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背景下初中生时空观念培养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6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时空观念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运用时空观念去深入认识、思考、理解历史,教师应巧用思维导图以训练时空意识、创设时空情境以感知历史场域、“伸缩”双向考核以深化时空观念,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学科素养背景;初中生;时空观念;培养策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新形势下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过于偏重历史知识传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时空观念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运用时空观念去深入认识、思考、理解历史,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提出以下具体策略。
  一、巧用思维导图,训练时空意识
  学生时空观念的养成是建立扎实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只有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学生才可以认识并且梳理时空线索,进而增强时空意识。但是,以往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都偏向于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习历史学习兴趣,而且难以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思维导图像作为一种先进教学工具,可以突破历史教材限制,帮助学生跨时空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例如,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单元复习总结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设计相应的思维导图。先引导学生思考“近代化的探索主要有哪几次呢?有什么规律吗?”要求学生自主查阅相关史料,总结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四次探索运动。最后,以“近代化探索”为主干,四次“探索”为树枝,再补充、拓展相关知识,进而使学生对本单元一目了然,从而有效训练学生的时空意识。
  二、创设时空情境,感知历史场域
  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对所学课堂知识不太了解,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具备良好的时空观念。与此同时,由于学生不喜欢说教,更喜欢体验“事件现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时空情境,引导学生融入相应的时空现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历史场域。例如,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经济体制改革》课堂教学时,学生在完成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习之后,初步意识到我国改革开放即将开始,但为什么会走农村先开始的原因不太了解。对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安徽省探索包产到户的史料、小岗村18户农民分地视频以及对包产到户的不同意见等,然后将其制作成微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使学生在深入其境中认识历史发展脉络,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三、“伸缩”双向考核,深化时空观念
  教学评价考核是否与课堂教学、学生相互契合,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历史时空属性,让学生根据具体时间或历史事件,组织学生进行部分填补,从而借助伸缩”双向考核对学生时空观念进行检验和深化。例如,当教师完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堂教学之后,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给出一些关键时间如公元581年、公元619年,要求学生思考这些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且引导学生从时空角度介绍隋朝和唐朝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帮助学生建构起历史整体观念,深化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四、紧密结合現实,加强时空观念
  历史虽然是一门研究过去的学科,但其不仅只是研究过去,还和现实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现实,将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帮助学生通过历史与现实对比,从而有效加强自身时空观念。例如,在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将科举制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科举制作为一种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和现代高考制度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生自主搜集相关史料,深入探究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重视并从学科特点出发,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开展高质量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蔡新强.初中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2018(03):142.
  [2]娄彬.加强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养的方略[J].内蒙古教育,2019(07):36-37.
  [3]陈平.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有效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04):5.
  [4]陆艳.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8(07):48-49.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教学也在不断实现创新与改善,教学过程之中不断吸收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与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教学而言若想更加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效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在数学课堂之中融入游戏化教学。本文便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就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游戏化
摘要 为了不断提高幼儿园陶艺教学水平,应该重视构建完成的陶艺课程,教师要结合幼儿实际,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与创新,从而为才能更好地助力幼儿不断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陶艺;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3-0039-01  随着幼儿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提高幼儿动手实践能力,要不断进行教学创新,通过实践探索,陶艺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兴
摘 要“图形与几何”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小学生不仅“学会”图形与几何,而且“会学”图形与几何,“爱学”图形与几何。  关键词动手操作;数学语言;肯定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5-0199-01  
摘 要初中生正处在矛盾的心理发展阶段。他们情绪波动性大、易冲动,在朋友面前会轻易许诺而难以兑现;成人感的产生,使他们有爱面子的心理,为保全面子,有时不惜弄虚作假;在认识问题上的肤浅,也容易被欺骗和欺骗人。所有这些现象都要求加强诚信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诚信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B014,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103-01  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校园
摘要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幼儿园教师在对孩子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使其对生活中的潜在危险有一定的判别能力。幼儿阶段的孩子思想较为单纯,对于事物的理解往往是凭借着兴趣以及好奇心展开的。想要保证幼儿园安全教育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就应该保证安全教育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当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积极之后,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也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关键词
摘 要 在校园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在网络的影响下,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获得自己所学的知识,但是,他们也会对网络中的不良东西进行潜移默化的接受,以至于误入歧途。所以,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应当思考如何对网络进行管理,从而促进学生对网路哦的良好应用。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网络环境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摘 要初中语文作文作为小学与高中作文的衔接过渡阶段,在作文类型、写作手法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随着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提高,对初中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巧妙运用信息化的作文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巧妙合理运用,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巧妙运用信息化手段让语文作文教学更加灵动提出建
摘 要本文以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措施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的有效措施,希望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有效的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方式;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8,A,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培养兴趣;课外活动  我国古代教育心理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
摘 要英语阅读作为高中英语科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對同学们英语学习能力提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英语教师需提高班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则应在英语课堂教学上进行优化完善,使英语教学的生动趣味性得以提升,高中学生对教师的教课逐步形成好奇心,从而愿意集中注意力于教师的教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