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课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来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就从辽宁省盘山县高级中学高二地理组实施课改以来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课案导学的具体使用。
一、“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1.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优点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首先,它让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根据课案中的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内容,促使学生充分的阅读和了解教材。并根据课案中教师的设计思路把握学习的框架便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其次,课案中老师会根据历年高考以及地理学科的重难点提纲挈领地设计探究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合作,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要求老师编制好课案,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梳理,结合时事热点,借鉴成功的课堂和课案教学案例,不断地冲破束缚,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做到课案的有用有效。
2.“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缺点
(1)“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并不是任何课型都适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案导学和多媒体教学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要求老师们所做的课件及多媒体演示资料最好与课案的内容相映生辉,相互完善,不能自相矛盾,要相互配套,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2)大部分学生适应了传统课堂模式,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没有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许多老师也面临着学生弄丢课案的尴尬和无奈,以及学生不按时或按照要求完成课案的情况。这就要求老师对课案的制作精益求精,吸引学生的注意,逐步引导学生,慢慢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课案导学问题探究”的使用过程
1.课案编写的过程
编写课案由地理备课组组长负责组织。开学初,备课组长按照教学进度编写主备教师备课表,将备课任务分配给组内成员。备课组成员按照组长分配的任务,结合地理学科、章节内容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精心编写,在上课一周前写出初稿,交给组长以备学科组集体讨论。每周二的集体备课时间,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主备教师编写的下一周的每节课案进行研究、讨论、试作、修改,讨论没有异议后,最后组长把关定稿。自实施课改以来,“课案”的编写都要求要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精神。
课案的预习案部分在上课前一两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预习案按做好预习。教师在上课前应重新复案,进行再备课,使课案体现个人风格,具有个性。课后教师应根据课堂发现的新问题、新思路,在课案上填写教学反思,以便积累经验,改进教学,不断完善课案设计。
2.“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课前发放课案,自主预习。课案在授课前一两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课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要做好记录,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及老师交流、探讨。
(2)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上课开始后,针对预习案中的共性问题由事先培训好的“小先生”先点评,预习案的内容解决完后,当堂发放探究案,针对探究案展开交流、讨论,采取个别提问或小组竞争的方式对学生在讨论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质疑、探究。
(3)课堂上点拨精讲,解难释疑。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在展示、质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指出错误,然后分析错误的原因。教师针对这些错误问题以及学生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同时根据课案确定的重点、难点问题,适当加深、拓宽对重点的讲解。
(4)课堂小结。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突出教材中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掌握,突出学科精神、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教师及时对小组探究情况及学生的预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5)课堂训练。最后发放训练案,
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达标测试题。下课后学生将试卷上交老师,教师批完试卷后要尽快发还给学生,以便及时讲评、辅导、矫正、补救,力争做到教师“节节批”,学生“堂堂清”。
总之,在“课案导学”的实践中,我们有成功,有收获,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和困惑。凡事利弊相伴,我们要趋利避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研究、探讨、实践。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接受运用新模式高质量地完成高中地理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山县高级中学地理组)
一、“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1.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优点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首先,它让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根据课案中的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内容,促使学生充分的阅读和了解教材。并根据课案中教师的设计思路把握学习的框架便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其次,课案中老师会根据历年高考以及地理学科的重难点提纲挈领地设计探究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合作,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要求老师编制好课案,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梳理,结合时事热点,借鉴成功的课堂和课案教学案例,不断地冲破束缚,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做到课案的有用有效。
2.“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缺点
(1)“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并不是任何课型都适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案导学和多媒体教学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要求老师们所做的课件及多媒体演示资料最好与课案的内容相映生辉,相互完善,不能自相矛盾,要相互配套,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2)大部分学生适应了传统课堂模式,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没有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许多老师也面临着学生弄丢课案的尴尬和无奈,以及学生不按时或按照要求完成课案的情况。这就要求老师对课案的制作精益求精,吸引学生的注意,逐步引导学生,慢慢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课案导学问题探究”的使用过程
1.课案编写的过程
编写课案由地理备课组组长负责组织。开学初,备课组长按照教学进度编写主备教师备课表,将备课任务分配给组内成员。备课组成员按照组长分配的任务,结合地理学科、章节内容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精心编写,在上课一周前写出初稿,交给组长以备学科组集体讨论。每周二的集体备课时间,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主备教师编写的下一周的每节课案进行研究、讨论、试作、修改,讨论没有异议后,最后组长把关定稿。自实施课改以来,“课案”的编写都要求要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精神。
课案的预习案部分在上课前一两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预习案按做好预习。教师在上课前应重新复案,进行再备课,使课案体现个人风格,具有个性。课后教师应根据课堂发现的新问题、新思路,在课案上填写教学反思,以便积累经验,改进教学,不断完善课案设计。
2.“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课前发放课案,自主预习。课案在授课前一两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课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要做好记录,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及老师交流、探讨。
(2)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上课开始后,针对预习案中的共性问题由事先培训好的“小先生”先点评,预习案的内容解决完后,当堂发放探究案,针对探究案展开交流、讨论,采取个别提问或小组竞争的方式对学生在讨论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质疑、探究。
(3)课堂上点拨精讲,解难释疑。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在展示、质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指出错误,然后分析错误的原因。教师针对这些错误问题以及学生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同时根据课案确定的重点、难点问题,适当加深、拓宽对重点的讲解。
(4)课堂小结。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突出教材中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掌握,突出学科精神、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教师及时对小组探究情况及学生的预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5)课堂训练。最后发放训练案,
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达标测试题。下课后学生将试卷上交老师,教师批完试卷后要尽快发还给学生,以便及时讲评、辅导、矫正、补救,力争做到教师“节节批”,学生“堂堂清”。
总之,在“课案导学”的实践中,我们有成功,有收获,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和困惑。凡事利弊相伴,我们要趋利避害,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研究、探讨、实践。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接受运用新模式高质量地完成高中地理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山县高级中学地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