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文化论数学教学观的转变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o_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当下的数学教学一味地注重“大一统”、“大操练”和“大讲解”,已渐渐丧失其文化性,出现数学文化缺失的现象,因此,应转变现有的数学教学观,加强数学应用与交流合作,注重数学思想方法,还数学以文化之本来面目。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学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美国著名文化学者怀特(L.White)提出,数学对象应当被看成一种文化,即“数学实在即文化。”[1]然而有人说,既然承认“数学是一种文化”,再提“数学文化”,岂不是词语重复?其实不然,突出“数学文化”应是一种意义的重申。反观当前的数学教学,原本属于文化范畴的数学,如今正渐渐丧失其文化性,变得不那么“文化”了,数学教学已开始与文化背道而驰,对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技巧训练等工具性价值的过分关注,正使数学本该拥有的文化气质和气度,一点点地剥落和丧失。因此,转变数学教学观,还数学以文化之本来面目,成为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数学在形成人们的思维方法、生活态度和知识的认识上,一直起着关键作用。数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作为一种文化的理性精神的表现形式主要反映在其对人们的观念、精神及思维方式所起的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突出强调“数学文化”,注重数学向文化的回归,目的就是要提醒当今的数学教师:不应只注重数学形式化的一面,而应强化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意识,关注数学的文化层面,在数学教学中挖掘隐藏在数学发展中的文化内涵,深刻认识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那么,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到底具有哪些价值呢?
  (一)有利于培养科学的治学态度
  数学需通过特有的符号语言对数学对象进行逻辑建构,并以抽象的形式追求高度精确、可靠的知识。这种严谨化、理想化、精确化、模式化和分离化的数学逻辑建构活动必然要求从事者具备科学的求知探索态度。
  (二)有利于培养优秀的人文素养
  数学文化培养人的严肃认真的科学品德,并促使人养成忠诚、正直、脚踏实地的品质,在对数学科学执著追求的同时,培养人勤奋进取、追求真理的习惯。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将有助于拓宽人的视野、情怀,提升人文素养。
  (三)有利于培养灵活的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数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全过程。且数学在对世界的秩序化、形式化、结构化的抽象和定量的描述中,涵盖了演绎、推理、证明等解题的思想方法,包容了天文、地理、历史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锻炼个人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有利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数学及数学文化对世界秩序和内在结构的精确描述,使之成为美学四大中心建构(史诗、音乐、造型、数学)之一,具有极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审美价值。数学之美主要体现在对称美、简单美、统一美、和谐美、奇异美,以至数学常常被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数学美而为人们所普遍欣赏和追求。因而,数学及其文化之美能熏陶人、激励人,并形成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
  
  二、数学文化的缺失:现有的数学教学观
  
  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多年,虽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已经关注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何提高数学能力,如何提升思维品质,如何激励创新精神和培养实践能力等问题,教学面貌有了一些改变,但是,在当前社会的升学、就业压力下,教师的主要精力还是陷在题海之中,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考试的压力。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被阻止了,对数学的情感淡漠了,数学的魅力被扼杀了,数学精神被忽视了,数学文化被遗忘了。具体可以从当前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观中体味这种数学文化气质的丧失。
  (一)“大一统”的数学教学理想观念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涵义之一是: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涵义之二是:通过教育,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可以缩小,甚至达到没有类别区分。
  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开创了通向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的新道路,对当时及随后的教育教学影响深远,但它并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的教育教学环境,甚至会给现有的教育教学设下障碍。正如,中国现有的数学教育教学,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都确定有统一的标准和课程,强调“不让一个人掉队”,因此,实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达到教学理念的一致,不管学生想不想学、愿不愿学,施教时要求学生符合统一的学习标准,采取标准化、同步化和集中化的教学方式,每节课所有学生从同一起点出发,经历同一步骤或过程,对于同样的内容达到同样的理解与达成度。
  (二)“大操练”是数学教学标志性的方式
   “大操练”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可以从宋代著名数学家杨辉的《习算纲目》这一最早的数学教学大纲中看到。杨辉在《习算纲目》中提出“熟读精思”和“重视演题”。[2]经过历史的不断演变,中国数学对教师教学提炼出“精讲多练”的要求;对学生学习提炼出“熟能生巧”的训言。因此,中国的数学教学历来特别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强调解题技巧的研究和训练,以致常常被称为“解题大国”。
  然而,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并没有吸收中国数学文化传统精华,而是走向了另一端,认为数学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采取“以多取胜”的办法,即教师讲解多,作业内容多,加班加点多,考试次数多。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采取先教学生按程序操作(例如背九九乘法表),至于未经建构联结的部分,等到他们长大后就自然会懂,忽略具体对象和表象操作,而直接在抽象符号运算水平操练,一味追求对运算的精确和熟练程度,忽视对运算本身意义的体验,造成学生只知道机械地算,不知道其道理及意义,更不用说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大讲解”是数学教师的教学角色
  讲解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其历史在中国可以上溯到2500年前孔子的“私学”。孔子讲学语言生动简洁,内蕴丰厚。世界上最早、体系最严整的教育专著《学记》对教师讲解提出了:“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作为一种古老的教学方式,讲解在解构知识内容、建立经验知识与新知识间的课题联系、点化认知误区、分析教学材料原理等方面,不可或缺地成为学生认知的依据和范例。
  可是,由于教学观念的局限,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存在严重的“表演意识”,教师讲课恰如表演,而讲稿则是表演赖以进行的台词,学生和教师的一切思路和动作必须绝对与之相符。在这样的表演中,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机会往往被剥夺了,独立思考和创新活动的余地没有了,人人被迫去扮演不合自己本性的角色,教学成为一种被动而痛苦的事情。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充耳不闻;教师详细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测验中仍然谬误百出;教师再三强调数学的意义,学生却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等。正如我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马明先生有一句很生动的比喻:教师把知识“抛”得越快,学生忘得越快。
  
  三、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教学观的转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数学教学过于注重统一、操练和讲解等数学的形式化、逻辑性,让学生感到数学“冰冷的美丽”,而忽视数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把数学中的“火热的思考”、重要的人文价值泯灭在其中。鉴于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数学文化气度的缺失,面对21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数学教师必须更新数学教学观念,学会从数学哲学层面形成数学文化观念、数学价值观念和数学应用观念,逐步从静态的、绝对主义的数学教学观转向动态的、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相结合的数学教学观。[3]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数学应用,注重问题解决
  强调数学应用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特点。学数学不能只注重解题,还应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在数学课程中,增加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内容,注重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增强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注意从实际问题的情景出发;经过抽象、分析和归纳,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然后再回到实际中去,学习数学的应用。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努力挖掘生活中蕴涵的大量的数学信息;积极探寻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主动收集生活实例,并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
  (二)强化数学活动,倡导合作交流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者。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计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和追求科学的态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活动,包括观察、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在活动中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使其能真正从事思维活动,并表达自己的理解;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传统的习题演练,进入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由来、应用,体验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
  (三)重视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家认为,学生进入社会以后,如果没有什么机会应用数学,那么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
  两年就会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
  刻在大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会长期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作用。这说明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形成促进认知素质培养的基本思想方法,如实验、猜测、模型化、合情推理、系统分析等,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西恩,李培禄.论数学教育的文化化及其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4):75-76
  [2]杨辉.乘除通变本末[A].李迪.中华传统数学文献精选导读[C].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286-289
  [3]黄秦安.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4):24-26
其他文献
摘要:香港回归后,高校德育无论在目标、内容,还是方法与途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呈现出国家民族性、学生主体性、德育途径渗透性及中西方文化融合性的特点。  关键词:香港;高校德育;国家民族性    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对香港教育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它标志着香港殖民教育由此远去,标志着香港人在民族主体上和在庄严的历史中真正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使香港教育在培养真正的
期刊
摘 要:任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担任任职教育的教员必须是“双师型”的人才,同时还是教学与科学研究的人才。对其进行培训要采取分层次、分阶段的机制才能增加培训效果。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员;分层;分阶段;培训    任职条件下的教员培训,应以任职教育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任职教育教员的培训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就要摆脱传统的培训模式,采取区别对待,紧贴专业,立足实践,分层、分阶段,逐步进行的培训模式。   
期刊
摘 要:自从“911”事件发生以来, 恐怖主义犯罪事件日益频繁,恐怖分子活动日益猖獗,给世界人民的生命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公安院校作为公安科技、科研、教学的领头羊,有能力、有必要、有责任对恐怖主义犯罪进行研究探索。本文结合公安院校实际情况,从四个方面着手,对构建反恐怖专业课程体系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应该在公安院校中设置反恐怖专业。这是国内外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公安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期刊
摘 要:英语是有声语言,开口是学习英语的第一关,也是最关键的一关。情教学法的独特性将学生置于情景之中,通过某种气氛的感染,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对授业者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情景设置;英语口语;教学质量    一、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
期刊
摘 要:从误差产生的原因入手,解决如何采用合适的电路减少伏安法测电阻的问题。  关键词:伏安法;电阻;误差;解决办法    0 引言    在测电阻的几种方法中,伏安法测电阻是其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是历年高考中的难点和重点,由于伏安法测电阻涉及问题较多、难度较大,所以一直是老师和学生感到头痛的问题,下面就针对高中物理中《伏安法测电阻》有关误差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1 伏安法测电
期刊
摘 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是适应社会竞争的重要保证,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不良心理现状及其原因来分析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阐述高校体育可以更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
期刊
摘 要:《苔丝》作为哈代的经典著作,体现了时代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对苔丝性格的多重性进行分析,对其身上所映衬出的原型进行描写,来揭示悲剧人物固有的悲剧瑕疵,从而反映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特殊地位及其个性对其命运的负面影响及导致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关键词:悲剧瑕疵;原型;父权制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叶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15部长篇小说,这些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都以一个虚构的“
期刊
摘 要: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情境创设已被视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也有其必要性及可能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着情境创设的种种误区,因此,必须遵循“针对性”、“真实性”、“激励性”、“多元性”等基本原则,创设的情境才有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意义,并进而促使教师尽快走出情境创设的误区。  关键词:建构主义;图式;情境创设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及认知规律研
期刊
摘 要:“阳光体育运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衡阳市部分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状况进行调查,概况总结了衡阳市部分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并着重从客观决策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衡阳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现状;对策    “阳光体育运动”是在2006年12月23日首次在北京提出,2007年4月29日正式启动的,它是针对目前的学生,尤其是中学生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已经成为众多教育研究者努力探讨的课题。学习风格理论为这方面的研究打开了一扇门。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最大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感知学习风格;小学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一、感知学习风格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1. 学习风格的涵义界定  学习风格这一概念来源西方,它首次由美国学者Herbe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