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它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的高低。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以及教育经费的投入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而农村小学教学质量要得到提升,就必须要依靠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模式,以实现提升农村小学教学效率。因此,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深入落实农村小学教学科学管理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科学管理
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性格、培养良好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可塑性强,好奇心重,接受能力强,也更善于学习,是为日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学校要重视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力培养,而农村地区由于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办学条件差的情况下,要提高小学教学的质量,就更要重视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通过改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一、发挥地区优势,提高教学实效
农村地区由于发展比较落后,其办学条件受地理环境和文化因素的限制,短时间内要全面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确实存在困难,不过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学也拥有着亲近自然的优势,相对于城市里的学校来说,农村地区拥有更加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但是由于缺少专业教师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目前农村小学的教学活动还做不到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提升教学实效。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本地方的资源优势,让学生不仅是在课堂中学习,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做到学以致用,提升教学效率。
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由于农村地区的学生娱乐活动比较少,而且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大自然。所以,教师如果能够将生活与学习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加更适合农村地区的学生。而且在组织课外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例如他们对于本地区的动植物都很了解,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了解去对植物展开研究,在研究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以及让他们自己发现学习结果,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会更加重视此次的学习成果,对于知识也会记得更加深刻,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倡导自我管理,加强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出之后,教学目标也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因此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学校的管理方式大都以学校的统一性为主,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也不利于其自律性的养成,虽然每个班级都会设立班干部,但是班干部的主要职责还是在于帮助老师收发作业,并没有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以后,教师要注重班干部的作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比如每个班级都会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在过去的教学中,此类班会通常由学校决定班会主题,再由班主任用已有的课件给学生们展开,这样的班会开展其实起不到其真实的作用,只是完成学校要求而已,因此,可以让老师组织班里的班干部,通过收集班里学生对于此次班会开展的意见,对本班级的主题班会进行设计,而老师在这过程中只是充当引导者的作用,在班会开展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开,由于小学生都比较活泼,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他们通常都会比较不受束缚,但是小学生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都会更加的重视,因此利用这个特点以及班干部的帮助,也可以维护好此次班会的秩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师生平等,坚持学生主体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教师通常都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学生总是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状态,这无形中的弱化的学生自律性的培养。此外,这种上传下达的管理模式也会导致师生之间缺少了必要的沟通,老师也就无法得知学生的真正需求,从而导致课堂效率无法提升的情况。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提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学管理也要注重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性教育会更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
比如为了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可以维护学校环境的整洁,很多学校都会不定期的开展校园清扫活动。这样的活动确实能够提升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在以往的活动过程中,通常都是管理者将各班级负责的区域分配下去,让学生执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难免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甚至对该活动举办的真实意义产生怀疑,使得活动最终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在举办这一类活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制定的过程中来,吸纳学生的意见,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在活动举办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进行清扫工作,并给学生讲述劳动的意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此次活动举办的意义更加深刻。
四、增设优质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农村地区不论是科技还是经济水平都处于一个落后的地位,很多教师也不愿意留着农村任教,但是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任,师资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师资力量有限的农村地区,可以尝试和城市中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将优质课程以视频或是公开课的形式在农村地区开展。还可以举办教师交流会,让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以提高双方的教学质量。其次,政府方面也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引导更多优秀的人才到农村去任教,充实农村教师的师资力量。
比如可以定期在农村学校举办公开课,邀请优秀的教师团队到农村学校进行教学体验,由于农村地区比较落后,所以外来的教师可以将优质课程带给农村学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公开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相比于城市的学生,农村学生的程度会普遍较低,因此他们的学习状态也不会像城市学生一样积极,所以教师要在实际课程中多加鼓励。此外,也可以组织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去参加学习和调研,体会更加前沿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师自身的素质。
五、完善评价体系,注重全面发展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评价标准通常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的依据,但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多是与大自然结合在一起的,他们的天性会更容易得到釋放,学习成绩其实并不能作为评价他们的唯一标准,在科学的管理体系中,应该要客观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比如很多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比较好而沾沾自喜,从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或是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言语上的打击,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会因此产生自卑的情绪,所以在进行评价时就要注意用多种标准对学生的发展状态进行衡量,成绩差的学生也许在其他方面会更加优秀,教师要及时发现其闪光点比并加以赞扬。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则适时加以打压,防止其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
总之,农村小学有效的教学管理,需要一个更加科学、客观、实效的管理体系,农村地区的学校虽然在办学条件上处于劣势,但是只要通过努力,随着教学改革的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管理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就一定能够完成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薛玉娟.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网友世界,2014(15):281-281.
[2]黄娅,黄可维,张富华.关于农村小学班级教学管理研究[C].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科研. 2018.
[3]唐昌芳.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探微[J]. 师资建设,2015(7):94-95.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科学管理
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性格、培养良好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可塑性强,好奇心重,接受能力强,也更善于学习,是为日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学校要重视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力培养,而农村地区由于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办学条件差的情况下,要提高小学教学的质量,就更要重视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通过改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一、发挥地区优势,提高教学实效
农村地区由于发展比较落后,其办学条件受地理环境和文化因素的限制,短时间内要全面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确实存在困难,不过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学也拥有着亲近自然的优势,相对于城市里的学校来说,农村地区拥有更加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但是由于缺少专业教师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目前农村小学的教学活动还做不到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提升教学实效。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本地方的资源优势,让学生不仅是在课堂中学习,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做到学以致用,提升教学效率。
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由于农村地区的学生娱乐活动比较少,而且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大自然。所以,教师如果能够将生活与学习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加更适合农村地区的学生。而且在组织课外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例如他们对于本地区的动植物都很了解,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了解去对植物展开研究,在研究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以及让他们自己发现学习结果,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会更加重视此次的学习成果,对于知识也会记得更加深刻,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倡导自我管理,加强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出之后,教学目标也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因此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学校的管理方式大都以学校的统一性为主,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也不利于其自律性的养成,虽然每个班级都会设立班干部,但是班干部的主要职责还是在于帮助老师收发作业,并没有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以后,教师要注重班干部的作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比如每个班级都会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在过去的教学中,此类班会通常由学校决定班会主题,再由班主任用已有的课件给学生们展开,这样的班会开展其实起不到其真实的作用,只是完成学校要求而已,因此,可以让老师组织班里的班干部,通过收集班里学生对于此次班会开展的意见,对本班级的主题班会进行设计,而老师在这过程中只是充当引导者的作用,在班会开展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展开,由于小学生都比较活泼,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他们通常都会比较不受束缚,但是小学生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都会更加的重视,因此利用这个特点以及班干部的帮助,也可以维护好此次班会的秩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师生平等,坚持学生主体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教师通常都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学生总是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状态,这无形中的弱化的学生自律性的培养。此外,这种上传下达的管理模式也会导致师生之间缺少了必要的沟通,老师也就无法得知学生的真正需求,从而导致课堂效率无法提升的情况。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提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学管理也要注重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性教育会更符合课程改革的目标。
比如为了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可以维护学校环境的整洁,很多学校都会不定期的开展校园清扫活动。这样的活动确实能够提升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在以往的活动过程中,通常都是管理者将各班级负责的区域分配下去,让学生执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难免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甚至对该活动举办的真实意义产生怀疑,使得活动最终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在举办这一类活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制定的过程中来,吸纳学生的意见,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在活动举办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进行清扫工作,并给学生讲述劳动的意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此次活动举办的意义更加深刻。
四、增设优质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农村地区不论是科技还是经济水平都处于一个落后的地位,很多教师也不愿意留着农村任教,但是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任,师资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师资力量有限的农村地区,可以尝试和城市中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将优质课程以视频或是公开课的形式在农村地区开展。还可以举办教师交流会,让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以提高双方的教学质量。其次,政府方面也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引导更多优秀的人才到农村去任教,充实农村教师的师资力量。
比如可以定期在农村学校举办公开课,邀请优秀的教师团队到农村学校进行教学体验,由于农村地区比较落后,所以外来的教师可以将优质课程带给农村学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公开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相比于城市的学生,农村学生的程度会普遍较低,因此他们的学习状态也不会像城市学生一样积极,所以教师要在实际课程中多加鼓励。此外,也可以组织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去参加学习和调研,体会更加前沿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师自身的素质。
五、完善评价体系,注重全面发展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评价标准通常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的依据,但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多是与大自然结合在一起的,他们的天性会更容易得到釋放,学习成绩其实并不能作为评价他们的唯一标准,在科学的管理体系中,应该要客观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比如很多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比较好而沾沾自喜,从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或是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言语上的打击,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会因此产生自卑的情绪,所以在进行评价时就要注意用多种标准对学生的发展状态进行衡量,成绩差的学生也许在其他方面会更加优秀,教师要及时发现其闪光点比并加以赞扬。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同学则适时加以打压,防止其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
总之,农村小学有效的教学管理,需要一个更加科学、客观、实效的管理体系,农村地区的学校虽然在办学条件上处于劣势,但是只要通过努力,随着教学改革的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管理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就一定能够完成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薛玉娟.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网友世界,2014(15):281-281.
[2]黄娅,黄可维,张富华.关于农村小学班级教学管理研究[C].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科研. 2018.
[3]唐昌芳.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探微[J]. 师资建设,2015(7):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