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切教学活动几乎都围绕考试成绩进行。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也许可以取得还算说得过去的考试成绩,但他们只是掌握了一些解题套路,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数学思维,也几乎不会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时间一长就全“还给老师”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远远谈不上有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出变革。本文即从实际教学工作出发,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性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如果教学手段不得法,这种困难会被进一步放大并影响到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观感和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具备了充分的兴趣,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教学才能更加有效。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从改进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入手,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迸发出主动学习的欲望,再辅以其他的教学策略,如组织小组探究、鼓励日常应用、改善教学评价等,以求从整体上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一、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时代的发展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数学综合素质。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教师能带给学生的是知识点的记忆和具体的解题方法,但很难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只有具备足够的兴趣,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积极开动脑筋去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思维能力也才能得到锻炼。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采取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创设生动情境、运用先进技术等,来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多彩的几何图形,教材中给出了一些图片,可篇幅有限,只能代表一些较为常见的几何形状。教师可以在平时注意搜集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如特殊形状物体的图片,或某些几何图形经过变化逐渐变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图形的动态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的魅力。这种教学素材相比教材来说更加生动有趣,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二、组织分组探究,互相促进提升
初中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特长方向各不相同,每名教师都明白“因材施教”的含义,但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很难面面俱到。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的短板一直得不到弥补,数学综合素质也因此难以提升。教师应该在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分组探究,让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弥补自身缺陷。而且初中生有着比较强烈的好胜心,分组学习可以激发出他们的竞争意识,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A数字运算能力强,几何图形的认知度比较差,学生B的特点与学生A正好相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到了这一点,就可以把学生A和学生B分在同一组,给出一个图形计算的问题,如计算一个较为复杂的图形的面积、角度、周长等。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B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把特殊图形分解成几个较为简单、便于计算的形状,学生A则可以准确快速的计算出答案,兩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又可以学习别人的解决思路,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关注生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
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来说难度不大,而越是简单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越广泛。而且数学知识的学习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成为他们今后人生发展道路上的一件有力的工具。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提起更多的关注,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运用,另一方面也要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做好引导工作,一些需要用到数学知识的场景不妨交给学生来做决定,让他们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是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的。
例如,在学习有关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自己去测量并计算校园的周长、面积,增进他们对自己学习环境的理解。又如,学习过平面直角坐标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在纸上画出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其中标注出学校和家庭住址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节假日家庭出游,家长也可以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出游地点与住址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试着规划出游路线。这些都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所处的世界,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重要作用的认识。
四、改善教学评价,注重综合素质
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往往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换句话说就是“一切都靠结果说话”。但一张考卷不可能覆盖到所有的知识点,也无法反映学习过程,它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多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不仅要看到他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也要看到他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这样对学生才公平,结果才科学,才能真正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具备充分的指导意义。某些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师生共同参与到提升教学效果的工作中。
例如,以上提到的学生A对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比较差,想要弥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如果学生A的确在平时注意到了自己的缺点,而且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但短期内的考试成绩还没有看到太大的气色,教师仍然应该给予学生A积极正面的评价,帮助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而不是轻易采取否定的态度,以免挫伤其积极性。又如,教师可以在每次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后征求学生的意见,看大家的接受程度如何,是否可以在今后继续采用,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如果只是把目光放到考试成绩上,那不论学生成绩如何,都不能充分证明初中数学教学是否有效。只有学生喜欢学、主动学、能够用,才能说明他们真正具备了数学思维,数学知识已经可以在他们的人生中发挥作用。在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数学教学不是为了培养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书呆子”,而是要让学生成为能够不断进步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在教学工作中转变思想,积极创新,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刘强.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办法[J].学周刊,2018(22):91-92.
[2]杨海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46.
[3]刘文博.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20):25-2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性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如果教学手段不得法,这种困难会被进一步放大并影响到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观感和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具备了充分的兴趣,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教学才能更加有效。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从改进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入手,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迸发出主动学习的欲望,再辅以其他的教学策略,如组织小组探究、鼓励日常应用、改善教学评价等,以求从整体上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一、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时代的发展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数学综合素质。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教师能带给学生的是知识点的记忆和具体的解题方法,但很难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只有具备足够的兴趣,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积极开动脑筋去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思维能力也才能得到锻炼。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初中数学教师有必要采取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创设生动情境、运用先进技术等,来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多彩的几何图形,教材中给出了一些图片,可篇幅有限,只能代表一些较为常见的几何形状。教师可以在平时注意搜集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如特殊形状物体的图片,或某些几何图形经过变化逐渐变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图形的动态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的魅力。这种教学素材相比教材来说更加生动有趣,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二、组织分组探究,互相促进提升
初中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特长方向各不相同,每名教师都明白“因材施教”的含义,但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很难面面俱到。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的短板一直得不到弥补,数学综合素质也因此难以提升。教师应该在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分组探究,让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弥补自身缺陷。而且初中生有着比较强烈的好胜心,分组学习可以激发出他们的竞争意识,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A数字运算能力强,几何图形的认知度比较差,学生B的特点与学生A正好相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到了这一点,就可以把学生A和学生B分在同一组,给出一个图形计算的问题,如计算一个较为复杂的图形的面积、角度、周长等。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B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把特殊图形分解成几个较为简单、便于计算的形状,学生A则可以准确快速的计算出答案,兩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又可以学习别人的解决思路,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关注生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
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来说难度不大,而越是简单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越广泛。而且数学知识的学习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成为他们今后人生发展道路上的一件有力的工具。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提起更多的关注,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运用,另一方面也要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做好引导工作,一些需要用到数学知识的场景不妨交给学生来做决定,让他们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是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的。
例如,在学习有关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自己去测量并计算校园的周长、面积,增进他们对自己学习环境的理解。又如,学习过平面直角坐标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在纸上画出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其中标注出学校和家庭住址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节假日家庭出游,家长也可以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出游地点与住址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试着规划出游路线。这些都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所处的世界,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重要作用的认识。
四、改善教学评价,注重综合素质
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往往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换句话说就是“一切都靠结果说话”。但一张考卷不可能覆盖到所有的知识点,也无法反映学习过程,它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多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不仅要看到他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也要看到他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这样对学生才公平,结果才科学,才能真正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具备充分的指导意义。某些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师生共同参与到提升教学效果的工作中。
例如,以上提到的学生A对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比较差,想要弥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如果学生A的确在平时注意到了自己的缺点,而且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但短期内的考试成绩还没有看到太大的气色,教师仍然应该给予学生A积极正面的评价,帮助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而不是轻易采取否定的态度,以免挫伤其积极性。又如,教师可以在每次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后征求学生的意见,看大家的接受程度如何,是否可以在今后继续采用,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如果只是把目光放到考试成绩上,那不论学生成绩如何,都不能充分证明初中数学教学是否有效。只有学生喜欢学、主动学、能够用,才能说明他们真正具备了数学思维,数学知识已经可以在他们的人生中发挥作用。在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数学教学不是为了培养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书呆子”,而是要让学生成为能够不断进步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在教学工作中转变思想,积极创新,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刘强.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办法[J].学周刊,2018(22):91-92.
[2]杨海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46.
[3]刘文博.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2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