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网络传授知识并不是一个新鲜模式,远程教育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兴起,但它只是传统教学模式辅助教学工具,具有很大局限性。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完整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少,人们急切盼望一种简便、高效、有趣的成果载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为新的学习方式创造着空间,慕课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更适合于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推动了成人高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慕课 高职教育 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2.4
慕课(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简称,兴起于美国[1]。它包含课程、课程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2013年,慕课在我国迎来了较快发展,高校和高校联盟推出了在线教育平台,相继推出国内外名校由名师讲解的公开课。它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能够促进教育公平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有利于国际化和信息化教育生态形成。
(一) 慕课的优点
成人高职教育中学生受工、学矛盾、课时安排和授课环境的影响,有许多学生想上的课程有时很难完成。慕课课程适应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通过慕课在线学堂,进行课程学习,学习形式新颖,灵活生动。成人高职教育更好地利用当下流行的手提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多媒体设备,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学习,有效弥补了点以课堂的枯燥教学形。在慕课这个平台上,教与学,学与学都可以在网络上随时进行互动,有利于大规模人群相互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学校通过慕课这个平台可以进行教学管理,如考试、作业等网络数字化管理有效促进教学。并且通过在线考核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对于培训机构颁发结业证书学习结果等同与现实课堂。
慕课还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推出国内外名校公开课,设计广泛学科,由名校老师认真讲解,解决了优秀教师资源缺乏和优质课程短缺的问题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二) 慕课的缺点
慕课是以网络课程形式出现,比如带有网络本身的各种缺陷。首先,慕课的学习成绩难以得到认可。由于学生的课程学习、作业、考试均是通过网络进行,很难杜绝“替学”、“替考”现象。其次,慕课的开发难以照顾学生的差异性。由于成人教育规模大,人数多,学习的起点不同,学生只能通过视频按照一种讲解思路学习。教师和学生无法面对面交流,无法根据学生的知识难点有针对性的讲解,只能通过论坛来实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是实时在线,相互之间没有接触,缺少了解,这就为小组合作带来很大困难,往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完成质量也不尽人意。因此说,慕课的互动存在很大局限性。
(三) 慕课当前的应用的现状
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新的学习方式、授课方式和学习的自由度对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一定的冲击。一方面,表现在对高职院校传统体制的冲击[3]。慕课课程,利用强大的制作团队完成精巧的课程设计,取代了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它改变里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得高职院校的人才交流与竞争更加激烈,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另一方面,它对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产生冲击。以“学”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冲击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可以选择丰富优质的慕课资源,进行学习,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授课理念、授课方式和授课水平提出挑战。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只有少部分人愿意去尝试,但大多数教师还在观望,怕费时、费力,影响自己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因为慕课,可以扩大自己课堂的影响力,一部分教师利用语言、文本、图片、动画、视频制作出精巧的课程设计就表现积极;还有一些老师照本宣科课,课不出彩来;还有的不习惯对着摄像头讲课,就不愿意参与到慕课中来。学习慕课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学科基础方面差异很大,需求也不同,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并不是按照知识体系的合理顺序挨个选修所有课程,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已具备的基础挑选课程,老师要帮助他们构建合理的知识架构。
(四) 慕课在高职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1) 慕课的学习成绩难以得到认可,也是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好在,一些地方和高校针对这一问题正在拟定新的措施。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指出未来高校还将探索对慕课等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学分制认证。这就促使高职院校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应建立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和终身教育要求的在线教育管理制度。
2) 慕课的核心问题还是课程质量。现在,慕课课程虽然不少,但水平不一。最初感觉新鲜,听着听着就觉得讲的太浅,没有深度,造成慕课高辍学率。,慕课急需精品课程。慕课因为对语言、计算机水平以及网络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实际上只有部分“高级知识分子”能够制作精巧的课程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中抽象、深奥的知识,以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图表、动画、影像等形式展现出来,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针对核心概念情境引入,进行集中、清晰、完整的知识总结,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慕课是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及、检查、评价和学生互动的。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后是否理解了所学内容,视频后面紧跟四、五个小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检测,提交作业以后马上有对错的反馈。这对于一些非科技类的人文、艺术等通过计算机比较设定给分的评估机制和标准并不合适。一些手把手教的课程,只看慕课视频也是无法掌握的。慕课的活动还只是通过论坛实现,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由于不是实时在线也造成交流上的局限性。不利于个人知识和能力培养。我们可以把慕课作为一种课堂辅助形式,最好还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利用“小课堂”增加师生互动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及时掌握和解决,还可以收集慕课资料,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调整、修订,使得课程内容更加完善,创建出更适合于教学的慕课课程,以适应网络传播教学以及不同学生的需要以便于更多相似学习。
4) 慕课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冲击。慕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这无疑对高职教师的授课理念、授课方式和授课水平提出挑战,对于一些实力差的学校和教师造成威胁,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遭到群体抵制,认为一部分老师和学生在把“玩时尚”。[14]人们希望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利用慕课向名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加快建设出辅助自己课堂教学的慕课课程,方便学生突破时空的学习。在教师的角色定位上,教师应有所转变,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为本的价值取向。
5) 慕课为广大的学习对象根据自己的需求提供一种让学生可根据之际的实际情况自由选课的环境,提高了学习速度、效率。同时,注册慕课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学科基础方面差异很大,需求也不同,学生在选修课程是并不是按照知识体系的合理顺序,挨个选修所有课程,而是根据自己的喜欢和已具备的基础挑选课程。因此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课程内容,还要根据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选什么课,帮助他们构建合理的知识架构。[4]
慕课现在还处在起步阶段,还很不完善,对于目前慕课存在的问题我们还会总结经验逐步解决。慕课和现有的教育模式有机结合,在高职教育中应用前景是乐观的,它能够更好地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莉,斯蒂芬·鲍威尔,马洪亮.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化现状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3.19(3):56-62/84
[2]刘载锋.“慕课”挑战传统教学. [N]人们日报.2013-11-5(021)
[3]杜杨.“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 [N] 光明日报.2013-8-21(014)
[3]鄧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昱.”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 [J]课程教育研究2013(7):5-7
关键词 慕课 高职教育 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2.4
慕课(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简称,兴起于美国[1]。它包含课程、课程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2013年,慕课在我国迎来了较快发展,高校和高校联盟推出了在线教育平台,相继推出国内外名校由名师讲解的公开课。它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能够促进教育公平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有利于国际化和信息化教育生态形成。
(一) 慕课的优点
成人高职教育中学生受工、学矛盾、课时安排和授课环境的影响,有许多学生想上的课程有时很难完成。慕课课程适应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通过慕课在线学堂,进行课程学习,学习形式新颖,灵活生动。成人高职教育更好地利用当下流行的手提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多媒体设备,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学习,有效弥补了点以课堂的枯燥教学形。在慕课这个平台上,教与学,学与学都可以在网络上随时进行互动,有利于大规模人群相互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学校通过慕课这个平台可以进行教学管理,如考试、作业等网络数字化管理有效促进教学。并且通过在线考核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对于培训机构颁发结业证书学习结果等同与现实课堂。
慕课还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推出国内外名校公开课,设计广泛学科,由名校老师认真讲解,解决了优秀教师资源缺乏和优质课程短缺的问题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二) 慕课的缺点
慕课是以网络课程形式出现,比如带有网络本身的各种缺陷。首先,慕课的学习成绩难以得到认可。由于学生的课程学习、作业、考试均是通过网络进行,很难杜绝“替学”、“替考”现象。其次,慕课的开发难以照顾学生的差异性。由于成人教育规模大,人数多,学习的起点不同,学生只能通过视频按照一种讲解思路学习。教师和学生无法面对面交流,无法根据学生的知识难点有针对性的讲解,只能通过论坛来实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是实时在线,相互之间没有接触,缺少了解,这就为小组合作带来很大困难,往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完成质量也不尽人意。因此说,慕课的互动存在很大局限性。
(三) 慕课当前的应用的现状
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新的学习方式、授课方式和学习的自由度对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一定的冲击。一方面,表现在对高职院校传统体制的冲击[3]。慕课课程,利用强大的制作团队完成精巧的课程设计,取代了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它改变里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得高职院校的人才交流与竞争更加激烈,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另一方面,它对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产生冲击。以“学”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冲击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可以选择丰富优质的慕课资源,进行学习,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授课理念、授课方式和授课水平提出挑战。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只有少部分人愿意去尝试,但大多数教师还在观望,怕费时、费力,影响自己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因为慕课,可以扩大自己课堂的影响力,一部分教师利用语言、文本、图片、动画、视频制作出精巧的课程设计就表现积极;还有一些老师照本宣科课,课不出彩来;还有的不习惯对着摄像头讲课,就不愿意参与到慕课中来。学习慕课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学科基础方面差异很大,需求也不同,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并不是按照知识体系的合理顺序挨个选修所有课程,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已具备的基础挑选课程,老师要帮助他们构建合理的知识架构。
(四) 慕课在高职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1) 慕课的学习成绩难以得到认可,也是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好在,一些地方和高校针对这一问题正在拟定新的措施。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指出未来高校还将探索对慕课等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学分制认证。这就促使高职院校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应建立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和终身教育要求的在线教育管理制度。
2) 慕课的核心问题还是课程质量。现在,慕课课程虽然不少,但水平不一。最初感觉新鲜,听着听着就觉得讲的太浅,没有深度,造成慕课高辍学率。,慕课急需精品课程。慕课因为对语言、计算机水平以及网络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实际上只有部分“高级知识分子”能够制作精巧的课程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中抽象、深奥的知识,以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图表、动画、影像等形式展现出来,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针对核心概念情境引入,进行集中、清晰、完整的知识总结,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慕课是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及、检查、评价和学生互动的。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后是否理解了所学内容,视频后面紧跟四、五个小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检测,提交作业以后马上有对错的反馈。这对于一些非科技类的人文、艺术等通过计算机比较设定给分的评估机制和标准并不合适。一些手把手教的课程,只看慕课视频也是无法掌握的。慕课的活动还只是通过论坛实现,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由于不是实时在线也造成交流上的局限性。不利于个人知识和能力培养。我们可以把慕课作为一种课堂辅助形式,最好还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利用“小课堂”增加师生互动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及时掌握和解决,还可以收集慕课资料,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调整、修订,使得课程内容更加完善,创建出更适合于教学的慕课课程,以适应网络传播教学以及不同学生的需要以便于更多相似学习。
4) 慕课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冲击。慕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这无疑对高职教师的授课理念、授课方式和授课水平提出挑战,对于一些实力差的学校和教师造成威胁,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遭到群体抵制,认为一部分老师和学生在把“玩时尚”。[14]人们希望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进来,充分利用慕课向名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加快建设出辅助自己课堂教学的慕课课程,方便学生突破时空的学习。在教师的角色定位上,教师应有所转变,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为本的价值取向。
5) 慕课为广大的学习对象根据自己的需求提供一种让学生可根据之际的实际情况自由选课的环境,提高了学习速度、效率。同时,注册慕课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学科基础方面差异很大,需求也不同,学生在选修课程是并不是按照知识体系的合理顺序,挨个选修所有课程,而是根据自己的喜欢和已具备的基础挑选课程。因此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课程内容,还要根据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选什么课,帮助他们构建合理的知识架构。[4]
慕课现在还处在起步阶段,还很不完善,对于目前慕课存在的问题我们还会总结经验逐步解决。慕课和现有的教育模式有机结合,在高职教育中应用前景是乐观的,它能够更好地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莉,斯蒂芬·鲍威尔,马洪亮.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化现状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3.19(3):56-62/84
[2]刘载锋.“慕课”挑战传统教学. [N]人们日报.2013-11-5(021)
[3]杜杨.“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 [N] 光明日报.2013-8-21(014)
[3]鄧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昱.”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 [J]课程教育研究2013(7):5-7