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技术也应用到新闻摄影领域。笔者通过对数字技术的产生、给新闻摄影带来的变化的介绍,较为清晰地展现出数字技术对新闻摄影的影响,让读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数字技术;新闻摄影;影响
二十世纪末以来,伴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迅速普及,应运而生的数码相机开拓了数字影像丰富的世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摄影工艺和摄影体系。数码摄影为新闻摄影、图片等各类摄影开创了发展的新机遇。
一、 数字技术给新闻摄影带来的变化
(一)为特殊条件下拍摄新闻照片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数码摄影满足了受众对新闻快餐的需求,报界人成为使用数码摄影的先驱。新华社著名女记者黄文在科索沃战争中,尤其在南斯拉夫受到北约经济制裁时,利用传统的摄影方法拍照,胶卷要自己冲洗,并且所带胶卷的感光度根本就无法保障战争时新闻摄影的需要,而她利用数码相机,就顺利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尤其是数码相机可随意调节感光度,使她圆满完成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照片,在不用闪光灯的情况下,又为新华社记者邵云环现场拍摄了第一张遇难照片。可见,数码相机在特殊环境下显示了其强大优势,有力地保障了拍摄的成功率。
(二)增强了新闻照片传送的时效性
速度与效率是数字技术带给摄影的最显著的特点,而这一点正好为新闻摄影在传播信息时所倚重,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在前些年数字摄影器材还比较昂贵,还不那么普及的时候,不少新闻摄影记者就已经涉足数字领域。用数码相机拍摄新闻照片,省去了冲洗和打印照片的等待时间。由于数字信息可以借助遍及全球的数字通信网即时传送,可以边拍摄边发稿,大大节省了暗房里的后期工作,是传统摄影技术无法比拟的。摄影记者使用上数码相机后,劳动强度大大减轻,赢得了采访时间。数字摄影跨越了时间、地域的障碍,随时随地将拍到的新闻照片传送给报社,从而提高了新闻摄影这种新闻报道形式与电视新闻、网络视频的竞争力。
(三)增强了新闻摄影的大众参与性
数码时代,摄影的入门变得越来越容易,新闻图片采集过程的平民化使新闻摄影具有空前的大众参与性。面对非专业化但无所不在的业余摄影大军,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正试图将市民拍摄的影像纳入主流传播渠道之中。像《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竞报》、《羊城晚报》媒体已经开始使用手机拍摄的新闻照片。因特网和手机以越来越低廉的使用价格和移动自如的灵活性,使传播行为无所不在。尽管手机图片的拍摄者自行传播的多数影像目前还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但其传播的快捷和强大的互动性,使以公众为中心的图像传播粉墨登场,并大行其道。
二、 新闻摄影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诞生160多年的摄影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数字摄影向传统意义上的摄影方式和理念发起了挑战,同时也强烈冲击着每一个从事新闻传播的摄影工作者。
(一)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要求新闻摄影数字化
传统的摄影方式使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大大延迟,拍摄后的胶卷需要冲洗、照片放大,费时费力。尤其是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如突发事件现场、高山海岛边防、军舰出访远航等,传统摄影已根本无法完成新闻报道任务。数字摄影的方便、快捷是提供给新闻摄影最有力的支持,吻合了信息时代新闻传播“快速反应、注重时效”的特点,新闻摄影只有走数字化道路才能更高效的传递新闻信息,与时代同步。
(二)新闻传播的低成本要求新闻摄影数字化
随着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像素品质的数码影像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只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码摄影和数字传输系统,新闻摄影的成本消耗可以降到很低,拍摄制作费用几乎为零。人们无须再去购置专业胶卷用来采访拍摄,也不用去冲洗放大消耗经费,就连平日整理图片资料也只须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字技术相对于传统胶片技术最大的方便之一就是提供了大量拍摄的可能性,几乎不受拍摄数量的限制,大大降低了成本。享受数字摄影的另一个感受,就是采用数字文件发稿,方便快捷、成本低、效率高。摄影记者可以将拍摄的新闻照片在电脑上进行编辑、分类、发稿,还可以刻录成光盘,既减少了以往整理照片资料时大量的材料消耗,又有利于数字影像的储存,日后搜集查找资料时也更方便。
三、新闻摄影跨越数字化鸿沟的三大条件
新闻摄影要跨越数字化鸿沟,需要三个条件,即观念的跨越、素质的跨越和装备的跨越。
(一)观念的跨越
20世纪90年代后期,数码相机开始进入新闻摄影领域,新问世的数码相机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在传统的胶片摄影和数码摄影两者之间,“传统派”与 “数码派”曾引发了长时间的争论。“传统派”说数码影像比上不传统胶片的影像质量。在数字摄影诞生的早期,这种说法是勿庸置疑的。但是数字摄影发展到现阶段,数字影像的质量已经大幅度提高,12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相机在摄影记者手中也很普及。虽说数字影像作高倍率放大时的质量是不如传统胶片所获得的影像质量,但对于新闻摄影而言,大多数情况下新闻照片根本不用作巨幅放大,现有的成像素质足以满足报纸、网络上的新闻传播。
曾经有人担心“数码影像将对新闻照片的真实性造成巨大的威胁”。数码影像区别于胶片影像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处理非常方便,容易给制造假照片的人提供一个技术制作平台,在现实中确实也存在着此类问题的隐患。但在此之前,通过拍摄过程和暗房操作弄虚作假的新闻照片不是也存在吗?笔者认为真实性问题,不应怪罪到数码摄影中去,它取决于新闻摄影记者的修养问题。新闻摄影记者的职责决定了他是公众舆论的代表,他要向社会负责,要遵循新闻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原则,用真诚客观的态度报道新闻。事实证明,中国的新闻摄影并没有因为担心出现几张造假的数码照片,而将数字化新闻摄影拒之门外。
(二)素质的跨越
提高摄影记者自身的综合素质,是跨入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数字化影像是一个全新理念的摄影系统,熟练操作计算机,运用软件进行数码照片的远程传输,是一名新型的新闻摄影记者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使用数码相机,拍摄仅完成了摄影工作的一半,其余一半要靠电子暗房去完成。我们强调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并不是要求摄影记者对照片不加任何加工和处理。如画面的裁剪、划伤的修理、调整反差等等在新闻摄影图片中也是可以的。因此,掌握电子暗房技术是每一位使用数码相机人的必修课。作为摄影记者要不断进取,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数字技术,能够随时随地能通过网络向编辑部传输图文。高质量的图片报道需要高素质的摄影记者,今天跟不上数字网络发展的步伐,那么明天就会在新闻摄影领域落后于他人。
(三)装备的跨越
与传统相机相比,数码相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速度惊人,新产品层出不穷,性能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便宜。数码影像的出现和使用,把摄影记者从传统摄影的辛苦中解放出来。高性能、更加人性化的数码相机使新闻摄影变得得心应手;全新的数字影像系统,使摄影记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层次的研究新闻线索和提高照片质量。
纵上所述,数字摄影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新闻摄影的发展,它在新闻摄影领域里将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延白亮.现代新闻摄影[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2]颜志刚.数码摄影教程[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3]王朋娇.现代摄影技术[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4]韩程伟 林中柱.实用摄影教程[M].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6.
关键词:数字技术;新闻摄影;影响
二十世纪末以来,伴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迅速普及,应运而生的数码相机开拓了数字影像丰富的世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摄影工艺和摄影体系。数码摄影为新闻摄影、图片等各类摄影开创了发展的新机遇。
一、 数字技术给新闻摄影带来的变化
(一)为特殊条件下拍摄新闻照片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数码摄影满足了受众对新闻快餐的需求,报界人成为使用数码摄影的先驱。新华社著名女记者黄文在科索沃战争中,尤其在南斯拉夫受到北约经济制裁时,利用传统的摄影方法拍照,胶卷要自己冲洗,并且所带胶卷的感光度根本就无法保障战争时新闻摄影的需要,而她利用数码相机,就顺利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尤其是数码相机可随意调节感光度,使她圆满完成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照片,在不用闪光灯的情况下,又为新华社记者邵云环现场拍摄了第一张遇难照片。可见,数码相机在特殊环境下显示了其强大优势,有力地保障了拍摄的成功率。
(二)增强了新闻照片传送的时效性
速度与效率是数字技术带给摄影的最显著的特点,而这一点正好为新闻摄影在传播信息时所倚重,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在前些年数字摄影器材还比较昂贵,还不那么普及的时候,不少新闻摄影记者就已经涉足数字领域。用数码相机拍摄新闻照片,省去了冲洗和打印照片的等待时间。由于数字信息可以借助遍及全球的数字通信网即时传送,可以边拍摄边发稿,大大节省了暗房里的后期工作,是传统摄影技术无法比拟的。摄影记者使用上数码相机后,劳动强度大大减轻,赢得了采访时间。数字摄影跨越了时间、地域的障碍,随时随地将拍到的新闻照片传送给报社,从而提高了新闻摄影这种新闻报道形式与电视新闻、网络视频的竞争力。
(三)增强了新闻摄影的大众参与性
数码时代,摄影的入门变得越来越容易,新闻图片采集过程的平民化使新闻摄影具有空前的大众参与性。面对非专业化但无所不在的业余摄影大军,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正试图将市民拍摄的影像纳入主流传播渠道之中。像《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竞报》、《羊城晚报》媒体已经开始使用手机拍摄的新闻照片。因特网和手机以越来越低廉的使用价格和移动自如的灵活性,使传播行为无所不在。尽管手机图片的拍摄者自行传播的多数影像目前还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但其传播的快捷和强大的互动性,使以公众为中心的图像传播粉墨登场,并大行其道。
二、 新闻摄影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诞生160多年的摄影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数字摄影向传统意义上的摄影方式和理念发起了挑战,同时也强烈冲击着每一个从事新闻传播的摄影工作者。
(一)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要求新闻摄影数字化
传统的摄影方式使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大大延迟,拍摄后的胶卷需要冲洗、照片放大,费时费力。尤其是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如突发事件现场、高山海岛边防、军舰出访远航等,传统摄影已根本无法完成新闻报道任务。数字摄影的方便、快捷是提供给新闻摄影最有力的支持,吻合了信息时代新闻传播“快速反应、注重时效”的特点,新闻摄影只有走数字化道路才能更高效的传递新闻信息,与时代同步。
(二)新闻传播的低成本要求新闻摄影数字化
随着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像素品质的数码影像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只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码摄影和数字传输系统,新闻摄影的成本消耗可以降到很低,拍摄制作费用几乎为零。人们无须再去购置专业胶卷用来采访拍摄,也不用去冲洗放大消耗经费,就连平日整理图片资料也只须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字技术相对于传统胶片技术最大的方便之一就是提供了大量拍摄的可能性,几乎不受拍摄数量的限制,大大降低了成本。享受数字摄影的另一个感受,就是采用数字文件发稿,方便快捷、成本低、效率高。摄影记者可以将拍摄的新闻照片在电脑上进行编辑、分类、发稿,还可以刻录成光盘,既减少了以往整理照片资料时大量的材料消耗,又有利于数字影像的储存,日后搜集查找资料时也更方便。
三、新闻摄影跨越数字化鸿沟的三大条件
新闻摄影要跨越数字化鸿沟,需要三个条件,即观念的跨越、素质的跨越和装备的跨越。
(一)观念的跨越
20世纪90年代后期,数码相机开始进入新闻摄影领域,新问世的数码相机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在传统的胶片摄影和数码摄影两者之间,“传统派”与 “数码派”曾引发了长时间的争论。“传统派”说数码影像比上不传统胶片的影像质量。在数字摄影诞生的早期,这种说法是勿庸置疑的。但是数字摄影发展到现阶段,数字影像的质量已经大幅度提高,12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相机在摄影记者手中也很普及。虽说数字影像作高倍率放大时的质量是不如传统胶片所获得的影像质量,但对于新闻摄影而言,大多数情况下新闻照片根本不用作巨幅放大,现有的成像素质足以满足报纸、网络上的新闻传播。
曾经有人担心“数码影像将对新闻照片的真实性造成巨大的威胁”。数码影像区别于胶片影像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处理非常方便,容易给制造假照片的人提供一个技术制作平台,在现实中确实也存在着此类问题的隐患。但在此之前,通过拍摄过程和暗房操作弄虚作假的新闻照片不是也存在吗?笔者认为真实性问题,不应怪罪到数码摄影中去,它取决于新闻摄影记者的修养问题。新闻摄影记者的职责决定了他是公众舆论的代表,他要向社会负责,要遵循新闻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原则,用真诚客观的态度报道新闻。事实证明,中国的新闻摄影并没有因为担心出现几张造假的数码照片,而将数字化新闻摄影拒之门外。
(二)素质的跨越
提高摄影记者自身的综合素质,是跨入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数字化影像是一个全新理念的摄影系统,熟练操作计算机,运用软件进行数码照片的远程传输,是一名新型的新闻摄影记者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使用数码相机,拍摄仅完成了摄影工作的一半,其余一半要靠电子暗房去完成。我们强调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并不是要求摄影记者对照片不加任何加工和处理。如画面的裁剪、划伤的修理、调整反差等等在新闻摄影图片中也是可以的。因此,掌握电子暗房技术是每一位使用数码相机人的必修课。作为摄影记者要不断进取,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数字技术,能够随时随地能通过网络向编辑部传输图文。高质量的图片报道需要高素质的摄影记者,今天跟不上数字网络发展的步伐,那么明天就会在新闻摄影领域落后于他人。
(三)装备的跨越
与传统相机相比,数码相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速度惊人,新产品层出不穷,性能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便宜。数码影像的出现和使用,把摄影记者从传统摄影的辛苦中解放出来。高性能、更加人性化的数码相机使新闻摄影变得得心应手;全新的数字影像系统,使摄影记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层次的研究新闻线索和提高照片质量。
纵上所述,数字摄影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新闻摄影的发展,它在新闻摄影领域里将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延白亮.现代新闻摄影[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2]颜志刚.数码摄影教程[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3]王朋娇.现代摄影技术[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4]韩程伟 林中柱.实用摄影教程[M].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