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剧场通过强行缩小剧场空间,致力于缩短演员和观众的距离,营造炽热的戏剧氛围,尽力让观众感到剧情就发生在自己身旁,增加观众的临场感与参与感,使戏剧演出变成一种人与人的会见,一种演员与观众直接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与活动,呈现电影、电视所无法比拟的活生生的演员表演的艺术魅力。本文将从心理情感距离、社会距离两个方面来分析小剧场一定距离的空间关系中的“表演与观看”的问题,浅谈小剧场话剧观演关系构建的剧场特性及其规定的审美方式,寻求找回剧场流失的观众的途径。
[关键字]小剧场;距离;观演关系
中图分类号:TP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4-0375-01
小剧场戏剧有别于传统大剧场的戏剧演出形态最基本特征就是戏剧空间的变化。那如何找回唤醒戏剧活力与魅力,建立一种良性的观演关系,这两者息息相关。吴卫民曾说“小剧场空间问题与观众与演员关系处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空间关系处理由演员与演员,观众与演员的关系来体现的。因为小剧场的空间特点,改变的是传统大戏剧演员表演与观众欣赏之间的距离,角度。所以它既是演出空间问题,又是表演问题,最终是演出效果问题”并且在南京首届中国小剧场戏剧节研讨会焦点也提出的是演出艺术空间与戏剧审美的距离问题对于挽救戏剧危机的重要性。综上而言,探讨小剧场话剧观演关系构建的剧场特性及其规定的审美方式对于找回剧场流失观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心理情感距离、社会距离来分析一定距離的空间关系中的“表演与观看”的问题。
(一)、心理、情感距离
很多人认为小剧场由于空间“小”,观演关系理所应当就变“近”,因为它戏剧空间特点便会为剧目演出创造天然的“亲和感”但是单纯从物理空间和身体距离来判断心理的亲疏远近的观点是不够准确的,物理空间和身体距离只是人与人接触的外在条件,物理空间的“小”与物理距离的“近”,并不能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与互感内容。“亲不亲和”由情感因素和心理因素决定。《中国小剧场戏剧艺术与教育》书中提到“在小剧场观演距离关系近的客观条件下,精致、细腻善于利用规定情境中的细节与观众直接或间接地沟通,用易于情动于衷、形之于外、声泪俱下的表演,容易将观众的情绪点燃起来,让整个小剧场空间成为一个高度灵敏的情绪反射板与新思想投射器”这一段话让我想起来话剧《晚安,妈妈》中杰西为了控制情绪的时候而抽烟的时候,点烟、拿烟的手不停的颤抖着,还有母亲谈到杰西小时候发病时通红眼圈、,眼角涌起的泪滴,谈到不爱父亲时拿着热可可的手的停顿,这些演员一切细腻的表现都能够被观众尽收眼底,所以观众相比在大剧场,更易于受到演员情绪的感染,产生情感共鸣。杰西不一定理解,母亲为什么在她明确表示自杀后,仍执着挽回的行为,但是观众全都明白妈妈仅仅因为爱而做出那些为了想要说服女儿活着的一切努力,而这种情况如果这在大剧场的大空间、远距离里,是无法受到这样的效果的。两位演员用真挚细腻的情感将观众拉入戏剧情境,使观众一切同杰西度过生命中的最后2小时,所有观众都成为了她人生最后的倾听者。营造出与母亲感同身受的情感氛围。所以小剧场戏剧的剧场性中,这种物理层次的小空间制造出的近距离观演关系,注目“活”的关系,活的表演,活的回馈,和活的场面所产生的演出效果是它独有的。凸显了表演的真实、细腻与亲切。《晚安,妈妈》寻找到了观演双方的情感共鸣点,并用杰西与母亲聊天的方式铺展剧情,主人公杰西离婚,父亲去世,孩子犯罪,自己自身不具备独立生存能力,身体又患有疾病,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个社会中底层小人物生活不易的形象树立在观众面前,与现在社会当代人的烦恼在于找不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准确位置、实现自我价值的艰难以致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以及在大城市中打拼的生活不易和心灵的空虚引起了心理共鸣与反射。
所以在观演关系中,控制好审美距离、调整心理距离、融洽情感距离,才会让戏剧活动中让观演双方真正的“亲和”。理想的剧场“亲和感”,必须要有情感距离的贴近、融洽的情感氛围及探讨认同的命题。在此基础上,还应与观众的适应能力、年龄因素、文化态度,甚至戏剧观念联系起来,找到戏剧演出与观众心理、戏剧观认同性的“共振点”,或者交流沟通的最短距离与最佳方式,否则,观演关系的“亲和感”追求就会落空。
(二)、社会距离
小剧场戏剧空间小、距离近,绝不是观演关系亲和紧密的安全阀。形式是重要的,而观演双方共同关心的内容、情感共鸣点和恰当的联结点更为重要。戏剧作品显现为题材内容和故事负载的核心因素。而剧目最终是否被受众所接受与认可,构成一种良性的观演关系,在剧本创作前期定位时,便与目标受众的年龄因素、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文化趣味、审美取向、生活关注、价值判断等、息息相关。
哪怕是戏剧界的专家也有兴趣不同点,年轻的校园观众群体也有类型特征,“小资”阶层或白领一族与市井草民、乡村观众群体,各式各样的社会背景与年龄阶段的观众群体,消费的剧目是有区别的。这就显示为上演剧目的剧场、观看演出的观众群体与社会的距离。表征为群众群体之间的趣味差距、价值差距,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距离。这种距离其实某种程度来看,也是生活阶层的距离,是社会领域差别的距离,也是文化水平的距离。阶层构成一些群体,但是因为年龄、行业、文化等因素不同,同一阶层当中还会分为若干小群体。例如都市小资、新锐先锋、打工蚁族、毕业学生等,这些经济层面相近、生活状态相似、文化趣味相投、利益诉求相关的群体,可以大致说明与社会的主流文化、主流价值和主流思潮之间的社会关系远近与心理空间距离。一般,受众在各自的小剧场戏剧团体周围活动时,观众与演出者之间的情感距离和心理距离都是贴近亲和的。
三、总结
戏剧演出的创造活动与观众欣赏协作的活动是不可分离的,戏剧艺术的全部价值,都必须在这“不可分离”的关系中实现来显示。而小剧场戏剧是产生在戏剧危机的背景下,危机来自创演者与欣赏者,剧场观众流失,也就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疏离了,戏剧失去了演出魅力与剧场活力。所以危机的解决的关键在于这种观演关系和重新找回这些活力、魅力。小剧场如何通过自身的空间小的优势去活跃并调整观众与演员的关系,不仅仅只是与大剧场相比,单纯改变观演双方的物理距离,并且在双方的心理、情感、社会、掌握合理距离,由此开拓戏剧更多创造性艺术性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
参考文献
[1]吴戈.中国小剧场戏剧艺术与戏剧教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
[2]吴戈.戏剧本质新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3]高行健.现代戏剧手段初试探之二——剧场性[J].随笔,1983年第二期.
作者简介
王俐力(1996-),女,汉族,吉林省吉林人,在校研究生,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戏剧影视编剧专业,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编剧。
[关键字]小剧场;距离;观演关系
中图分类号:TP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4-0375-01
小剧场戏剧有别于传统大剧场的戏剧演出形态最基本特征就是戏剧空间的变化。那如何找回唤醒戏剧活力与魅力,建立一种良性的观演关系,这两者息息相关。吴卫民曾说“小剧场空间问题与观众与演员关系处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空间关系处理由演员与演员,观众与演员的关系来体现的。因为小剧场的空间特点,改变的是传统大戏剧演员表演与观众欣赏之间的距离,角度。所以它既是演出空间问题,又是表演问题,最终是演出效果问题”并且在南京首届中国小剧场戏剧节研讨会焦点也提出的是演出艺术空间与戏剧审美的距离问题对于挽救戏剧危机的重要性。综上而言,探讨小剧场话剧观演关系构建的剧场特性及其规定的审美方式对于找回剧场流失观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心理情感距离、社会距离来分析一定距離的空间关系中的“表演与观看”的问题。
(一)、心理、情感距离
很多人认为小剧场由于空间“小”,观演关系理所应当就变“近”,因为它戏剧空间特点便会为剧目演出创造天然的“亲和感”但是单纯从物理空间和身体距离来判断心理的亲疏远近的观点是不够准确的,物理空间和身体距离只是人与人接触的外在条件,物理空间的“小”与物理距离的“近”,并不能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与互感内容。“亲不亲和”由情感因素和心理因素决定。《中国小剧场戏剧艺术与教育》书中提到“在小剧场观演距离关系近的客观条件下,精致、细腻善于利用规定情境中的细节与观众直接或间接地沟通,用易于情动于衷、形之于外、声泪俱下的表演,容易将观众的情绪点燃起来,让整个小剧场空间成为一个高度灵敏的情绪反射板与新思想投射器”这一段话让我想起来话剧《晚安,妈妈》中杰西为了控制情绪的时候而抽烟的时候,点烟、拿烟的手不停的颤抖着,还有母亲谈到杰西小时候发病时通红眼圈、,眼角涌起的泪滴,谈到不爱父亲时拿着热可可的手的停顿,这些演员一切细腻的表现都能够被观众尽收眼底,所以观众相比在大剧场,更易于受到演员情绪的感染,产生情感共鸣。杰西不一定理解,母亲为什么在她明确表示自杀后,仍执着挽回的行为,但是观众全都明白妈妈仅仅因为爱而做出那些为了想要说服女儿活着的一切努力,而这种情况如果这在大剧场的大空间、远距离里,是无法受到这样的效果的。两位演员用真挚细腻的情感将观众拉入戏剧情境,使观众一切同杰西度过生命中的最后2小时,所有观众都成为了她人生最后的倾听者。营造出与母亲感同身受的情感氛围。所以小剧场戏剧的剧场性中,这种物理层次的小空间制造出的近距离观演关系,注目“活”的关系,活的表演,活的回馈,和活的场面所产生的演出效果是它独有的。凸显了表演的真实、细腻与亲切。《晚安,妈妈》寻找到了观演双方的情感共鸣点,并用杰西与母亲聊天的方式铺展剧情,主人公杰西离婚,父亲去世,孩子犯罪,自己自身不具备独立生存能力,身体又患有疾病,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个社会中底层小人物生活不易的形象树立在观众面前,与现在社会当代人的烦恼在于找不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准确位置、实现自我价值的艰难以致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以及在大城市中打拼的生活不易和心灵的空虚引起了心理共鸣与反射。
所以在观演关系中,控制好审美距离、调整心理距离、融洽情感距离,才会让戏剧活动中让观演双方真正的“亲和”。理想的剧场“亲和感”,必须要有情感距离的贴近、融洽的情感氛围及探讨认同的命题。在此基础上,还应与观众的适应能力、年龄因素、文化态度,甚至戏剧观念联系起来,找到戏剧演出与观众心理、戏剧观认同性的“共振点”,或者交流沟通的最短距离与最佳方式,否则,观演关系的“亲和感”追求就会落空。
(二)、社会距离
小剧场戏剧空间小、距离近,绝不是观演关系亲和紧密的安全阀。形式是重要的,而观演双方共同关心的内容、情感共鸣点和恰当的联结点更为重要。戏剧作品显现为题材内容和故事负载的核心因素。而剧目最终是否被受众所接受与认可,构成一种良性的观演关系,在剧本创作前期定位时,便与目标受众的年龄因素、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文化趣味、审美取向、生活关注、价值判断等、息息相关。
哪怕是戏剧界的专家也有兴趣不同点,年轻的校园观众群体也有类型特征,“小资”阶层或白领一族与市井草民、乡村观众群体,各式各样的社会背景与年龄阶段的观众群体,消费的剧目是有区别的。这就显示为上演剧目的剧场、观看演出的观众群体与社会的距离。表征为群众群体之间的趣味差距、价值差距,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距离。这种距离其实某种程度来看,也是生活阶层的距离,是社会领域差别的距离,也是文化水平的距离。阶层构成一些群体,但是因为年龄、行业、文化等因素不同,同一阶层当中还会分为若干小群体。例如都市小资、新锐先锋、打工蚁族、毕业学生等,这些经济层面相近、生活状态相似、文化趣味相投、利益诉求相关的群体,可以大致说明与社会的主流文化、主流价值和主流思潮之间的社会关系远近与心理空间距离。一般,受众在各自的小剧场戏剧团体周围活动时,观众与演出者之间的情感距离和心理距离都是贴近亲和的。
三、总结
戏剧演出的创造活动与观众欣赏协作的活动是不可分离的,戏剧艺术的全部价值,都必须在这“不可分离”的关系中实现来显示。而小剧场戏剧是产生在戏剧危机的背景下,危机来自创演者与欣赏者,剧场观众流失,也就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疏离了,戏剧失去了演出魅力与剧场活力。所以危机的解决的关键在于这种观演关系和重新找回这些活力、魅力。小剧场如何通过自身的空间小的优势去活跃并调整观众与演员的关系,不仅仅只是与大剧场相比,单纯改变观演双方的物理距离,并且在双方的心理、情感、社会、掌握合理距离,由此开拓戏剧更多创造性艺术性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
参考文献
[1]吴戈.中国小剧场戏剧艺术与戏剧教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
[2]吴戈.戏剧本质新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3]高行健.现代戏剧手段初试探之二——剧场性[J].随笔,1983年第二期.
作者简介
王俐力(1996-),女,汉族,吉林省吉林人,在校研究生,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戏剧影视编剧专业,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