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多的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美术欣赏教育是一门以一定的美术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的课程。教师只有选择合适的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才能做好审美教育的“导游者”,唤起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增强审美效果,在审美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性情的陶冶。
关键词: 欣赏教学 审美情趣 小学美术教学
美育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美术欣赏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上,是重要的一环。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过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对作品的形象、感受、理解之中升华出各种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如何在欣赏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实现欣赏教学的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把学生当成容器,不断地往里灌,最后造成教师讲得嗓子冒烟,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教师投入,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学习效率很低。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只有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
为此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把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转变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
美术教学,是形象思维的教学,它对挖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实现这种转变的最初方式就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用自然之美努力唤醒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孩子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它们会观察和发掘自然界中美的东西,如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奇丽秀美的天然风景,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以及形态各异的鸟兽虫蚁。这些美的角落和美的形象,可使学生形成各种美感,使之产生一种去感受、去表现的欲望,为表现美作铺垫。并采撷其中丰富的创作素材。
二、在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术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是相互促进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艺术品。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如果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所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也要加强学生“学”的成分,要给学生欣赏的“阵地”和“空间”。这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能在欣赏、创作中迸发。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欣赏课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美术课中普遍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成为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它集直观性、趣味性、丰富性于一体。在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最大限度地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和思维,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作美术作品提供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使美术欣赏课更为生动活泼。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具只是一台电脑,欣赏美术名著时,随着鼠标的轻轻一点,画家的作品就会展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进行局部品味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我在执教五年级的《团扇》这课时,带领学生走进色彩绚丽的画面中,让学生欣赏了不同年代、不同形状的团扇,配以旋律优美的音乐,在这视听的享受中,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而且对创作有了新的启发。
在名画欣赏活动教学中,我通过CAI课件,让学生在绚丽丰富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中走进名画的世界……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信息,突破了过去图片的静止性、局限性和单一性,凸显了被欣赏对象的立体化、系统化和多样化,呈现了欣赏的重点内容。且利用CAI课件的可控性,通过定格、重现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作品,教学难点得以化解、突破,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风格作品的差异和特点,初步建立一些审美感知能力。
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启迪思维、陶冶情操。而且还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导,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有了更快的飞跃。
四、欣赏课要给学生留一点“布白”
“留白”在中国画中是一种特殊的绘画语言。它是画家表达构思立意,创造意境的需要。像马远的《寒江独钓》、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图》都是有名的留白之作,其画面空白处留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似音乐中的弦外之音,此时无声胜有声。
美术欣赏教学中,“留白”也是有必要的。在细针密线,鞭策如理的同时,给学生留一点回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超“布白”艺术,让美内化,使艺术得到共鸣,情感得以升华。
我在教学第九册《中国画欣赏》时,选择了倪瓒的《六君子图轴》和《容膝斋图轴》作为随堂欣赏。我给出规范要求让学生说感受,从构图的疏密开合、墨色的干湿浓淡、线条的飞动沉着、点的聚散大小、运笔的轻重缓急等方面进行分析。
当孩子们的思维渐渐活跃起来的时候,就你一言我一语得走上了“抒情”的舞台,在这“三言两语”似的表述中,同学们的感性认识与画面那“有意味的形式”不断来回碰撞,偶尔也会擦出美丽的火花!他们可以从线,墨,运笔等方面作出比较正确的分析。有的同学甚至还走到了笔墨的背后去倾听了画家的心声,这使我收获了美丽的心情。
我不能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走进画面深处,去领悟画家倪瓒的淡淡哀愁和天荒地老式的寂寞,但在这堂欣赏课中我仍然感到欣慰,因为孩子们已经触摸到中国画的“意境之美”它那神秘而庄重的面纱了。这就是“布白”的效果。“布白”给了学生品味的时间与空间,更给了他们消化、发现、吮吸、提高,驰骋的广阔天地。
总之,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欣赏课,除了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更需要有教学的技巧,有能够加深学生印象的活动方式。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欣赏课的生动、有趣、有意义,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课堂才会丰满鲜活起来,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渴望。只有这样,我们的欣赏课才能韵味无穷。
关键词: 欣赏教学 审美情趣 小学美术教学
美育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美术欣赏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上,是重要的一环。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过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对作品的形象、感受、理解之中升华出各种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如何在欣赏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实现欣赏教学的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把学生当成容器,不断地往里灌,最后造成教师讲得嗓子冒烟,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教师投入,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学习效率很低。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只有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
为此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把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转变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
美术教学,是形象思维的教学,它对挖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实现这种转变的最初方式就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用自然之美努力唤醒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孩子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它们会观察和发掘自然界中美的东西,如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奇丽秀美的天然风景,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以及形态各异的鸟兽虫蚁。这些美的角落和美的形象,可使学生形成各种美感,使之产生一种去感受、去表现的欲望,为表现美作铺垫。并采撷其中丰富的创作素材。
二、在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术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是相互促进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艺术品。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如果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所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也要加强学生“学”的成分,要给学生欣赏的“阵地”和“空间”。这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能在欣赏、创作中迸发。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欣赏课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美术课中普遍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成为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它集直观性、趣味性、丰富性于一体。在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最大限度地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和思维,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作美术作品提供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使美术欣赏课更为生动活泼。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具只是一台电脑,欣赏美术名著时,随着鼠标的轻轻一点,画家的作品就会展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进行局部品味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我在执教五年级的《团扇》这课时,带领学生走进色彩绚丽的画面中,让学生欣赏了不同年代、不同形状的团扇,配以旋律优美的音乐,在这视听的享受中,学生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而且对创作有了新的启发。
在名画欣赏活动教学中,我通过CAI课件,让学生在绚丽丰富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中走进名画的世界……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信息,突破了过去图片的静止性、局限性和单一性,凸显了被欣赏对象的立体化、系统化和多样化,呈现了欣赏的重点内容。且利用CAI课件的可控性,通过定格、重现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作品,教学难点得以化解、突破,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风格作品的差异和特点,初步建立一些审美感知能力。
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启迪思维、陶冶情操。而且还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导,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有了更快的飞跃。
四、欣赏课要给学生留一点“布白”
“留白”在中国画中是一种特殊的绘画语言。它是画家表达构思立意,创造意境的需要。像马远的《寒江独钓》、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图》都是有名的留白之作,其画面空白处留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似音乐中的弦外之音,此时无声胜有声。
美术欣赏教学中,“留白”也是有必要的。在细针密线,鞭策如理的同时,给学生留一点回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超“布白”艺术,让美内化,使艺术得到共鸣,情感得以升华。
我在教学第九册《中国画欣赏》时,选择了倪瓒的《六君子图轴》和《容膝斋图轴》作为随堂欣赏。我给出规范要求让学生说感受,从构图的疏密开合、墨色的干湿浓淡、线条的飞动沉着、点的聚散大小、运笔的轻重缓急等方面进行分析。
当孩子们的思维渐渐活跃起来的时候,就你一言我一语得走上了“抒情”的舞台,在这“三言两语”似的表述中,同学们的感性认识与画面那“有意味的形式”不断来回碰撞,偶尔也会擦出美丽的火花!他们可以从线,墨,运笔等方面作出比较正确的分析。有的同学甚至还走到了笔墨的背后去倾听了画家的心声,这使我收获了美丽的心情。
我不能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走进画面深处,去领悟画家倪瓒的淡淡哀愁和天荒地老式的寂寞,但在这堂欣赏课中我仍然感到欣慰,因为孩子们已经触摸到中国画的“意境之美”它那神秘而庄重的面纱了。这就是“布白”的效果。“布白”给了学生品味的时间与空间,更给了他们消化、发现、吮吸、提高,驰骋的广阔天地。
总之,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欣赏课,除了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更需要有教学的技巧,有能够加深学生印象的活动方式。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欣赏课的生动、有趣、有意义,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课堂才会丰满鲜活起来,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渴望。只有这样,我们的欣赏课才能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