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今教育,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何故?本末倒置是也!古人教育以学为本,以教为末,以教辅学,而今反矣。今为师者应静而思之。
[关键词]孔子 教育 本末 学
现今教育,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何故?本末倒置是也!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师者不知本末,离道远矣,更何况本末倒置,自然不可能完成好为师之责也!
何言本末倒置?古人教育以学为本,以教为末,以教辅学。今人则以教为本,以学为末,学以和教。故本末颠倒矣!
孔子,大成至圣先师也,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之中。《论语》开宗明义第一句指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孔子强调学而不是教,教是为了让其弟子更加乐学。故又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思想的集大成者孟子的弟子乐正子编著的古代教育学专著叫《学记》而不叫《教记》。由此也进一步说明古圣先贤对教育的根本观点是重视学习成才之法,教学教学,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才是教育的根本。人生本来就最爱学习,否则就不能成为万物之灵。古人深知这一点,所以才以学为本,以学为先,而教只是为了呵护、强化、激励、指导学而已。《学记》中又言:“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毋庸赘言,今为师者一定深有所感。本末清楚了,教育之道也就不远了。对孔子能够教育成功的密秘也就容易把握了。现列举其要,分享如下:
一、学的作用。孔子对弟子子贡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敏而好学”赞扬“不耻下问” 认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夫子之于是邦也,必闻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他说:“我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其弟子子贡说他“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二、学的态度。孔子主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赞扬“三年学,不至于谷”的精神,“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程度,“欲速则不达”其弟子子夏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夸奖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贫而好学的精神。
三、对学内容的态度。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说“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我无是也。”其弟子子张向他问起如何“求干禄”时,他回答:“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有人夸奖他“多艺”,他说“吾不仕,故艺”“吾少也贱,而多能鄙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吾有知乎哉?无知也。空空如也”
四、学与思的关系。孔子亲身实践得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同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他曾提出四“毋”主张,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五、学与行的关系。孔子主张言行一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他主张“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自己更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这也是他身教重于言教的深刻体现。
六、学的方法。《论语》首篇首章首句就明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隐含了只要学好了,人人都可以为师的观点。
七、学与教的关系。孔子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以上仅只是本人受《论语》的启发,对现今自己了解的教育状况所做的冷静反思,不妥之处还望各界指正,共同探讨。只求得悟为师之道,并与同仁共享,以期利国利民而已。
(作者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关键词]孔子 教育 本末 学
现今教育,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何故?本末倒置是也!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师者不知本末,离道远矣,更何况本末倒置,自然不可能完成好为师之责也!
何言本末倒置?古人教育以学为本,以教为末,以教辅学。今人则以教为本,以学为末,学以和教。故本末颠倒矣!
孔子,大成至圣先师也,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之中。《论语》开宗明义第一句指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孔子强调学而不是教,教是为了让其弟子更加乐学。故又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思想的集大成者孟子的弟子乐正子编著的古代教育学专著叫《学记》而不叫《教记》。由此也进一步说明古圣先贤对教育的根本观点是重视学习成才之法,教学教学,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才是教育的根本。人生本来就最爱学习,否则就不能成为万物之灵。古人深知这一点,所以才以学为本,以学为先,而教只是为了呵护、强化、激励、指导学而已。《学记》中又言:“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毋庸赘言,今为师者一定深有所感。本末清楚了,教育之道也就不远了。对孔子能够教育成功的密秘也就容易把握了。现列举其要,分享如下:
一、学的作用。孔子对弟子子贡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敏而好学”赞扬“不耻下问” 认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夫子之于是邦也,必闻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他说:“我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其弟子子贡说他“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二、学的态度。孔子主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赞扬“三年学,不至于谷”的精神,“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程度,“欲速则不达”其弟子子夏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夸奖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贫而好学的精神。
三、对学内容的态度。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说“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我无是也。”其弟子子张向他问起如何“求干禄”时,他回答:“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有人夸奖他“多艺”,他说“吾不仕,故艺”“吾少也贱,而多能鄙事”“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吾有知乎哉?无知也。空空如也”
四、学与思的关系。孔子亲身实践得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同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他曾提出四“毋”主张,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五、学与行的关系。孔子主张言行一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他主张“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自己更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这也是他身教重于言教的深刻体现。
六、学的方法。《论语》首篇首章首句就明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隐含了只要学好了,人人都可以为师的观点。
七、学与教的关系。孔子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以上仅只是本人受《论语》的启发,对现今自己了解的教育状况所做的冷静反思,不妥之处还望各界指正,共同探讨。只求得悟为师之道,并与同仁共享,以期利国利民而已。
(作者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