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设计时,往往按照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这些都会造成设计的教学不适合学生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记得我们上初中的地理课时,课堂上地理老师让我们一会儿勾画课本,一会翻《地图册》来填《填充图》,因为我就读于偏远的乡村小学,老师只上语文和数学,从不接触地理方面的知识,我连中国地图像只雄鸡都没听说过,可地理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叫我们照着他的模式勾画课本,然后就翻《地图册》,一下找北京、上海、云南,一下又找长江、黄河……我晕头转向什么也找不到,老师又要开始勾画课本了。日子久了,我不但学不到知识还惧怕老师。因为我课堂上什么也找不到,老师就劈头盖脸的骂我大笨猪。所以我怕上地理课,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我一提就头痛,以致后来闹了大笑话。初中毕业我到芒市读师范,到了芒市时我怎么感觉芒市太阳都是从东方升起来的,怎么和我家乡的太阳反着呢?后来才知道,其实那是因为家的“坐向”不同而已。可我因为地理老师在对我们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时没有分析了解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初始能力,造成了我对地理知识的无知,从而闹出了这样的笑话。因此说,对学生初始能力的分析,是对先决知识和技能的分析,是教学的起点,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成败。
2.初始能力的分析是对目标技能的分析
对目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当学生已掌握了部分目标技能,说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没有必要,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其他方面。
3.初始能力的分析,要对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也进行分析
对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的分析,是指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或科目是否存在偏爱或厌倦的态度。假如学生对其学科或内容不重视,则教学起点还应包括态度方面的教学。
我们读师范时,每次音乐课,音乐老师都要让我们作辨音练习,让我们听后猜猜他弹的是1还是6,是2还是4……或者问我们他弹的是C大调还是D大调。我们因为从小学到初中,音乐课上音乐老师只教同学们唱唱歌,从没教给我们乐理知识,所以音乐老师发起了大火,每次音乐课都这样,而音乐老师也不想想办法,结果轻松的音乐课上同学开始了逃课。现在一提到简谱,我就头痛。这就是不对学生进行初始能力以及不对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进行分析的结果。
4.怎样才能精确地确定学生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4.1要对学生进行了解。
比如与学生交谈,对学生成绩的分析,或问卷调查,还可向班主任或其他科任老师做全面的了解,也可用测试的方法。
4.2不要将教学起点确定得太低或对学生期望太高,这样会使教学脱离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讲师杨德军讲过这样的一句话,他说:“家长或老师经常教育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如果孩子是根铁棒固然能磨成针,可如果孩子是木棒、是竹棒,越磨会越糟,不如让他削成筷子。针有针的用处,筷子有筷子的用处,何乐而不为呢?”这充分说明了对学生初始能力分析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中要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同时对学生要有合理的期望,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关键词]学生;初始能力;知识;技能;态度;分析
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生通过自己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中体现出来,而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又都是以自己的特点和学习方式,通过改组或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来获得学习的。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分析。在此,着重谈谈对学生初始能力的分析。
教学好比旅行,旅行前必须知道目的地和出发点。课程教学目标即是目的地,而初始能力分析就是要确定教学的出发点。因此说,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是具有相同内涵,而具有不同指向的一对概念,这一概念的统一体现了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学习为目的的思想。
1.初始能力的分析是对先决知识和技能的分析
对先决知识和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是从事新学习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可能总是期待全班学生能全部、一致地理解自己所讲的内容。然而,事实总是和我们的期待有差距,可能有一些同学理解了你所讲的内容,达到了你的要求;也可能有些同学还超出了你的想象;还可能有些同学却根本无法理解你所讲的内容。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不仅仅存在共同的特性,同时他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教师教学设计时不分析学生特性,更不去分析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设计时,往往按照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这些都会造成设计的教学不适合学生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记得我们上初中的地理课时,课堂上地理老师让我们一会儿勾画课本,一会翻《地图册》来填《填充图》,因为我就读于偏远的乡村小学,老师只上语文和数学,从不接触地理方面的知识,我连中国地图像只雄鸡都没听说过,可地理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叫我们照着他的模式勾画课本,然后就翻《地图册》,一下找北京、上海、云南,一下又找长江、黄河……我晕头转向什么也找不到,老师又要开始勾画课本了。日子久了,我不但学不到知识还惧怕老师。因为我课堂上什么也找不到,老师就劈头盖脸的骂我大笨猪。所以我怕上地理课,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我一提就头痛,以致后来闹了大笑话。初中毕业我到芒市读师范,到了芒市时我怎么感觉芒市太阳都是从东方升起来的,怎么和我家乡的太阳反着呢?后来才知道,其实那是因为家的“坐向”不同而已。可我因为地理老师在对我们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时没有分析了解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初始能力,造成了我对地理知识的无知,从而闹出了这样的笑话。因此说,对学生初始能力的分析,是对先决知识和技能的分析,是教学的起点,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成败。
2.初始能力的分析是对目标技能的分析
对目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当学生已掌握了部分目标技能,说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没有必要,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其他方面。
3.初始能力的分析,要对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也进行分析
对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的分析,是指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或科目是否存在偏爱或厌倦的态度。假如学生对其学科或内容不重视,则教学起点还应包括态度方面的教学。
我们读师范时,每次音乐课,音乐老师都要让我们作辨音练习,让我们听后猜猜他弹的是1还是6,是2还是4……或者问我们他弹的是C大调还是D大调。我们因为从小学到初中,音乐课上音乐老师只教同学们唱唱歌,从没教给我们乐理知识,所以音乐老师发起了大火,每次音乐课都这样,而音乐老师也不想想办法,结果轻松的音乐课上同学开始了逃课。现在一提到简谱,我就头痛。这就是不对学生进行初始能力以及不对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进行分析的结果。
4.怎样才能精确地确定学生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4.1要对学生进行了解。
比如与学生交谈,对学生成绩的分析,或问卷调查,还可向班主任或其他科任老师做全面的了解,也可用测试的方法。
4.2不要将教学起点确定得太低或对学生期望太高,这样会使教学脱离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讲师杨德军讲过这样的一句话,他说:“家长或老师经常教育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如果孩子是根铁棒固然能磨成针,可如果孩子是木棒、是竹棒,越磨会越糟,不如让他削成筷子。针有针的用处,筷子有筷子的用处,何乐而不为呢?”这充分说明了对学生初始能力分析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中要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同时对学生要有合理的期望,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