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学作为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较强的人文素养。而当前的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针对医学生的公共英语教学应平衡好语言技能和人文内涵双方面的培养,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能力及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医学生 英语教学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12-01
1.引言
英语是人文学科的一支,其基本要素是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 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近年来在英语教学中广泛存在忽视人文修养的教育乱象。一谈到英语,人们很容易把它看作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和手段,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它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而非它的文化内涵。作为医学院校公共外语的一线教师,笔者深刻体会到平常教学中所存在的思维定式——太过强调语言技能的训练。虽然医学生的英语基础需要夯实,但英语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能够借助英语语言来了解文化,认识世界,提升综合素质,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2.国内外人文通识型英语教育的主张
国际教育界已就培养人文通识型通用人才达成基本共识。耶鲁大学在人文通识教育方面可谓世界一流,主张“Education should be for life, not for livelihood” 的办学理念。加拿大约克大学人文学科(The Division of Humanities at York University of Canada 2006)认为人文教育除了传授本国的文化外其他国家的文化也包含其中,这有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反观国内,王守仁(2000)认为外语专业教学太过强调技能训练,弱化了人文教育,功利主义成为教育的指导原则。蔡基刚(2015)也提出:英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工具教授,而应是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这是通识教育赋予语言教学的使命,教学中加入人文教育是对传统人文教育精神的回归。
3.医学院公共英语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平衡
就我院而言,外语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语言层面的讲解,而忽视了文化层面的挖掘。笔者建议可以在英语课堂中适当穿插人文教育,增加跨文化交际内容,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未来医学专业领域信息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3.1 帮助学生设定目标,为英语考级做准备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最主要的动力就是考过英语四、六级了。在学期初有必要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设定可实施的阶段性目标。其实,英语四、六级中的考试内容恰恰迎合了英语教学人文性的要求。比如阅读理解多为国外科学、经济、文化,科学等主题的文章,其中包含医学题材。而翻译部分则是中国文化面面观,不论是历史、地理、经济还是文化,都是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察。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人文知识环节,对比中西文化差异,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既完成了既定的语言教学目标,同时又丰富了课堂的人文性,还为学生将来的四六级考试做好相应的准备。
3.2 设立医学英语课,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趋势
医学英语不简单是医学专业术语的学习,除了把语言层面的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句法等复杂的语言点解释清楚外,教师往往需要向医学课老师请教相关医学专业知识,保证所教授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关于跨文化交际,则可以选择一些涉及医学科普、医学人文、医学社会的专业教学文本,如《21世纪公共医学英语》。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积极讨论文章中所涉及到的跨文化知识对比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有交流有思考从而促成学生有所得。
3.3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虽然近年来语言学与文学方向的师资力量也不断发展壮大,但具有人文通识背景的教师还是非常稀缺的。外语教师应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不同人文书籍,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再者,外语教师在跨文化策略运用中有一个通病,即倾向于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和传递,而忽略了对本族语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把中国传统文化的那一课补齐,有目的性的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衔接合理的跨文化教学内容。
4.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课堂中适当加入人文教育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大学英语教学改仍在进行,大学对于“人”的培养和塑造是其存在的意义及终极目标。“人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教师在教学中应赋予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文学价值同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243-247
【关键词】医学生 英语教学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12-01
1.引言
英语是人文学科的一支,其基本要素是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 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近年来在英语教学中广泛存在忽视人文修养的教育乱象。一谈到英语,人们很容易把它看作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和手段,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它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而非它的文化内涵。作为医学院校公共外语的一线教师,笔者深刻体会到平常教学中所存在的思维定式——太过强调语言技能的训练。虽然医学生的英语基础需要夯实,但英语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能够借助英语语言来了解文化,认识世界,提升综合素质,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2.国内外人文通识型英语教育的主张
国际教育界已就培养人文通识型通用人才达成基本共识。耶鲁大学在人文通识教育方面可谓世界一流,主张“Education should be for life, not for livelihood” 的办学理念。加拿大约克大学人文学科(The Division of Humanities at York University of Canada 2006)认为人文教育除了传授本国的文化外其他国家的文化也包含其中,这有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反观国内,王守仁(2000)认为外语专业教学太过强调技能训练,弱化了人文教育,功利主义成为教育的指导原则。蔡基刚(2015)也提出:英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工具教授,而应是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这是通识教育赋予语言教学的使命,教学中加入人文教育是对传统人文教育精神的回归。
3.医学院公共英语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平衡
就我院而言,外语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语言层面的讲解,而忽视了文化层面的挖掘。笔者建议可以在英语课堂中适当穿插人文教育,增加跨文化交际内容,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未来医学专业领域信息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3.1 帮助学生设定目标,为英语考级做准备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最主要的动力就是考过英语四、六级了。在学期初有必要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设定可实施的阶段性目标。其实,英语四、六级中的考试内容恰恰迎合了英语教学人文性的要求。比如阅读理解多为国外科学、经济、文化,科学等主题的文章,其中包含医学题材。而翻译部分则是中国文化面面观,不论是历史、地理、经济还是文化,都是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察。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人文知识环节,对比中西文化差异,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既完成了既定的语言教学目标,同时又丰富了课堂的人文性,还为学生将来的四六级考试做好相应的准备。
3.2 设立医学英语课,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趋势
医学英语不简单是医学专业术语的学习,除了把语言层面的医学专业英语词汇、句法等复杂的语言点解释清楚外,教师往往需要向医学课老师请教相关医学专业知识,保证所教授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关于跨文化交际,则可以选择一些涉及医学科普、医学人文、医学社会的专业教学文本,如《21世纪公共医学英语》。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积极讨论文章中所涉及到的跨文化知识对比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有交流有思考从而促成学生有所得。
3.3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虽然近年来语言学与文学方向的师资力量也不断发展壮大,但具有人文通识背景的教师还是非常稀缺的。外语教师应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不同人文书籍,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再者,外语教师在跨文化策略运用中有一个通病,即倾向于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和传递,而忽略了对本族语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把中国传统文化的那一课补齐,有目的性的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衔接合理的跨文化教学内容。
4.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课堂中适当加入人文教育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大学英语教学改仍在进行,大学对于“人”的培养和塑造是其存在的意义及终极目标。“人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教师在教学中应赋予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文学价值同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24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